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在校大学生普通话与方言使用情况分析 ——以重庆大学城及万州区高校为例
从地理位置上看,重庆市属中国西南地区。重庆方言,即重庆话,包括了重庆主城九区及其他区县居住者所使用的语言,大部分属于西南官话。近些年,由于年轻人受到普通话的影响,一些方言词汇的发音趋近普通话的发音,部分老重庆人才保留了传统方言发音。从历史角度来看,重庆在抗战期间成为战时陪都,大量移民涌入。重庆方言遂集百家之长,成一家之言。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希望,掌握好本民族的语言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国际交往。提高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是国家普及文化水平、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工程,对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虽然从调查结果来看,方言使用情况相当乐观,但是重庆在校大学生对于方言情感较弱,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在日后要求下一代多说普通话。学生们虽使用方言,但并非代表学生了解并熟悉自己的方言,尤其是方言中的特殊词汇、特有语法等。正因为缺乏理论的支撑和系统的学习,方言当下的地位及日后的发展日渐式微,部分方言极有可能逐渐被同化甚至消亡。所以,即便是在方言明显居强势地位的川渝地区,保护方言却也并非杞人忧天。
一、抽样方案及样本构成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由受调人员在调查员的指导下填写。问卷调查主要从家庭背景、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展开调查。家庭背景的调查主要用于调查研究重庆在校大学生本人及其父母掌握普通话、方言的情况,以及学生所处家庭环境和双方学历水平;问卷从学前时期、中小学时期和大学时期三个阶段分别对学校环境进行调查,旨在研究重庆在校大学生课堂内外的语言使用情况及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实施情况;社会环境相关问题主要用于了解社会对于学生使用普通话和方言产生的影响。
本次调查对象是重庆在校大学生。调查主要在位于重庆主城区的大学城及万州区三所高校开展,共发放问卷216份,收回有效问卷216份,有效率100%。其中重庆市受调生145人,占67.1%,外籍受调生71人,占32.9%。
二、重庆在校大学生使用普通话和方言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家庭背景
1.方言使用频率高,辐射面积广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重庆在校大学生使用方言的频率颇高。当学生使用方言的对象为父母和家人时,占比高达89.35%(表1);学生中学时期在校使用方言的占比达到60.19%(表2)。由此可见,重庆在校大学生在日常交流中,甚至在校期间均常使用方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究其原因如下:
表1:您在中小学读书期间,与家人交流时使用什么语言?
选项
小计
百分比
家乡方言
193
89.35%
普通话
21
9.72%
其他(如外语、非家乡方言等语言)
2
0.93%
表2:您在中小学读书期间,在校时使用什么语言?
选项
小计
百分比
家乡方言
130
60.19%
普通话
83
38.43%
其他(如外语、非家乡方言等语言)
3
1.39%
受调生与家人沟通使用方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处在同一语言环境之下。大部分人接受的语言启蒙,首先从父母的方言熏陶开始。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调生家长学历水平并不高,37.04%为初中学历,28.7%为小学学历,对于普通话的系统学习经历趋近为零。实际上,家长的语言表达对于孩子的影响极大,从孩提时代到学前这段时期,学生在语言方面受到多为家长和社会方言的影响和熏陶。换言之,学生的母语实为方言。
不可否认是,我国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到目前为止仍存在一定的差异,而77.31%的受调生户口来自农村。相较而言,城市环境更有利于普通话的推广,社会环境的发展要求普通话快速普及,便捷居民及外来人员交流沟通,帮助其更好、更快地适应生产和生活需要——这一因素显然对学生学习及使用普通话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诚然,不论城市地区学校或是农村地区学校,包括社会都在积极宣传推普工作,但是由于学生所处环境缺乏使用普通话的必要性。特别是在进入大学之前,学生多处于家乡当地读书、生活,普通话除在校园内(甚至是课堂内)有使用需求外,其余场合并无使用需求。这就导致学生不重视普通话学习,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以致于普通话水平普遍较弱。加之,周围有着强烈的方言氛围,学生为了融入其中,也会高频率使用方言。不仅如此,66.67%的学生还认为方言更加能够表情达意,能使表达更加生动、贴切、丰富。
2.学生对于方言保护意识较弱
受调生对于方言的使用多出于习惯,从小生长于方言的语言环境之中。对于方言的保护意识较弱,65.28%的受调生并认为方言使用人群在未来会逐渐缩小。
(二)学校环境
除了上述主观因素之外,客观因素同样对学生的语言使用产生影响。
1.普通话使用频率提升,但水平偏低
根据受调生调查情况显示,重庆在校大学生目前在校期间,54.63%的受调生使用普通话。虽然相比学前时期和中小学时期,使用频率有显著提升,但是普通话水平偏低。以普通话水平测试为例,大部分受调生未考级。参与考级学生中22.22%的为二甲,30.09%的学生等级为二乙(表3)。整体来看,学生普通话水平偏低,方音存在影响,因此普通话发音仍有待提高。
表3:您的普通话测试等级?
选项
小计
百分比
一甲
2
0.93%
一乙
2
0.93%
二甲
48
22.22%
二乙
65
30.09%
二乙以下
4
1.85%
未考证
95
43.98%
2.学校规定具有非强制性
根据受调生反馈,54.41%的中小学校均有使用普通话的相关规定,包括受调生所属高校均开设了普通话课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来看,不难发现,包括幼儿园在内的学校都应推广使用普通话。从学校宣传力度来看,大部分学校校园内张贴了普通话推广的宣传口号及海报。但是校园规定并未对学生产生强制性作用,部分学生在校园内仍会使用方言。部分重庆本土学生,不仅在校园内部会使用方言,甚至在课堂回答问题的时候同样如此。
3.教师示范性不强
在校园环境内,不仅学生会出现常说方言的情况,部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普通话不够标准,甚至为了便捷而使用方言。这样的现象对学生们学习普通话产生了阻碍作用,严重影响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升。
4.学校地理位置差异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重庆区县高校学生使用方言频率远高于重庆主城高校学生。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重庆主城相较于重庆区县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社会包容性强。又因重庆主城高校学生多来自于五湖四海,普通话是交流时唯一的语言选择。因此,在主城,学生使用普通话频率高。除此之外,学校的层次不同,学生构成也可能不同。本科层次学校的学生涉及的省市远多于专科层次学校学生。试想,一个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同乡,自然方言出现的概率就会大得多,普通话的存在感必然偏弱。
(三)社会环境
1.重庆地区方言较强势
重庆方言属于中国发展较好的方言之一,大部分的重庆人仍保留使用重庆方言进行交流和沟通,甚至影响深入各中小学校。虽然近些年,重庆年轻人受到普通话的影响,一些方言词汇的发音趋近普通话的发音,部分老重庆人才保留了传统方言发音。但是,重庆方言的保存较为完整,因为历史原因,吸收了不少移民带来的各地方言。因此,重庆方言深受各地人民的喜爱。
2.地区差异性较大
地区差异性较大,严重影响学生语言的选择。城市地区条件较为优越,经济较为发达,对学生要求偏高,普通话是必备技能。同时,普通话是交流的重要平台,锻炼自我、求职、创业的重要因素。相反,农村郊区条件相对落后,对普通话要求明显偏低。
3.推普工作有待加强、少数民族推普工作欠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条,明文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推广普通话的使用,但是效果不甚明显,因此应加强推普工作的力度。包括少数民族地区,也应该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使用,帮助各民族之间和睦共处,交流沟通。
三、为重庆在校大学生塑造良好语言环境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普通话训练及宣传推普工作
学生学习普通话多为满足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日后就业的要求,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兴趣,主观能动性弱。故在日常学习中,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对于普通话的兴趣,多增加一些普通话使用场景的活动,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普通话专业技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此外,还应提升教师示范作用,加强对教师口语的培训。不仅要对学生提要求,同样要对任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做好示范工作。可以鼓励任课教师系统学习教师口语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教师普通话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虽然推普工作已持续了很多年,但是我们仍然要继续和保持。
(二)推广传统文化,避免方言消亡
虽然普通话推广工作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但是正如前文所说,方言也是我们古老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它记录着我们不同民族、地区的历史前进与发展,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保护好方言。当下提倡推广传统文化,不仅衣食住行涉及传统文化,方言也是一种传统语言文化。所以保护方言是顺势而行。对于方言,虽然学生能够正确发音,但是并非了解。在“口口相传”中,方言可能受到普通话甚至是外来语的影响,从而发生极大的改变,导致在历史的前进中,可能逐渐消亡。所以,为了保护方言,我们要从当下开始。提升学生对于方言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方言,为此可以在大学课堂中开设方言相关的课程。
(三)积极引导学生改善心态,正确使用普通话及方言
普通话和方言应和平共处,不能顾此失彼。使用普通话是与社会接轨的表现,有利于学生们更快地适应环境。引导使用普通话,一方面是使广大师生普遍树立语言的规范意识,使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成为广大青年的自觉追求,另一方面是为促进推广普通话工作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做出有效补充。同时,方言作为大部分人群的真正母语,它涵盖了地区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我们应该为此做好传承工作。两者学习相互并不冲突,在适合的场合选择使用适合的语言,不仅能够将表情达意达到最优化,还能保证非同一方言区的人们能够畅通交流。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重庆市大学生语言生活状况调查研究”(编号:KJQN20180290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翟时雨.重庆方言志[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