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素质拓展基地管理及运作模式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近年来,素质拓展训练在国内高校得到迅速推广,素质拓展训练是体验式学习的一种,又称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户外拓展训练、体验式培训、户外训练等 。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可使学生的心理获得松驰和消遣。调节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从而增强自信心,甚至改变自身形象,同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惰性,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 。基于此,各大高校纷纷建立素质拓展基地,用于开展对大学生的素质拓展培训中。随着高校素质拓展基地的建立及运作,高校素质拓展基地运作资金缺乏、场地闲置、器材维护、保养不及时,专业师资匮乏等管理及运作方面的问题日益突显。因此,非常有必要对高校素质拓展基地的管理及运作模式进行调查研究,以提高高校素质拓展基地的管理及运作效率。本研究以江西省6所建有素质拓展基地的高校为样本,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搜集相关数据,探索高校素质拓展基地管理及运作模式。
1 研究结果
1.1 素质拓展基地建设及管理方面
调查的省内高校只有50%有协作单位,表明省内部分高校在建设素质拓展基地时没有充分利用外部资源,达到资源互补、合作共嬴的目的。素质拓展基地的管理应该科学而严谨,是一个有机系统。它应包括素质拓展基地管理领导小组、素质拓展基地管理部门、素质拓展基地管理人员、素质拓展基地管理规章制度等,缺一不可。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0%的高校成立了素质拓展基地管理领导小组,而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及管理规章制度则较为健全。这表明,部分省内高校领导层对素质拓展基地的管理及运作状况并不是非常重视,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这往往导致素质拓展基地在后续的管理及运作中,相关的政策、资金、人员等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也是省内部分高校素质拓展基地使用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素质拓展基地的运作方面
尽管调查结果显示,省内大部分高校的素质拓展基地都有专门的运作及维护资金,但研究人员的访谈也显示出,这些运作及维护资金,相对于昂贵的材料费和维修费用而言,仍显得不足。素质拓展基地的器材往往暴露在露天中,经过长期的日晒夜露、风吹雨淋,很容易生锈或损坏,由于维护资金不足,部分高校的拓展器材损坏严重,再加之维护不及时,有些拓展基地呈荒废状态,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调查中,有50%的高校素质拓展基地使用率较高,但同样存在一个判断使用率的标准问题,即怎样的使用率才能判断其为高使用率,怎样的标准才能判断其为低使用率。研究者通过搜索相关资料及访谈发现,省内绝大部分高校的素质拓展基地在寒、暑假时,几乎处于闲置状态,有3-4个月时间拓展基地无人使用,这还不包括节日放假、周末等休息时间。
1.3 素质拓展基地用途及使用对象方面
大部分省内高校素质拓展基地的使用对象较为狭窄,仅局限于本校师生。且大部分省内高校素质拓展基地仅用于学生第二课堂开展活动用,日常教学使用却较少。这与高校建素质拓展基地的理念有关,也与高校素质拓展基地的维护经费及带训师资缺乏有密切关系。素质拓展基地主要用于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团结协作、不怕困难、互帮互助等品质,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大局观和集体荣誉感等教育,由于素质拓展基地依托素质拓展项目,将素质教育融于团队合作和各种任务中,因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热情,这也是近来省内高校纷纷建立素质拓展基地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但是,素质拓展基地也同样可以用于教学中,因为有一些课程与素质拓展有密切的联系,如心理健康课、职业生涯规划课等。之所以部分高校在日常教学较少使用拓展基地,与师资缺乏也有密切关系。
1.4 带训人员的构成及资历方面
高校的带训人员主要由辅导员和专职教师、其他人员构成,班主任和学工干部只占较小比例。且存在专职带训人员偏少、素质不高、资质偏低等现象。随着素质拓展运动在省内高校的兴起和发展,广大高校师生对素质拓展培训的需求量猛增,随之而来的是对高素质、高资质拓展带训人员的需求量剧增,高校原有的带训师资已远远不能满足素质拓展培训的需求。因此,高校必须将学工干部、班主任等相关学工人员也纳入到拓展带训师资的行列。
1.5 拓展基地的社会开放性方面
省内绝大部分高校的素质拓展基地没有面向社会开放,导致拓展基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这除了高校自身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外,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校不愿意或无力承担面向社会开放所带来的管理责任及风险,再加之专职管理人员的缺乏,面向社会开放更是困难重重。随着国家对公共资源管理的逐渐规范化以及高校社区化,高校素质拓展基地面向社区民众开放已成为必然趋势。高校应积极参与到社区化中,一方面不断完善素质拓展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和办法,制定明确的收费标准,加强素质拓展基地的服务功能,适时的向社区民众开放;另一方面,高校应培养出一支优秀的带训师资队伍,在向社区民众开放时提供更好的带训服务。
2 研究结论
一是省内高校素质拓展基地大部分建立了较为规范的管理体系,但仍有部分高校在素质拓展基地管理环节方面存在缺失。二是省内大部分高校素质拓展基地运作经费有一定程度的保障,而素质拓展基地利用情况差异较大。三是省内高校素质拓展基地的使用对象和用途较为狭窄。四是省内高校素质拓展基地专业化、高素质的拓展带训人员较为缺乏。五是省内高校素质拓展基地社会化开放程度极低。
3 高校素质拓展基地管理及运作模式探讨
从所调查的省内高校素质拓展基地管理及运作情况看,根据高校素质拓展基地管理及运作的独立性及社会开放性程度,可将高校素质拓展基地管理及运作模式分为以下三种:
3.1 全封闭性管理及运作模式
大部分高校的素质拓展基地采用全封闭管理及运作模式。这些高校在建立素质拓展基地时,完全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解决素质拓展基地的建设及运作资金、物力、人力方面的问题。建成后的素质拓展基地只对本校师生开放,用于学生第二课堂及专业课的教育方面。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管理的对象较为单一,节省了管理成本,便于管理部门的管理。不足之处在于社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可能产生资金短缺,且拓展基地的使用率不高,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对高校的社会影响力没有帮助。
3.2 半封闭性管理及运作模式
少部分高校的素质拓展基地采用半封闭性管理及运作模式。这些素质拓展基地在建立之初,就较好的利用了社会资源,与协作单位共同建设素质拓展基地。这些素质拓展基地主要的服务对象依然是本校的师生,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开放。它们制定了场地收费标准,对社会人员使用收取一定的管理及使用费用。这种管理及运作模式的优势在于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提高了素质拓展基地的使用率,增加了素质拓展基地的经济效益,为素质拓展基地的管理及养护补充了经费。这种管理及运作模式的不足在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部门的负担,管理部门必须协调好师生拓展与社会人员拓展的时间安排,否则易引起对素质拓展基地的竞争使用,导致师生的拓展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3.3 开放性管理及运作模式
开放性管理及运作模式只在极少数高校得到采用。这种管理及运作模式是高校或独立出资或与协作单位共同出资建设素质拓展基地,素质拓展基地建成后,以合同的形式租给拓展公司,完全委托拓展公司进行管理和运作,校方收取一定的租金及管理费用。学校对素质拓展基地的管理及运作行使监督和指导权力,拓展公司拥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这种管理及运作模式的优势是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社会资源,使素质拓展基地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产生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节省了高校对素质拓展基地的管理及运行成本,使素质拓展基地管理及运作更加专业化。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拓展公司的经营活动是以利润为出发点,如果学校管理部门没能较好行使监督及管理职责,则拓展公司可能挤占师生拓展训练的空间和时间,而更多安排社会人员的拓展,偏离了高校建立素质拓展基地的初衷。
本文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http://www.zzqklm.com/w/qk/2122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