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风能与太阳能在电力系统中的集成应用分析

作者:孙涛来源:《产品可靠性报告》日期:2025-11-28人气:7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以及其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如燃烧煤炭导致的酸雨、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开发和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成为当务之急。风能和太阳能作为两种极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风力发电通过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其能量来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在发电过程中不产生温室气体排放;光伏发电则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照射在光伏电池上产生直流电,同样具有清洁、环保的特性。二者结合,可以有效最大程度发挥双方的作用,实现电力系统的长远发展。

一、风能与太阳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发电原理

(一)风能发电原理

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其基本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定律。风力发电机作为核心设备,主要由风轮、传动系统、发电机、偏航系统、控制系统等部件构成。风轮是捕获风能的关键部件,通常由2-3个叶片组成,当风吹过叶片时,由于叶片特殊的空气动力学形状,使得叶片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从而形成升力,驱动风轮绕轴旋转,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风轮的转速较低,一般在10-30转/分钟,为了满足发电机的转速要求,需要通过传动系统中的增速齿轮箱将风轮的转速提升至发电机的额定转速,一般达到1000-1500转/分钟。在高速轴的带动下,发电机内部的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输出电能。

(二)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发电又叫光伏发电,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技术。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组件)、逆变器、控制器、蓄电池(可选)等部分组成。太阳能电池是光伏发电的核心部件,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太阳能电池以硅基电池为主,包括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和非晶硅电池等。以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为例,其基本结构是在P型硅片上通过扩散工艺形成N型半导体,从而在P-N结处形成内建电场。当太阳光照射到太阳能电池上时,光子与半导体材料中的原子相互作用,产生电子-空穴对。在P-N结内建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向N型区和P型区移动,从而在电池两端产生电势差,形成电流。多个太阳能电池通过串联和并联的方式组成太阳能电池板,以提高输出电压和电流。由于太阳能电池产生的是直流电,而实际应用中大多需要交流电,因此需要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供负载使用或接入电网。控制器则用于控制光伏发电系统的充放电过程,保护蓄电池等设备免受过充、过放等损害;蓄电池用于储存多余的电能,以在夜间或阴天等光照不足的情况下为负载供电[1]。

(三)风能太阳能混合发电

风能-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在电力供应稳定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由于风能和太阳能在时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互补特性,例如在白天,尤其是晴朗天气下,太阳辐射强度高,太阳能发电系统能够稳定输出电能;而到了夜间,太阳能发电停止,但此时风力往往较为稳定,风力发电系统可以接替太阳能发电,为电力系统提供持续的电力支持。在季节分布上,某些地区夏季阳光充足,太阳能发电出力大,而冬季则风力资源更为丰富,风力发电占比增加。这种互补特性使得混合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波动明显小于单一的风能或太阳能发电系统。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合理配置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容量,混合发电系统的功率波动率可降低30%-50%,有效提高了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减少了因能源间歇性导致的供电中断风险,为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2]。

二、风能与太阳能在电力系统中的集成硬件设计

风力发电设备、光伏发电设备、储能设备和逆变器等硬件的集成是实现风光协同发电的基础,其集成方式和技术要求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一)选择合适的机组

风力发电设备。风电机组的选型。根据当地的风能资源,即平均风速、风速分布、主导风向等因素来确定风电机组的类型和单机容量。在年平均风速较高的沿海地区,可以选用单机容量较大、额定风速较高的风电机组来充分利用风能资源提高发电效率。风电机组的安装位置应进行精确选址规划,考虑地形地貌对风速和风向的影响,尽量避免风电机组之间发生尾流效应,使每台风电机组都有充足风能。同时保证风电机组的基础的稳固,以承受强风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载荷,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光伏发电设备的集成同样关键,光伏电池板的选型要综合考虑转换效率、成本、可靠性等因素[3]。

(二)做好储能设备的应用

储能设备在风光协同发电系统中起着平衡电力供需、平抑电力波动的重要作用,常见的储能设备有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不同类型储能设备的特点不同,铅酸电池成本低,但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效率相对较低,循环寿命较短;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充放电效率高,循环寿命长,但成本较高;液流电池虽然功率和容量可以独立调节,安全性好,但目前技术成熟度比较低,因此,目前的电池电池成本相对较低,但在电池中,液流电池的能量和容量还不是很高。在选择储能设备时,需要综合系统的应用场景、功率需求、储能时长等因素,综合考量储能设备的使用成本。

(三)逆变器的使用

逆变器是将光伏电池板和储能设备输出的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并与电网实现并网的关键设备,其转换效率、功率容量、可靠性及对电网的适应能力等因素都要考虑逆变器的选型。高效逆变器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减少损耗,提高发电系统整体效率,在选择逆变器时,应保证其功率容量与光伏电池板、储能装置的功率相匹配,避免电力瓶颈的产生。逆变器还应具有良好的电网适应性,能够满足电网对电能质量、频率、电压等方面的要求。部分先进的逆变器具有智能控制功能,可根据电网实时状态和发电系统运行情况,自动调节输出功率和电能质量,保证稳定地与电网联网。

三、风能与太阳能在电力系统中的集成软件设计

(一)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软件控制系统的基础环节,通过各种传感器实现对风力发电设备、光伏发电设备、储能设备和电网运行状态等多方面数据的实时获取。在风力发电设备中,风速传感器用于测量风速,为风电机组的功率调节和安全运行提供依据;风向传感器监测风向,以便风电机组能够及时调整叶片角度,确保最佳的风能捕获效率。在光伏发电设备中,光照强度传感器测量光照强度,温度传感器监测光伏电池板的温度,这些数据对于光伏发电功率的预测和光伏电池板的性能评估至关重要。储能设备的电压、电流、荷电状态(SOC)等数据也需要通过相应的传感器进行采集,以便准确掌握储能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剩余电量。对于电网运行状态,需要采集电压、频率、功率等数据,为系统与电网的协同运行提供信息支持[4]。

(二)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负责实时显示、存储和分析采集到的数据,使操作人员对系统运行状况有直观的了解。监控界面通常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各种数据,如风力发电功率曲线、光伏发电功率曲线、储能设备的充放电状态等,方便操作人员快速掌握系统的运行趋势。监控系统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存储和分析,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评估,并进行故障诊断。判断设备是否存在运行异常,是通过对发电功率和设备参数进行不同时间段的比较;当检测到设备参数超出正常范围时,及时发出警报,提醒操作员检查和检修,从而达到对设备运行情况的控制和控制。一些先进的监控系统还具有远程监控功能,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监控管理系统,提高了系统操作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三)调度系统

调度系统是软件控制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根据实时的发电功率、负荷需求和储能状态等信息,合理分配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储能设备的出力,以实现系统的最优运行。在白天光照充足时,调度系统优先利用光伏发电满足负荷需求,将多余的电能储存到储能设备中;当光伏发电功率不足或负荷需求增加时,调度系统启动风力发电,并根据储能设备的荷电状态,合理安排储能设备的放电,以确保电力的稳定供应。在夜间或光照不足且风力较小时,若储能设备的电量充足,调度系统控制储能设备放电,维持电力供应;若储能设备电量不足,则可能需要从电网购电,以满足负荷需求。调度系统还需要考虑设备的运行约束和维护计划,避免设备过度运行或频繁启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智能控制算法

智能控制算法是软件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分析处理,实现对发电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其中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算法是提高发电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目前我国发电行业应用的一种新型能源控制技术。在风力发电中,通过控制风力发电机叶片角度和转速,使其始终运行在最大功率点附近,实现风能的最大捕捉,常见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算法有爬山搜索法、功率信号反馈法等。在光伏发电中,通过调整光伏电池板的工作电压和电流,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常用算法有扰动观察法、电导增量法等,功率预测算法对系统的调度、运行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发电数据和负荷数据的分析,结合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建立准确的功率预测模型,提前预测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功率输出。这些预测结果可以为调度系统提供决策依据,提前做好发电计划和电力调配,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智能控制算法还可以实现对储能设备的优化控制,根据储能设备的特性和运行状态,合理安排充放电策略,延长储能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储能系统的效率。

四、风能与太阳能在电力系统中的集成应用

(一)集中式并网发电

集中式风光协同发电场通常选址于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如我国的西北地区,这里广袤的沙漠和戈壁滩为大规模建设风光发电设施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且该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得天独厚,具备建设大型集中式风光协同发电场的良好条件。其建设需要进行全面且细致的规划,包括场地勘察、设备选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环节。在场地勘察阶段,需对当地的风能资源进行详细评估,包括平均风速、风速分布、风能密度等参数的测量和分析;同时,对太阳能资源也需进行精确监测,涵盖日照时间、太阳辐射强度、光照分布等方面。通过这些勘察数据,为后续的设备选型提供科学依据。

(二)分布式发电模式

用户侧分布式风光协同发电应用主要体现在住宅、商业园区等场景,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在屋顶安装风力发电机、光伏电池板,实现家庭用电自给自足,在住宅领域,也开始有了新的尝试。这些分布式发电设备产生的电能首先满足家庭内部的用电需求,多余的电能则可以通过双向表反馈到电网,从而实现余电上网。一户居民家中安装了一套分布式风光协同发电系统,其中2千瓦为风力发电机, 5千瓦为光伏电池板。该系统不仅可以满足家庭在白天的照明、家电使用等日常用电需求,还可以将多余的电能通过互联网销售,在风力较大、光照充足的情况下,为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实惠。在工商业园区,分布式风光协同发电系统能够满足园区企业用电需求,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并结合储能系统在部分大型产业园区建设大型分布式风光发电设施,实现电力供应稳定。

五、结语

综上所述,风能与太阳能在电力系统中的集成应用之中保持着特殊的地位,因此想要实现二者的有效发展,必须从能源的互补层面进行思考,结合二者的优势以及限制条件,对当前风能与太阳能在电力系统中的集成应用进行合理的搭配,这样才可以实现电网的有效发展,促进我国电力系统的进步,实现能源的长久有效发展。

 




文章来源:《产品可靠性报告https://www.zzqklm.com/w/kj/32519.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新乡)律师事务所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