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思政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在数字化背景下,面对青年学生思维活跃、需求多样、获取信息渠道多样的新时代特征,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在理论阐释深度、教学形式创新、价值引领效能等方面显现出局限性,影响了其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的提升。因此,高校亟须探索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路径,这既是应对数字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更新教学内容,贴近时代发展
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高校应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现有教材内容的深度融合,完善学生的思政理论知识结构。例如,关注国内外时事热点事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选取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事件,在介绍事件背景与发展脉络的同时,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其展开深度解读,让学生认识到思政课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在案例教学上,结合理论教学大纲和内容,遵循典型性、真实性、时代性和针对性原则,选取合适案例并有机融入教学环节,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将理论知识具象化呈现给学生,帮助其理解、记忆。在互动教学上,组织小组讨论、主题辩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平等、开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和观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在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质量上,借助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等载体,有效拓展教学空间,通过上传教学课件、分享拓展资料、发布作业任务、组织阶段测试等,并引导学生交流互动,实现教学过程的数字动态管理;充分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开展虚拟教学,围绕理论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适配的沉浸式学习和体验场景,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魅力。
强化师资队伍,优化价值引领
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定期组织教师参与数字专题培训班,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帮助教师提升理论素养与教学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培训内容应全面且富有针对性,既要涵盖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深化与拓展,也需包含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培训周期应科学合理,在确保培训持续性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培训时间。实行老带新策略,由资深骨干教师与新入职教师结对指导,通过观摩数学教学课堂、交流分享经验等方式,为青年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境和瓶颈,逐步提升其教学能力。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和奖励激励机制,将教师的教学质量、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等多维度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以此来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5680.html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