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思政育人成效提升路径

作者:李小珍来源:《经济导报》日期:2025-08-18人气:4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新时代培养综合性人才是当前教育的关键,而高校思政教育水平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与道德的培养成效,在融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迎来了新的形势与新的挑战,本文以新媒体背景为基础,探索高校网络思政育人成效提升路径。

  关键词:高校;思政育人;融合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育人的优势

  (一)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多以线下课堂为主,由思政教师描述与思政教育相关的知识与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这种模式较为单一,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巧妙应用新媒体技术开展网络思政育人活动,能有效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具体而言,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师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学习平台等技术手段将抽象的思政理论知识转化为更为直观的视觉体验,为学生拓展思政教育内容,加强思政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此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拓展学生思维认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有效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使学生短时间内通过多平台接收信息。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可通过多样化的媒体平台开展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如基于微信公众号发布最新的教育政策、思政动态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确保学生在第一时间内了解社会热点信息以及国家大事,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此同时,新媒体的广泛覆盖也使思政教育能触及更多学生,例如部分学生因为请假无法参与线下课堂,教师便可借助学习平台、视频直播方式开展思政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线上实现全面性学习,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校大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之间有着极强的差异性。为全面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教师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开展多样性的思政教育活动。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不同形式设计思政活动,如互动问答、游戏化教学、在线讨论等,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完成思政教育任务。这种参与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全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在日常学习中,教师也可借助新媒体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状态进行分析,基于获取的信息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思政教育更加贴合学生的思维认知以及实际需求。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育人的原则

  为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全面提升高校网络思政育人质量,发挥思政教育的价值,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在实践中,教师需遵循主体性和多元化原则。一方面,主体性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教师在开展网络思政育人工作时,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作为信息接收和传播的主体,他们能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多样化的信息并表达个人观点。在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多元化原则是指在开展网络思政育人工作时,要保证工作内容的多元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思政教育中,也应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如直播教学、视频图文播放、网络辩论、互动问答等,以此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展现思政教育的价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思政教育的实际质量。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育人策略

  (一)有效运用媒体平台,丰富思政教育活动

  为全面提升高校网络思政育人质量,有效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学生思政意识,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在实践中,高校思政教师应有效应用多样化的媒体平台,创新思政教育形式,不断丰富思政教育活动,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实现主动学习,从而全面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一方面,高校可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思政微课堂”教学活动。比如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基于“思政微课堂”制作系列短视频,涵盖历史故事、传统文化、人文价值、时事政治等方面,视频时长控制在三分钟,以满足学生的碎片化阅读习惯。例如通过抖音制作一些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短视频,如“爱国”“敬业”“诚信”等,每周发布两期短视频,聚焦一个核心价值观,通过融入社会案例、动画故事、深入浅出的讲解等方式,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让学生受到思政教育熏陶,提高学生学习成效,促进学生思政意识的形成。另一方面,教师可借助直播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邀请学生参与在线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落实思政育人目标。教师可以通过腾讯会议、B站、微信群聊等途径,定期举办“思政公开课”。教师可邀请社会名人、毕业校友、知名学者作为嘉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社会时事、国家政策等话题展开深入讲解和互动讨论。在直播平台中,学生可以通过点赞的方式表示认可,通过发送弹幕的方式与讲师互动,表达个人的观点与想法。

  (二)加强网络资源建设,消除信息茧房现象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存在“信息茧房”的现象,对思政育人工作的实施造成了一定影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了阻碍。基于这一挑战,为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在实践中,高校应当积极加强网络资源建设,通过建立多元化网络思政资源平台以及开展综合性网络思政教育合作方式消除信息茧房现象,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一方面,高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创建一个集学术研究、文化活动、互动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网络思政资源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定期发布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内容,还可提供官方发布的新闻和国家政策解读内容,以丰富学生的信息来源,拓宽学生知识视野,让学生学到更多。例如高校可邀请不同学科背景的教授,围绕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线上系列讲座活动,邀请学生参加,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和想法,由教授进行解答。另一方面,高校作为“小型社会”,高校间可通过网络技术手段进行有效互动,开展综合性网络思政教育合作活动。以这种方式实现资源共享,鼓励各学校的学生参与网络思政活动,让大家在相互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增强自身思政意识、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以及创新能力。比如定期在线上举办文化创意大赛,鼓励不同学校、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积极参与,在大赛中交流经验,分享成果,总结想法。

  (三)整合社会多方力量,优化网络教育环境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环境有着开放性以及多元性的特点,这也意味着高校网络思政育人面临着网络环境的复杂化和多变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网络思政育人质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基于这一方面,高校应与当地政府、社区管理机构等合作,整合社会多方力量,不断优化网络教育环境,给学生带来一个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营造良好的思政育人氛围,从而提高网络思政育人质量。

  在实践中,高校可与地方政府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共同监测和打击网络中的有害信息。如与公安部门、网信办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和快速响应机制。发现网络上的有害信息后,可以立即通报给合作部门,由专业团队进行分析和处理。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可以定期向高校提供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师生的网络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另外,高校还可鼓励教师与家长、社会人士、学生等多方参与网络思政教育,形成网络思政共同体,全面提升思政教育质量。例如,高校可与社会组织合作,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参与网络思政教育活动,通过他们的积极影响,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文章来源:《经济导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571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