民族音乐教育传承与创新策略
中国民族音乐教育
民族音乐是音乐和民族文化的结合体,是一个民族将自身的文化底蕴以音乐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最开始的民族音乐往往是以口口相传的形式得以传承下来,在传承的过程中,后人又在此基础上加以创作,形成了更具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民族音乐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因此中国的民族音乐所展现出的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和历史,我国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凸显民族特色。目前,我国已有专业的教育机构和专业的人士从事民族音乐教育研究,很多传统的音乐作品得以完整的保存和传承,每年还会有新的音乐作品呈现在世人面前,由此可见我国的民族音乐正在蓬勃发展中,并且已经成功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特点
首先,中国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来源于民间,展现的是各民族最真实的生活习俗和文化形态,具有强烈的传统、质朴的文化气息,因此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是不可复制的音乐教育题材。例如:蒙古族时代生活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因此音乐风格粗犷豪放、曲调悠远辽阔,听到蒙古族的音乐能让人热血沸腾,最典型的作品就是“蒙古人”等。其次,民族音乐带有厚重的仪式感和历史感,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比较容易注入情感,带着情感去感受、学习、创作音乐,效果会更加理性。
民族音乐教育传承与创新策略
(一)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策略
既然提到传承,首先要做的就是重视,为民族音乐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教育空间,建立专业的民族音乐教育机构,为对民族音乐有兴趣的人提系统学习的机会。同时教育机构需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将民族音乐和教学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构建社会与学校间的沟通渠道,让学生有机会亲身感受民族音乐创作及传播的氛围,领悟到民族音乐的精髓。其次,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上有更多人懂得欣赏民族音乐。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因此民族音乐表现形式多样,地域特色明显,或豪放或婉转,但是由于受到民族之间地域、文化、语言等因素的限制,民族音乐的传播并不广泛,区域性比较明显,因此只有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接受民族音乐,、才会有更多人去从事民族音乐的创作和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民族音乐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最后,需要较强对民族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只有专业人士全面的讲解才能让民族音乐完整的传承下去。目前,我国仍有很多民族音乐依旧采用口口相传的形式传承下去,这种传承形式让很多优秀的民族音乐面临失传的困境,因此必须重视民族音乐教育人员的培养,鼓励民族音乐爱好者将自己的经营总结归纳成乐谱并且分享给更多人,这样民族音乐才能世代相传。
(二)民族音乐教育的创新策略
民族音乐教育的创新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点就是要紧跟时代节拍,创新民族音乐。在民族音乐教育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传播困难的问题,这与民族音乐的教育模式有直接的关系。琵琶是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自秦朝出现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琵琶演奏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最具代表性的描述就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但是在流行音乐的冲击下,民族音乐逐渐边缘化,本文将以琵琶教育为例,简要介绍民族音乐教育的创新策略,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并热爱民族音乐。首先要传承并创新琵琶的演奏技法,这样才能保留民族音乐的韵味,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还能让更多人接受琵琶。其次是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创新。琵琶演奏至今以流传两千年,因此具备深化的文化底蕴,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需强调演奏的内涵,要求演奏者在纯熟的演奏技巧基础上带有深厚的情感,这样才能演奏出曲目的灵魂,才会感染更多人,实现教育的目的。最后,还需要在琵琶本身的材质及品相上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有机会让琵琶登上国际舞台,完成更高难度的演奏及合奏,为琵琶争取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二点是音乐教育体系的创新。在教育过程中,民族音乐的教育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比较难的技法进行合理化的拆分,这样更容易接受,演奏起来也会比较容易。第三就是要拓宽民族音乐市场,深入挖掘民族音乐的经济价值。民族音乐的发展将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音乐市场就那么大,如果民族音乐没有市场价值,就会被淘汰,民族音乐的教育事业就会无法进行下去,因此要创新民族音乐教育,就必须挖掘民族音乐的经济价值,这样才能为民族音乐的发展争取更广阔的空间。
结语
中国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特点,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也必须突出民族音乐的特色,让学生领悟到民族音乐的美妙和精髓。民族音乐源于民间,因此在传承和创新的道路上还可以充分发挥民间音乐传播路径的优势,比如将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放在抖音上,这样能够快速提升民族音乐的市场占有率。总之,目前的民族音乐教育工作就是要拓展教育思路,多渠道、多角度的将民族音乐传承并发展下去。
本文来源:《魅力中国》:https://www.zzqklm.com/w/wy/25805.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