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对于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的作用——以《入殓师》主题音乐为例
电影主题音乐是一个主导动机的音乐核心。一般主要人物有自己的主题音乐,会在人物出场的时候或者与人物相应感情出现时反复出现,贯穿整个影片。表达人物情感,特质甚至进一步表达影片主题。
《入殓师》的主题音乐的节奏是《Memory》中的节奏
这个主题音乐是本片的音乐核心,节奏舒缓,旋律优美。在影片中反复变奏,合奏出现。在表达本片情感和主题思想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该片的主题音乐由三部分组成,在电影原声带中的名称是 <memory>,<okuribito—on record>,<ending>。三部分代表主题发展的不同阶段反复出现。笔者就其中一处进行分析。
本片主题音乐出现都表达出人物在相应情境下的情感和电影的主题。下面举例分析。
《入殓师》在配乐中融合了三首名曲。分别是贝多芬的《欢乐颂》、勃拉姆斯的《摇篮曲》以及巴赫与古诺的《圣母颂》。举例分析《圣母颂》出现的部分。
影片第一个高潮出现在圣诞夜。首先出现的是《圣母颂》。
《圣母颂》作为伟大的古典作品旋律柔和舒缓,很好的表达了圣诞夜的神圣和静谧。神圣的乐曲流淌在三个人中间,串起来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紧接着画面变为了大量关于小林入殓的回忆,而音乐也通过转调的方式从《圣母颂》自然而流畅的变为了入殓师的主题——Okuribito,一气呵成。《圣母颂》的选择可谓是非常明智。首先《圣母颂》暗合了对生命和死亡的解读,其次《圣母颂》的旋律和节奏上也和本片的主题音乐相对一致。两段音乐从旋律到主题上都高度一致。
但也有不同,当音乐由《圣母颂》的C大调过渡到《入殓师》的G大调音乐一下变得明朗而开阔起来。音乐过渡的自然也反映了小林本身潜移默化的变化。由曾经乐团解散的失意,生活的困苦,对入殓师的不理解。到当下对入殓师行业有了新的理解进而对生命也有了新的理解。生命的境界也变得清明澄澈。大提琴沉厚的主旋律,沉稳的好像厚重的生命。
加入弦乐和竖琴,气势磅礴,节奏欢快仿佛生命中积极向上,不停息的活力。死亡变得不再阴气沉沉,却充满了新的希望和向上的力量。主题音乐很好的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起到了强调情感和渲染气氛的作用。虽然描绘的是入殓的场景,却可以说是哀而不伤
1.情感表达:
《礼记.乐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情动于中,顾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表明音乐与情感的表达是密不可分的。
上文分析的部分的主题音乐就明确表达了主人公——小林的情感。
《圣母颂》表达了圣诞也表达了同事之间彼此温暖的情感。随着主题音乐响起,节奏变快,音乐变得磅礴。展现了主人公对入殓师这份工作的情感变化:由一开始的不理解和对死亡的逃避,到正视生命,尊重死亡。
2.表达主题:
久石让在自己的音乐传记《感动如此创造》中曾写到的那样:“一听到音乐,人会感到震撼,或流泪;或用手打节拍,律动身体,甚至想要舞动。这就是音乐拥有的原始力量,音乐的力量能够直接传达到人的身体与内心。”
《入殓师》通过死亡的角度歌颂生命,而大提琴的浑厚音色,本就能烘托死亡庄重、肃穆氛围。
首先出现的是《圣母颂》。表达出对圣母的神圣,也表达出人性内心世界的圣洁和纯情。
暗和了本片的主题:尊重死亡,死并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它的一部分。
3.表现人物 环境特质:
本片音乐以大提琴为主要乐器。大提琴琴音浑厚,安稳静谧。这样的配乐与电影的舞台——山形县庄内安静却又富有生命里的平野相得益彰。那平原仿佛生命一般,安静却满含希望。
主人公小林本身就是大提琴音乐贯穿整部影片,既符合电影主角的原身份本来就是一个大提琴手的安排,同时也能很好的反应本片的主题。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qk/950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