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世纪20—40年代,以萧友梅等为代表的艺术歌曲作曲家,以中国古典诗词为基础,在作曲技法上借鉴西方的创作方式,打开了中国新音乐的发展格局。随后,以冼星海等为代表的作曲家,在1931年以后对民族和声、传统音调与美声唱法相结合,并成功创作了大量艺术歌曲,这个时期创作的艺术歌曲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声乐的教学素材,同时也奠定了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历史地位。
一、中国艺术歌曲教学特征概述
以萧友梅等为代表艺术家将西方科学的创作技术理论与中国的古诗词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在保留传统音乐元素的基础上融入了欧洲的音乐元素,歌曲艺术形式在调式调性、曲式结构等方面突破传统,积极创新。以民族五声调式音乐表现手法替代大小调交替转换的特征,打造中国艺术歌曲在传统和声上的艺术特征。题材主要选取古诗词与反应现实社会生活为主题,这时期创作的作品主要包括青主的 《我住长江头》、黄自的 《思乡》、洗星海的 《黄河怨》等。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这个时期创作的中国艺术歌曲民族韵味与时代特征。如何充分发挥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首先,正确区分美声作品与艺术歌曲二者之间的区别,而更应该注意艺术歌曲中歌词的文学性。特别是那些古诗词为题材的的作品,歌词与音乐逻辑相融合,歌词与旋律充分融合后,赋予作品以诗意,营造出了浪漫的意境,具有较强的歌唱性特征。艺术歌曲 《大江东去》是根据《念奴娇·赤壁怀古》上下阕的主题进行创作,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作曲家将古诗词中那种粗狂、豪放、怀古等意境刻画得淋漓尽致。演唱者在演唱高音时仿佛在吟唱,演唱低音时如同在述说。
其次,是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创作中钢琴伴奏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钢琴伴奏通过和声、伴奏织体配合旋律营造出别致的氛围、色彩与意境,从而更好的诠释作品的主题,与艺术作品融为一体,共同塑造富有灵魂的艺术形象。
再次,民族化风格的演唱。美声唱法注重金属色彩音质,民族唱法注重音质的清、脆、亮,运用民族音乐元素创作的作品具有较强的民族艺术特色,因此,演唱者在演唱中在充分运用西方发声技巧的同时注重要注重传统民歌或戏曲的唱法技巧,在艺术歌曲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同时又融入我国本土化音乐的韵味,在语言行腔上凸显本民族艺术特色。
二、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0世纪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创作了很多经典的代表着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音乐作品,在当下高校中的声乐教学中,积极加入中国艺术歌曲的学习,通过对作品文本分析、鉴赏与实践多方面的学习,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丰富、充实学生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的发展的了解。
(一)中国艺术歌曲在作品选择方面
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历史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的的缩影,中国艺术歌曲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中国音乐史的掌握与梳理。在内容选择上可以分为以经典古诗词为主题的中国艺术歌曲与表达作曲家感情、表达时代、社会特征的艺术歌曲两个方向。青主的《大江东去》,歌词选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古诗词作品的学习了解中国传统、古典文学诗词,通过作品体会那个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情怀。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表达作曲家的思想情感,作曲家远离故土,通过作品抒发对祖国的思念之情,作品旋律优美,意蕴无穷。
近现代艺术歌曲的发展时间较短,也只是这百年来的历史,对于艺术歌曲的整理与挖掘还亟待更新,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作品出现,由于课程的设置问题、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原因,课程会使得课程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延迟。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都要不断的更新、补充自己的教学曲目,自我学习与提高。通过自我完善与学习、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二)中国艺术歌曲在教学方法方面
相比较西方艺术歌曲而言,中国的艺术歌曲在内容、形式、特色上都更加符合国人的情感表达,因此在学习西方艺术歌曲的同时注重挖掘中国艺术歌曲的艺术韵味。在课程的设置上以音乐作品创作历史时间进行梳理,按照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分析。如此循序渐进地学习、了解不同时期的作品、作曲家以及在创作上有所关联、在音乐内容上相互联系地作品群。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艺术歌曲地发展脉络为线索,形成一个系统、有序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分析、演唱分析、作曲家的创作内涵,最后转换在演唱实践中,这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演唱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的发展,对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的作品演唱风格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最终达到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为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歌曲教学在声乐教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高校声乐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演唱曲目,通过演唱不同的艺术歌曲提高演唱技能。合理科学的演唱中国艺术歌曲,在提升学生对声乐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艺术歌曲的民族化特质,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从而实现声乐教学的最优化。
本文来源:《魅力中国》:https://www.zzqklm.com/w/wy/25805.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