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外经验借鉴研究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开始受到重视。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意味着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深化改革。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意味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受到教育部的高度重视。而民办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面临很多问题,如创业比例低、创新成果少、创业能力弱、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因此,研究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先进经验,对于促进民办高校创新创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国外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经验
国外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始时间早,很多具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完善的培养机制。因此,本文通过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美国和德国两个国外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和特点。
1.1 美国
孟祥霞(2012)研究了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创业课程方面。不同创业课程主要关注内容不同,大企业主要管理创业者创造财富,而小企业课程主要关注提高运营者收入。创业课程逐渐形成体系。包括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2)大学生创业中心。美国大学教育中心为美国大学创业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为潜在的企业家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接触机会。(3)创业基金会。资助对象为美国的创业者,为美国创业者提供了资金支持。(4)商业计划大赛。美国具有大量的商业计划大赛,使得创业者有机会展示自己商业计划。
美国创新创业教育的三种模式:“聚焦模式”,商学院的创业教育中心,只面对商学院学生;“磁石模式”商学院的创业教育中心,就像磁石一样,吸收范围广,适合多种专业背景的学生;“辐射模式”全校性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参与学院共同管理,适合各种专业背景的学生。
美国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力量雄厚,除了本校的教师,另外还有专家学者,企业家、创业
者,这些成功人士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创业经验,在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项目中,他们大多数采取短期讲学的方式,而不是长期受聘于学校,从而影响学生的创业精神和知识。此外,重视大学创业教师师资的培训。
1.2 德国
课程设置体系完善;在课程设置上,内容广泛,涵盖了融资、创立、经营、管理等方面。在课程结构上,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其中,理论课程侧重创业者心理素质和创业意识、知识、能力等的教育。实践课程包括创新意识引导型、创业模拟实验型和社会实战实践型。采用多样的活动,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与形式。通过案例分析、小组活动、头脑风暴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写作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等。
完善的创业教育组织管理体系,德国的高校普遍拥有多层次、立体化的创业教育组织管理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德国建立多方创业平台,德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政府、企业的支持,相互配合,形成稳定的支撑,政府提供政策、资金,联合企业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学校也可以利用场地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场地支持。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
2 国内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经验
关于国内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文献有限,但研究过程中,发现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创新创业50强高校中,有三所民办高校。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创新创业50强高校中,有五所民办高校,其中包括黄河科技学院。本文挑选其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成功经验。
2.1 黄河科技学院
完善顶层制度建设,黄河科技学院具有独特的办学理念,“敢为人先”是她的办学精神理念;创新办学典型范式,其集团化办学体制,对于集团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打破了教师在高校与企业之间流动障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增加高校教师企业工作经历,也促进企业的智力输入。建立了合理的管理制度,从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创新课程体系,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创业类必修和公选课程,黄河科技学院开设了《创业基础》等22门,使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得以融合。设立有层次的创新创业课程群,使校内和校外有机结合,如校内的“创业教育+项目实训+创业实践”与校外的“素质拓展”。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建创新创业资源库,编写创新创业课程教材。
建设多样支持平台,包括课程知识体系平台、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和帮扶交流平台、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创业孵化平台、可持续发展平台,每个平台作用不一致。以“黄河众创空间”为代表,多样化的平台形成了“教学体系、教学训练-平台互动-平台对接-平台服务-成果转化”的模式,有助于将创意想法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成果。
良好的治理结构,有利于民办高校长远的发展。黄河科技学院修订章程,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明确了董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学术委员会管理学术事务,校长是最高行政长官。其中设立学术委员会管理学术,不受行政的约束,促进学术的发展,使得学校的治理结构更加科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相关文件,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并且每年组织教师到相关机构进行创新创业培训。同时,引进“双师型”教师,从企业聘请创新型人才。此外,学校建立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导师人才库包括专家学者、社会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增强本校学生与专家学者之间的互动,指导、帮扶学生创新创业。
形成“本科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这种特色的培养模式,不同于普通的大学教育,在保障本科学业教育标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技能的培训,培养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才。是贯彻“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思路,深入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在这种新模式下,学生的学历教育和技能教育两不误,同时,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通过以上研究,黄河科技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如创新管理体系,注重课程体系建设,注重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平台建设等。
3 国内外先进经验对我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分析以上几个国外高校和国内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国的实际,对我国大部分民办高校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3.1 完善顶层制度设计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取得发展,必须走特色化,差异化道路。我国民办高校侧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很多历史悠久的公办高校并没有相应的经验。因此,民办高校应积极学习国外的顶层制度设计理念,促进民办高校走应用型道路。借鉴黄河科技学院的治理结构,以及西安培华学院的制度设计,促进民办高校“学术”与“行政”分开管理,修订适合本校的创新创业管理制度。
3.2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多数民办高校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而轻理论,重应用,导致创业教育研究少,但是创业教育的研究,对于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课程的设置以及治理结构的优化具有积极的作用。而要加强创业教育研究,需要充足的资金和优秀人才。在这样的情况下,民办高校可以探索新的模式,比如服务外包,与相关的研究机构合作,合作研究创业教育机制改革与课程设置;同时,加强本校教师的培养,提高内部教师力量。
3.3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大部分民办高校历史短,课程体系不完善,培养学生质量不高。西安培华学院开创了创新创业必修课和选修课,而黄河科技学院课程体系,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每个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定位不一样,因此设置的课程侧重点不一样,但相同的是,应该针对不同的群体有设置针对性的课程,从而可以完善适合本校的课程体系。
3.4 联动社会网络资源
在当今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支持学生网上学习,尝试把网络学习计入学分,通过多样的方式测查学生网络学习的掌握状况。拓宽学生学习渠道,共享网络学习资源。
本文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http://www.zzqklm.com/w/qk/2122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