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建筑论文 > 正文

影响电气自动化控制质量的关键因素分析

作者:杜宇宸来源:《产品可靠性报告》日期:2025-03-13人气:183

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各类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工业4.0背景下,智能制造的普及进一步推动了对高精度控制、实时响应能力和系统鲁棒性的需求,这就对现有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质量已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影响电气自动化控制质量的关键因素

(一)传感器精度不足

传感器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精度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输入数据质量。精度不足的传感器会导致控制系统获取的信号存在偏差,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响应精度。传感器在采集数据时,若出现测量误差或传输过程中信号衰减,控制系统将无法准确反映真实的工作状态。以温度传感器为例,当其误差超过设计范围时,系统就无法在正确的温度范围内执行预定的控制指令,进而导致生产过程中的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产品质量,危害设备安全。

(二)控制算法设计缺陷

控制算法是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心,其设计优劣直接影响系统的稳定性、精度及响应速度。若控制算法设计存在缺陷,如算法不适应、计算复杂度过高、调节速度过慢等,将导致控制系统在特定情况下无法准确、及时地执行控制任务。以PID控制器为例,在面对非线性系统或变化环境时,传统PID算法无法提供理想的控制效果。当控制对象发生非线性变化时,PID控制器无法有效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容易出现震荡现象,进而影响整体控制质量。

(三)外部电磁干扰

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电气设备和传感器会受到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导致信号传输出现误差,进而影响控制精度。电磁干扰来源于周围的电力设备、无线电波、变频器、电动机等高功率电气设备,会引起控制信号失真、系统响应滞后等问题。在精密加工中,计算机数控设备的控制系统在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下,会出现指令信号的错误传输,造成加工误差或设备损坏。电磁干扰会严重影响控制器与传感器之间的数据交互,导致传感器反馈信号不准确,影响控制决策的执行。

(四)操作人员操作失误

操作人员是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直接执行者,其操作失误会直接影响系统的运行质量。若操作人员未能准确理解系统状态或执行控制指令,会造成设备异常、工艺流程错乱等问题,严重时会导致设备损坏。在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装配线中,若操作人员未能正确调节机器速度和精度,会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产生大量不合格品。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许多重复性工作已由机器人或自动化设备完成,但系统中依旧需要人工干预和管理,在系统出现异常、需要人工判断时,操作人员的决策错误将导致控制失效,进而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二、电气自动化控制质量影响因素的应对策略

(一)引入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提升测量准确性

多传感器融合通过结合多个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能够有效克服单一传感器存在的测量误差,从而实现更加精确的信号采集和信息处理。通过引入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能够将不同传感器的优势互补,例如温度、压力、速度等多个物理量的传感器可以同时工作,交叉验证彼此数据,提高系统的综合测量精度。数据融合能够减少个别传感器噪声的影响,提升系统在动态工作条件下的鲁棒性与适应性。以工业机器人为例,当使用多种传感器进行位置信息的测量时,传感器之间的数据融合能够有效消除因温度变化、电磁干扰等外部因素对单一传感器的干扰,确保机器人执行精确操作。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还能显著提高系统的容错性,在复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某个传感器出现故障时,其他传感器可以弥补其功能,保障系统的整体稳定运行。

(二)应用智能化技术优化控制算法设计

传统控制算法在处理复杂和非线性系统时,存在响应滞后、控制精度不足、适应性差等问题。智能化技术的引入,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能够有效优化控制算法,使控制系统具备更高的自适应能力、鲁棒性和响应速度。通过智能化算法,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在面对复杂、非线性、高噪声环境时,依然保持高效的控制性能。例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智能算法,能够处理传统PID算法难以适应的非线性动态问题,针对不同的系统状态和外部扰动自动调整控制策略,从而实现精确控制。通过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应用,系统可以通过历史数据训练和优化算法模型,提高系统预测能力与故障诊断能力,减少人工干预。在一些需要高精度控制的场合,智能化控制算法能够使系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保持稳定,并在突发情况出现时迅速调整,避免出现过度偏离或不稳定状态。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电气自动化控制算法在提高控制性能的同时,具备了更强的适应性、灵活性及自主性,为自动化控制系统提供了更加高效、精准的操作方案。

(三)采用综合防护技术降低外部电磁干扰

为有效降低电磁干扰对系统的负面影响,必须采用多层次的综合防护技术,将干扰源、传输路径和设备抗干扰能力纳入整体设计,形成一个完备的电磁兼容防护体系。第一,识别并分析电磁干扰源。通过测试设备如频谱分析仪、电磁场强度计,准确测量并记录干扰源的频率范围、强度和作用方式,从而确定电磁干扰的主要来源及其传播路径。第二,设计并安装屏蔽装置以隔离干扰。通过在设备和线路周围构建导电材料的屏蔽层,防止电磁波对敏感组件的影响。针对控制柜、信号线和电源线进行全方位屏蔽,使用高效屏蔽材料如铜箔、铝箔或金属纤维织物,确保屏蔽效能达到设计要求。第三,优化设备和线路的接地系统。接地是电磁兼容设计中的关键部分,通过为电气设备和屏蔽层提供低阻抗通路,能确保干扰能量迅速引导至地面,避免对设备的进一步干扰。第四,在线路中布设滤波器以抑制传导干扰。滤波器通过削弱特定频率的电磁能量,改善信号传输的纯净度。低通滤波器用于阻止高频干扰,常见结构包括RC滤波器和LC滤波器,要根据设备的工作频率范围和干扰频率特性设计滤波器参数。

(四)定期开展专项技术培训强化操作人员专业技能

定期开展专项技术培训是提升操作人员技能、减少人为失误、提高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措施。技术培训应针对操作人员的不同层级和岗位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对于初级操作员,培训内容应包括基本的控制系统操作技能、设备的常规维护以及常见故障的排查;对高级操作员,培训内容应涵盖系统优化、故障分析与处理、复杂操作条件下的应急响应。鉴于现代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培训应重点强化系统状态监控、故障诊断以及调试操作能力。在培训过程中,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模拟器、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进行模拟操作,提升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其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做出准确、及时的决策。可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和技术论坛,为操作人员提供自主学习和技术交流的机会,形成全员学习的良好氛围。专项技术培训的有效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减少操作失误,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三、结语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质量决定了现代工业生产的整体效率,是实现智能化生产升级的关键。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将持续完善,从而推动工业生产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文章来源:  《产品可靠性报告》   https://www.zzqklm.com/w/kj/32519.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