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我国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问题研究

作者:刘延熙来源:《魅力中国》日期:2021-09-09人气:69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信息化技术已经完全更新了高校的教育方式,高校“智慧校园”逐渐取代了“数字校园”,高校智慧校园作为新生事物一经出现马上得到了各高校的普遍认可和接受,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同样深受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建设模式。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智慧校园建设的力度在高等学校各项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智慧校园建设有利于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智慧校园建设有利于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智慧校园建设有利于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党委必须高度重视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切实不断提高智慧校园文化建设质量和水平,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学科研工作质量。

一、高等学校智慧校园的涵义、重要意义

   1.智慧校园是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进一步改变高校校园的物质交互和教育教学方式,把高校现有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级各类业务系统进一步整合,进一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构建起来一个包括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行政管理、校园生活为一体的智能化与智慧化教学、学习和生活环境。智慧校园是在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达到了智慧层次,具有分析、判断和预测未来的能力,智慧校园的产生依赖于IT技术、DT技术和数字校园这个大数据为前提,从大数据到大知识,从依赖网络智能与人机一体混合智能,智慧的表现为对知识的理性运用和预见性的解决问题,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充分发展和进一步提升,更是数字校园发展的更高一级形态。

2.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成为科学技术水平比较集中的区域,高校智慧校园逐步深入学校各项工作领域,并逐渐体现其智能化优势,为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更加智能化的工作模式,并逐渐为全国各地高校所接受,各高校积极加快智慧校园建设进度,为广大师生提供及时、高效、准确的校园信息化服务,实现高校各类资源的充分整合和配置进一步优化,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质量,有利于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和培养人才质量。

二、高等学校智慧校园的基本技术概述

1.大数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大数据得到了迅猛发展,大数据指的是各类系统和设备生成的大量半结构和非结构化的各种数据的总和。大数据具有规模大、流转快、类型多样和价值密度低的基本特征,在高校智慧校园当中,通过进一步沉淀的海量的各种数据挖掘、筛选出有用的数据信息,经过建模分析,为高校领导层的调查研究和集体决策提供最具说服力的科学根据。

2.云计算,云计算作为智慧校园的基本技术之一,既是智慧校园提供了动态配置资源,也是智慧校园的高度可扩展基础设施,云计算的动态分配、部署分布式、虚拟化的存储和计算资源,会依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做出不同的计算、存储和平台服务,云计算可以把IT基础设施通过互联网提供各种服务,云计算的特点包括:超大规模、高可扩展性、虚拟化按照需求服务等等。

3.物联网,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器、全球定位、视频识别、红外感应等技术对物品和物品流通过程的智能感知、全方位识别和完全管理。在高校智慧校园运行进程中,通过物联网可以实现对高校校园的各种硬件试验仪器设施、电力资源使用、实验室使用等情况做到动态化掌握和管理,在智慧校园比较发达的高校已经初步实现教学科研、校园生活(食堂就餐、学生寝室管理、门禁管理等)智能化。

(四)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充分结合,具体包括4G、5G、高校校园WIFI等联网技术,在高校移动互联网无处不在的大背景下,网络技术惠及高校师生,教师的教学科研离不开智慧校园的快速建设和发展,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更是离不开智慧校园,高校师生通过移动互联网开展教学,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全国高校通过网络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师生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接入网络,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收到了非常满意的成果。

三、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存在的几个问题

1.部分高校领导忽视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力度。由于高校领导思想认识落后,缺乏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理念,造成了某些高校领导在指导思想方面不重视智慧校园建设,我国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明显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缺少专门的智慧校园机构和专业管理人员,缺少专项资金预算和投入,高校互联网硬件投入落后,更谈不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校园移动互联网的建设进程,高校缺少智慧校园建设总体设计和远景规划。

2.部分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明显落后于时代步伐。国内很多高校在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方面名不副实,喊声很高,缺少深入细致的工作力度,我国大多是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尚有欠账,校园信息化硬件设施不配套,老旧落后,缺少常态化、制度化,单靠学校自筹资金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缺少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缺少校企合作,信息化建设经费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资金来源。

3.部分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缺少完善的制度激励机制。很多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老大难工作,高校领导没有把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常规工作抓紧抓好,缺少必要的充分的调查研究,很多学校领导甚至不知所云,不知道智慧校园到底是什么;有的高校领导知道智慧校园是什么,也明白智慧校园建设的好处多多,但是智慧校园建设毕竟看不到立竿见影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很多高校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缺少激励机制和完备的政策措施。

4.部分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水平亟需提高。很多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很多高校缺少智慧校园的培训机制措施,高校师生应用智慧校园的能力和水平不高,亟需高校领导的充分重视,全校师生智慧校园应用能力缺少进一步的培训和提高,高校师生缺少智慧校园安全管理教育意识,极少数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数据被网络黑客攻击和窃取现象屡见不鲜,高校师生网络安全意识淡化,师生运用智慧校园应用能力和水平还很低。

四、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解决方案。

1.高校党委必须高度重视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力度。高校领导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更新及观念,充分把握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加强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抓奸抓好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教育事业,从组织机构方面建立健全智慧校园的机构设置和专业管理人员配备,选用精兵良将,充实到智慧校园建设队伍;进一步强化智慧校园建设资金预算和投入力度,并做好政府工作,说服当地政府加强智慧校园资金投入力度,并进一步展开校企合作,拉入社会资金投入,进一步强化智慧校园建设资金渠道。

2.高校党委必须深入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高校领导必须走出去,到智慧校园发达的国内外高校学习经验,探索一条先进的、务实的、高效的方法和措施进一步保证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深入学习和了解智慧校园建设的重大意义,从制度方面保证智慧校园建设进程,并把智慧校园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抓好落实,保证智慧校园建设的规范化和常态化,进一步设计好智慧校园的远景规划,让全校师生充分享受和使用智慧校园,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持。

3.高校党委必须建立健全智慧校园建设制度激励机制。高校领导必须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设计,进一步培养和选聘智慧校园的专业队伍建设,用高薪招聘高层次人才进一步充实智慧校园建设队伍,采取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方法广招天下贤才能人,并且深入了解和把握建设队伍存在的各种困难,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各种困难,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4.高校党委必须进一步普及智慧校园建设应用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高校必须加强智慧校园建设队伍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水平;进一步加强全校师生对于智慧校园应用能力和水平的普及与提高,保证高校师生熟练生活在智慧校园之中;加强师生智慧校园安全教育,加强互联网安全,尤其要保证高校国家级实验室数据的安全。

5.高校必须加强智慧校园的总体架构设计。智慧校园必须以云服务作为技术支持,构建起包括精品化课程为主体、采用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平台,并且使其具有规范化、开放性和共享性为主要特点;建立起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智能化管理平台;建立起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校内生活服务平台。智慧校园的总体架构设计必须遵守以下原则:先进性与成熟性、开放性与标准化、可靠性与稳定性、可扩展性与易升级性、安全性与保密性、可管理性与可维护性、实用性与可行性。智慧校园建设包括以下重点内容:校园标准规范化建设、网络基础平台建设、物联网建设和信息化应用,这些内容基本囊括了智慧校园建设的所有系统平台,校园标准规范化建设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保障,网络基础平台建设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网络,物联网建设为智慧校园建设得到了感知和数据信息,信息化应用为全校师生提供了数据共享以及信息服务。

总之,高校党委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全体师生员工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加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力度,努力提高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质量,确保高校教学科研各项工作的有效运行和开展,进一步保证高等学校树德立人目标的充分实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


本文来源:《魅力中国》:https://www.zzqklm.com/w/wy/25805.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