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职航海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研究
摘要:本文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视域,深入分析了高职航海类学生职业精神的内涵与特征,审视了当前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具体实现路径,旨在为高职航海教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高职;航海类学生;职业精神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高职教育负责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特别是航海类人才,其职业精神的培育对海洋产业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2023年中国航海日,交通运输部提出“爱国奉献、开拓创新,不畏艰险、求真务实,同舟共济、包容合作”的新时代航海精神,这不仅影响航海人才的职业发展,还关系到航海安全、船员素质和海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需要全面分析高职航海教育在职业精神培育方面的成效和问题,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培养体系,这对于提升航运业人才质量和保障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职业精神培育的内涵与特征
(一)职业精神的概念与内涵。职业精神是指从事特定职业的人们在长期职业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和职业素养的综合体现。它涵盖了个体对职业活动的态度、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对职业责任的忠诚和奉献精神。对高职学生而言,职业精神是其融入社会、适应职场并实现职业价值的核心要素。
(二)航海职业精神的特质。航海职业因高风险、强协作特性,塑造了独特职业精神:核心是安全责任意识与严谨作风,保障船舶及人员安全;关键在协同合作能力,需船员高度配合确保航运效率;特殊环境要求危机处理与协作包容并重。
(三)中国式航海精神内核。新时代提出“政治信仰+科学态度+实践品格+创新意识”四位一体航海精神,深度融合班墨工匠精神与现代海洋战略。其特性体现在:文化根脉(郑和精神现代化重构)、技术前瞻(适配智能航海需求)、国际视野(对标全球海事规则),彰显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航海精神的传承创新与开放兼容。
二、高职航海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现实审视
其一,培育体系碎片化,部分院校目标定位模糊,与行业需求衔接不足,学生职业认同感薄弱;其二,文化传承缺位,航海精神内涵挖掘不深,传统精神与现代海洋战略融合不足;其三,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情境化、互动式教学手段;其四,实践支撑弱,实训设备智能化水平建设滞后于现代航运技术发展,制约职业精神内化。上述问题亟须通过重构培育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升级实训平台、深化产教融合等路径实现突破。
三、职业精神培育的实现路径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与航海职业精神融合。推动思政与航海职业精神协同育人,深挖航海文化内核,强化学生职业认同与责任感,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及就业竞争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创新职业精神培育教学模式。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深化实践教学,搭建智能实训平台,升级改造航海实践教学环境,强化体验式、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航海职业精神内生动力,实现产教资源最优配置。
(三)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职业精神培育能力,强化教师职业精神培训,引入航海企业专家推动理实融合。政校企协同发挥教师及行业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反思职业精神与技能学习,构建产教深度联动的培育体系。
(四)构建多元化评价与激励机制。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职业精神评价体系,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开展榜样示范、典型激励活动,强化职业精神培育效果,推动职业精神培育形成长效机制。
四、结语
高职航海职业精神的培养对建设海洋强国至关重要,需加强实践创新、师资优化及评价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文章来源:《安徽科技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5317.html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