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跨界融合视角下新媒体技术在传统舞蹈中的运用

作者:瞿友祥来源:《尚舞》日期:2024-08-02人气:159

当今社会,信息化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发展势头迅猛,为中国传统舞蹈事业赋予了崭新活力。当前形势下,中国传统舞蹈事业的发展应精准把握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向,宏观审视传统舞蹈与新媒体技术的契合点,优化二者融合成效,丰富传统舞蹈价值内涵。

1.中国传统舞蹈与新媒体技术简述

1.1中国传统舞蹈

中国传统舞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有着数千年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历史,先后经历了口传身授、舞谱传播、电视传播和网络传播等演变历史,备受社会认同。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中国传统舞蹈的创新发展,在传播媒介、形象塑造与艺术样式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诸多具有导向性的政策策略,为新时期中国传统舞蹈的传播弘扬与进步提供了重要遵循,尤其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其传播模式更趋多元化和现代化。 

1.2新媒体技术

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实践运用,为新时期中国传统舞蹈的继承与发展带来了更为灵活多变的工具载体,使以往技术环境下难以实现的舞蹈艺术播扬效果更具实现可能。依托于先进完善的新媒体技术,中国传统舞蹈可实现平台化传播,获得更为广泛的传播渠道,实现与受众群体的实时互动,增强舞蹈艺术传播影响力。当前,立足时代发展背景与潮流,促进中国传统舞蹈与新媒体技术的跨界融合,符合多元化舞蹈演绎的发展导向。 

2.新媒体技术在传统舞蹈中的现实价值

2.1新媒体技术加强了舞蹈形象的塑造

舞蹈形象塑造的目的在于通过优美的肢体语言传递舞蹈内涵价值信息,展示舞蹈效果,而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则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良好载体。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舞蹈形象的塑造更加清晰明确,可有针对性地突出人物形象个性,赋予舞蹈形象更加鲜明的特色,形成多元化的形象塑造方式,使相应的舞蹈形象更加符合观众心理期待。新媒体技术的深入应用还可深入体现人物形象内涵,将复杂的舞蹈动作简单化,渲染舞蹈人物情绪、气质和状态,将比较单一的人物形象更好地展示在观众面前。

2.2新媒体技术拓宽了舞蹈创设的意境

中国传统舞蹈表现效果的实现,需要以特定背景为依托,引导与拓展人们想象空间。新媒体技术可调动人们听觉和视觉等功能,并可利用计算机技术提取处理舞蹈意境中的有用信息,引导观众思路,使观众更加全面地了解各类舞蹈作品的背景和发展历程,推动舞蹈意境的时空转换。新媒体技术还可将光、电、色、美等元素进行巧妙融合衔接,加强对舞蹈主题的表现力度,改变舞蹈时空局限性,引领和启迪观众的思维想象,展示舞蹈作品中深层次情感和美感。

 

2.3新媒体技术丰富了舞蹈的视听效果

新媒体技术在中国传统舞蹈中的运用,突破了传统舞蹈作品在表现形式、情感传递和画面构造等方面的局限性,尤其是通过与视听效果的衔接融合,更能够将与舞美相关的因素展示给观众,极大程度上丰富视听效果,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舞蹈欣赏享受。从新媒体技术的基本特点出发,中国传统舞蹈可营造出更加深邃的意境,提升这个舞蹈作品的表现力,形成更加强烈震撼的视听效果。新媒体技术在传统舞蹈中的应用还可呈现具有空间感的海浪声,烘托舞蹈作品主题。 

3.传统舞蹈与新媒体技术融合的特征

3.1跨界性

新媒体技术汇集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码技术等多种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实现了技术和艺术的跨界融合,推动着中国传统舞蹈等艺术学科的创新发展,呈现出显著的跨界性特征。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舞蹈作品《画卷》为例,其舞蹈内容取自戏曲、武术和杂技等内容,通过新媒体技术的跨界融合活灵活现地展现演员肢体语言,营造形成墨迹延展画卷,仿若一幅被完整刻画的水墨画,充分体现了新媒体技术的跨界融合。 

3.2虚拟性

纵观以往环境下的传统舞蹈表演实际,普遍对舞台灯光、环境、道具等具有较强依赖,并将舞蹈演员作为展示舞蹈技艺的基本单元,而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则可采用光影技术、装置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对真实存在的事物进行优化模拟,因此具有虚拟性特征。比如,在2017年春晚舞蹈节目《清风》中,通过借助3D信息技术和环绕拍摄技术等,融合舞台、灯光和美术等元素,使演员服装与所营造出的舞台环境形象相呼应,带给群众全方位的视觉震撼。 

3.3舞蹈肢体和科技融合

在中国传统舞蹈中,“人”始终是艺术表现的主体,而新媒体技术则可通过科技手段,将舞蹈肢体和科技进行深度融合,使“人”不再是唯一的舞蹈艺术单元,在特定美学意义上削弱了舞者的形象。中国传统舞蹈肢体和科技融合的过程,可在有限的舞蹈表演时间内营造出优美环境,使舞者与背景动画融为一体,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故事情节,使观众的视野目光自然而然地转移到科学技术的表现载体上,形成强烈的震撼感受。

3.4表现多维空间

中国传统舞蹈多维空间的构造与表现可通过舞台影像技术、光影技术和互动装置技术来实现,将符合舞蹈表达主题的光影投射到舞台指定位置,对舞蹈艺术环境进行虚拟重构,对真实的人物形象进行再现,最终表现多维空间。现代观众在欣赏传统舞蹈作品时,更加倾向于视觉刺激和享受,这决定了新媒体技术应用的基本方向,用多维空间的虚拟影像代替传统舞台布景,制造出璀璨的舞台效果,使舞蹈作品主题创作获得更为广阔的立体空间。 

4.新媒体技术中国传统舞蹈的融合与表现

4.1新媒体技术与传统舞蹈的融合

新媒体技术与传统舞蹈的融合具有显著的多元化特征,可在极大程度上丰富舞蹈作品的审美方式,赋予新时期舞蹈作品语言特征的变异与语境的变迁,轻松展示原本无法实现的艺术魅力。在新媒体技术与传统舞蹈跨界融合中,应制定完善可行的技术路线方案,明确每项技术步骤的具体操作要求,让舞蹈演员和舞台空间具有更加宽泛的空间,增强舞蹈表演氛围张力,使舞者的情感传递更加深切、精准、浓厚,并引导观众建立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观。通过嵌入影视、动画、装置和交互等要素,创作者可拓宽舞蹈主题种类和范围,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舞蹈作品精髓,同时激发更为充足的舞蹈艺术灵感,推动传统舞蹈迈入崭新的艺术领域。 

4.2新媒体技术与传统舞蹈的表现

从以往实践来看,传统剧场舞蹈更多情况下停留在二维影像层面,作品表现效果相对有限,而经过与新媒体技术的跨界融合,则可构造三维立体空间,在该角度上表现舞蹈作品艺术情感,增强舞台表演效果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在新媒体技术与传统舞蹈的表现过程中,应注重构造“时、空、力”等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借助LED大屏、投影幕布和媒介装置等工具,把握其与舞蹈艺术之间的契合点,更加精准地捕捉舞者肢体动作,并形成关联交互。为提升舞台表现效果,应定期组织新媒体技术应用人员参加专项培训与指导,使其能够高效合理运用传感装置功能、体感探测技术等,并以此为基础迸发出新型艺术素材。 

5.新媒体技术在中国传统舞蹈中的应用

5.1交互技术在传统舞蹈中的应用

交互技术在传统舞蹈中的应用更加侧重于舞台舞者与受众群体之间的交互,涵盖情景交互、人屏交互、虚实交互、观演交互等,带给人们全新的数字舞蹈世界。以中央音乐学院创作的舞蹈作品《小青》为例,其通过运用交互技术,采用视频捕捉手法、人体感应手法和延迟回放手法等,将多要素深度结合,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舞蹈主人公“冯小青”的曲折悲惨命运,明显拉进了舞者与观众之间的心灵距离,增强了观众对舞蹈作品主题的内在认知。基于交互技术衍生而来的传统舞蹈作品亦可称之为“互动舞蹈”,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生成虚拟境界,营造形成一种身入其境之感,取得更为理想的代入感,使原本单向化的舞蹈表达过程变成双向化。 

5.2舞台影像技术在传统舞蹈中的应用

研究表明,舞台影像技术与传统舞蹈艺术之间具有显著互动关系,二者跨界融合可构造舞台虚拟空间和环境空间,展现传统舞台所无法实现的艺术场景,构造多维立体的舞台氛围,拓展延伸传统舞蹈作品的价值内涵。在舞台影像技术应用中,应注重把握光影视效技术的处理手法,选取符合传统舞蹈主题的展现方式,与舞蹈表演过程形成深刻互动,实现舞台美术的新突破,促进艺术和技术的完美融合。我国古典舞《小城雨巷》便是舞台影像技术应用的优秀代表,其通过融合光影视效技术,使骑马墙与舞台屏幕构造的画面同步出现,将形象的江南美景与舞台主题进行有效结合,放大了舞台效果。 

5.3虚拟现实技术在传统舞蹈中的应用

传统舞蹈中的虚拟现实技术具有交互性、沉浸性和想象性等显著特点,可根据舞蹈技巧动作进行“动作捕捉”和“表演捕捉”,根据舞者的各项身体动作,虚拟形成相应角色,引导观众在虚拟的世界中品味舞蹈内涵。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可将舞者肢体、语言、表情等进行画面虚拟,构造出形象逼真的人机交互模型,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需明确具体技术规则,实现在虚拟系统中置入与传统舞蹈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乐等基础资料,经过模拟分析与加工处理,形成虚拟技术平台。整合镜头、舞蹈、服装和环境等元素,与三维特效进行有机结合,强化虚拟现实技术的感知功能。 

5.4光影技术在传统舞蹈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舞蹈表演效果的优化提升,离不开对舞台灯光的依赖,只有丰富灯光表现形式,才能为传统舞蹈作品赋予独特的审美价值。光影技术改变了传统舞台灯光的单一化形式,可灵活调整灯光投射光影的明暗和位置,收缩镜头光圈,烘托舞蹈主题,使舞蹈作品的情节和情感表现得更加清晰、完整、立体。当前部分流行的激光舞蹈和荧光舞蹈等,均是充分利用光影技术的典型代表。此外,传统舞蹈还可与装置技术进行融合,通过对现有物品的悬挂、叠加、分割和错置,使舞蹈内容脱离传统时空界限,给观众带来趣味和视觉震撼。 

6.中国传统舞蹈与新媒体技术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

6.1延伸传统舞蹈艺术,引领潮流

传统舞蹈与新媒体技术的跨界融合势必会在未来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多样化形态,以此延伸传统舞蹈艺术体系,渗透更具创造性的想法和形式,形成对舞蹈艺术潮流的引领。部分高等院校已经根据跨界融合导向,设立了新媒体演绎虚拟空间实验室,并开设了与之相关的专业,比如新媒体舞蹈编导专业等,培养新媒体技术应用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创作出了多种题材的舞蹈作品,成效显著。可以预见,在不断总结与探索推动下,包括激光舞、影子舞等在内的舞蹈形式将逐渐发展,通过专业化体系的建设和人才团队的支撑,形成更为多样化的舞蹈表现形式,获得更多传播渠道,使人们感受到更加浓厚的舞蹈氛围。

6.2数字化舞蹈及其价值体现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深入应用,舞蹈剧场模式不再使观众获取感官享受的唯一模式,基于新媒体技术的现代媒介传播方式为数字化舞蹈形式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条件。在现代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中国传统舞蹈的传播速度将明显加快,同时可为观众群体交流观看感受,开展交流互动提供稳定可靠平台,进而开发传统舞蹈新的审美体验,形成全新的艺术形式。舞蹈属于流动性的艺术类型范畴,所涵盖的艺术元素种类较多,在未来新媒体技术应用中势必将突破多维限制,拓展丰富舞蹈技艺和光影技艺,实现不同风格类型的舞蹈作品优化融合,带给观众精神的享受和满足。 

6.3“新”传统舞蹈作品供给增多

中国传统舞蹈的发展经历了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尤其在包容性与多元性的概念冲击下,其价值内涵更为丰富,突破了传统编舞的惯性模式。依托于新媒体技术,传统舞蹈作品的供给将明显增多,这应归功于舞蹈编排制作周期的压缩。按照以往舞蹈编排方法,更多情况下需要多次重复演化,编排排练周期相对较长,且难以消除观众与表演之间的空间距离感。在未来新媒体技术发展进程中,无论是广泛应用于传统舞蹈的数字屏幕、互动投影装置,还是3D投影技术等,均可给予观众更多思考与想象空间,且在录音与剪辑技术作用下,使观众摆脱封闭式三面舞台所形成的束缚感,迎合高标准、高要求的传统舞蹈发展趋向要求。 

6.4传统舞蹈大众化趋向

不同类型的新媒体技术具有不同的适用环境与效果,需要根据传统舞蹈的表现需求予以优化择定,但无论何种新媒体技术,均可在未来发展中突破小范围界限,带给广大大众更多公共性和民众性的话题,成为推动传统舞蹈大众化的重要力量。大众化的艺术需求具有丰富的视觉体验感,舞蹈作品编排同样应贴近生活、贴近大众。一方面,传统舞蹈的创作过程可构造开放平台引导大众人群对舞蹈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满足更多受众群体的兴趣期待,使大众产生心灵共鸣;另一方面,基于新媒体技术的舞蹈作品可通过肢体表达内容的延伸,降低理解难度,潜移默化地消除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边界,构建形成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之间的交互通道。

7.结语

  综上所述,受技术运用、舞蹈编排与过程表现等要素影响,当前中国传统舞蹈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衔接依然存在诸多短板,束缚着传统舞蹈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因此,相关人员应摒弃传统陈旧的舞蹈项目创作与表现理念,将新媒体技术转换为丰富传统舞蹈内涵的重要载体,构建基于多要素的传统舞蹈表现体系,在内容编排、舞蹈表演与舞台效果营造等方面创新载体,为全面彰显新媒体技术的核心价值奠定基础,为实现中国传统舞蹈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强大力量。


文章来源:  《尚舞》   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