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化教学在初中物理力学章节的应用研究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探讨了生活情境导入教学法和实验情境探究教学法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生活情境导入教学法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实验情境探究教学法通过设计科学实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建构概念,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力”和“重力”概念教学为例,详细阐述了这两种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和教学效果,为初中物理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情境教学;物理教学;教学方法
物理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初中生由于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往往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传统的物理教学多采用直接讲授的方式,重理论轻实践,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机会,导致学习兴趣不高,理解不够深入。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强调在特定情境中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一、生活情境导入教学法
生活情境导入教学法是一种创新性的教育模式,它的主要理念是把物理知识同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合起来,利用一些典型案例唤起学习兴趣并降低理解难度。这种方法依靠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实践经验,用具体化的案例来阐释复杂的理论,促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主动形成认知上的矛盾,并参与到自主探究活动中来[1]。
运用教学策略来诠释“力”的概念,课堂一开始,教师就神秘地说:“今天我们要探究一种看不见的力,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改变物体的形状,让静止的东西动起来或者让动的东西停下来。”接着是“超能力挑战赛”,教师先做“变形术”,用外力把矿泉水瓶弄变形再恢复原状,然后让学生上台玩“心灵感应大师”,分别推讲台或者开门锁,感受力的作用特点。 利用“侦探推理”教学模式引发学生探究兴趣:“这些‘超能力’现象背后到底蕴藏着什么样的科学原理呢?”学生就电磁感应、能量转换机制以及微观粒子相互作用等问题提出假设。
二、实验情境探究教学法
实验情境探究教学法属于一种以物理实验为依托的创新性学习形式,其主要特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动手操作来达成知识建构,进而形成科学认知体系[2]。这种方法全面凸显了物理学的实践特性,着重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里“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的教学理念[3]。
在“重力”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逆向探究”的模式来设计实验环节,先让学生想一想“如果地球没有了引力会怎么样”,然后播放宇航员失重现象的视频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重力的概念。接下来开展“重力探测器”互动活动——分成几个小组扮演科研团队,把弹簧测力计当作主要工具,系统地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数值,每组要挑选不同的材料比如乒乓球、网球和铁球来做实验样本,多次测量之后把有关的数据详尽地记录下来,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重力特性数据库”。
三、结语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学科中的应用显示出明显的价值和独特之处,利用贴近生活的实际情境,做到理论知识同实践操作的融合,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里主动形成物理概念,实验探究情境依靠动手实践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进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这两种教学模式相互配合,共同营造出动态又充满活力的教学氛围。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