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需直面的问题及对策
建国以来,我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要任务,经过数十年的奋斗,我国农业彻底解决了十四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并向着更高水平发展,但在我国农业产业经济结构的不断的探索和优化进程中亦暴露出一些问题,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指出,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只有抓住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的矛盾、学习领先的研究理念,才能打造出更高效的新型农业产业经济。
一、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中的不足
(一)生产现代化程度较低,效率有待提高
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已经成为了制约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程度与国际主流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农民凭借个人经验种粮,机械化程度、生产效率较低。以美国为例,美国农场平均每一个农业劳动力可以耕作土地面积是2700亩左右,三百余万美国农民养活了3亿多美国人,且本国农产品大量出口。反观我国,人均耕种面积仅为7亩,13人亿人中有5.6亿是农业人口,虽已解决主粮问题,但我国饲料、油料作物仍然需要大量进口,也就是说国人的肉类、植物油安全仍取决于国外饲料和油料作物的供应。这些情况反映了我国目前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理念、机制、设施的现代化程度不足是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土地资源问题制约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转变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正在从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转变,即由种植传统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向种植“粮经饲”转变,但在向饲料作物跨越的过程中,国内耕地资源不足是该阶段一个较为突出的矛盾。中国目前主要采取“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观,即主要的耕地优先满足于谷物主粮的生产,但另一方面,每年中国仍需大量进口大豆、油菜籽等饲料、油料作物,以2019年为例,中国进口大豆达到8851.1万吨,这部分大豆如果全部由国内种植,相当于需要增加7.2亿亩的耕地,需增加面积接近水稻、小麦的种植面积总和(总和约为8亿亩)。此外,中国现有耕地大约在20亿亩左右,人均耕地不到一亩半,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在现有的单产水平下,挤占主粮耕地空间大规模种植包括大豆、油菜籽等饲料、油料作物并不现实。
(三)市场体系问题制约了规模化的经济效益
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市场体系是适应我国农业产业经济结构升级的基本保证,必须要以商品市场为中心,把种植、运输、销售、科研等产业链各个环节有机衔接起来。当前我国农业市场体系还不完善,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这制约了农业规模化的经济效益,导致近年来农业种植大户大多不挣钱。这种体系的不完善,具体体现在一是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发布和市场预警体系,种植品种选择缺乏科学引导,传统农户往往根据上一年的作物价格判断下一年的种植品种,现代化生产理念未深入农户;二供应链体系不完善,体现在渠道链条缺失且参与主体的关系不稳定、供应链上中下游服务体系不完善,以中间渠道为例,还是依赖于传统的二道贩子收购,电商及规模化企业还不见起色,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规模化经济效益的不稳定。
(四)从业人员综合素养问题
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离不开文化知识,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也离不开科学的经营管理。中国农业从业人员由于综合素质与专业技术水平的不足,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研究发现,国内大多数农民主要依靠经验来进行种植,先进种植技术在农村中的传播非常有限,另外虽然我国从事农业的人员数量相对较多,但是具备一定学历与专业技术的人员相对较少。根据一项对国内农村居民家庭户主文化调查的数据显示,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占比达到87%,这也影响到了国内大规模机械作业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相比之下,美国农民大多数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仅占7%,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占到了25%,社会化的专业服务是美国农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1]。
二、目前农业产业发展特点
(一)主体多元化
当前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是培育多元化、市场化的融合主体,国办发[2015]93号文件指出,要强化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的基础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向着多元化的发展不仅是农民从原有的耕作者转变成为经营者以及劳动者,同时也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许多农民逐渐认识到了农业经济效益的获取不仅可以借助农业劳动,同时也可以通过合作经营合作来实现。通过经营合作,把耕地与资金、技术进行再结合,能够优化农产品在生产、加工以及销售所产生的问题,从而确保农业经济的稳定、高质的发展。因此,在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中我们要从完善合作化生产方式出发,实现多元化发展目标[2]。
(二)结构复合化
就当前经济体制来讲,正处于不断改革与发展阶段,尤其是对于曾经的农村来讲,开始从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方向发展。小农经济往往追求小规模范围内的自给自足,而商品经济则往往是规模经济,土地经营规模和经营者的生产力相匹配,并且在商品经济下新业态不断涌现,各地涌现出多类型多样化、结构复合化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式,突出了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导向。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这两种模式在未来的中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中将长期共存。在这一背景下,将使得原有农业经济体制开始向着多元化经济体制方向不断发展,并造成农业产业结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
(三)关系市场化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加速发展,原有的农业计划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消失,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也开始向着市场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数十年来,我国农业的市场化改革脚步从未停歇,呈现参与主体多样化、关系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在生产领域,建立了普通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等市场化新型经营主体;在流通领域,形成了生产者、经销商、零售商、物流、服务机构参与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在调控机制方面,已从以政府分配为主向以市场配置为主转化,政府通过价格支持、储备调节、关税配额等手段调节供求、激活市场。
(四)配置合理化
就目前发展趋势来看,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而资源的合理配置是达成目标的关键,配置是否均衡直接关系到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农业产业经济应在保证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提升经济效益,可持续、高质量的实现发展目标。在做好农业生产资源分配工作的同时,也应合理配置相应的产业政策,帮助和引导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方向。
三、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特点的问题应对策略
(一)建立现代化农业市场体系
我国在农业生产中尚未形成成熟的市场体系,要完善农业市场体系的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要对农业的市场体系建设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需从宏观角度对整个体系的构建进行把控,稳定运行机制,例如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建立由内到外多层次的利益分配梯度等;二是提升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例如物流、集散地批发市场等,现代化市场体系的构建需要好的基础设施作为载体;三是提升相关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水平,例如农产品期货市场,通过健全农产品期货品种、规范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运行机制,给予农民锁定收益、平抑价格波动影响的工具;四是完善农业的供应链体系,美国当前已经形成一套围绕农村合作社为核心的供应链体系,包括农业协会的服务、政府引导和扶持、各类组织管理协助,多个成熟的服务主体极大的提升了农产品的流通效率,而我国目前供应链体系的成熟度还不高,对于农民的服务能力有限。五是要加强法律体系的建设。[3]
(二)坚持谷物基本自给,饲料、油料作物海外布局多元化
美国农业实质上是一种高科技、高补贴、高能耗的产业,中国难以完全复制且未必有必要去复制美国模式实现主粮+饲料作物的自给自足。首先,美国农业高度依赖于政府补贴,美国农民40%收入来自于农业补贴,包括贷款差额补贴、直接收入补贴、反周期补贴、资源保育补贴和农产品贸易补贴五大类,带给财政沉重负担;其次,在加入了更多科技因素之后,美国农业实质上成为了高度依赖于廉价石油的行业,美国较中国低得多的石油成本使得美国在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更有优势,这是中国当前国情下难以完全复制的美国优势;最后,即使美国农业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但依然需要大量的耕地面积。
在这种背景下笔者认为,中国在坚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战略的同时,短期内没有必要实现将饲料、油料作物在本土实现自给自足,而应坚持将高补贴、高能耗、高污染、土地面积需求大的大豆和油菜籽等饲料油料作物继续以多元化战略布局海外,一是扩大大豆、油菜籽等饲料油料作物的进口来源范围,分散到例如俄罗斯、巴西、阿根廷等国家;二是可以效仿日本建立本国持有股份的大量海外种植园,缓解国内耕地压力。在布局海外的同时,本土农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降低产能浪费问题的同时做好创新与研究工作。
(三)健全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
农业的高水平发展离不开市场意识强、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人才与技术人才。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的健全需要从以下三点展开,一是建立市场认可度更高的的农民职称体系,根据2018年以后国家陆续发布的《关于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我国正在推动农民职称体系的逐渐形成,这对于推动农业向专业化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二是高校提高对农业学科的重视,进行更多的资源倾斜,同时,促进多学科、多专业共同解决农业难题。长期以来,农学院类专业往往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多,相当一部分学生属于调剂过来该类专业,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热情也不高;三是农民自身也要不断转变自身的思维方式与经营方式,加强学习以提高专业技能,实现收入的增长。政府可以考虑定期开展专题讲座,让农民明确新技术使用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使前沿的农业技术“下乡”。
(四)引导资本下乡,鼓励企业、家庭农场做强做大
长期以来,我们由于传统农业回报低、周期长、国内融资成本较高等原因,资本往往不大愿意涉足传统的主粮等领域的生产,相关企业、家庭农场规模整体偏小。因此,要想实现新型的农业规模化之路,一是政府要鼓励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在农业领域做强做大,通过龙头企业来带动农户发展生产,在尽量不触动农民利益的前提下,鼓励农民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参与到规模化发展进程;二是需要解决融资问题,资金是农业新型规模化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减少进入农业领域融资成本;三是通过农业补贴的真正落实鼓励企业、家庭农场做强做大,目前有的地区存在补贴信息透明度低、传播速度慢、部分地方进行克扣等问题。
四、结语: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现阶段我们需要根据中国特有的国情,从市场体系完善、主粮饲料作物空间布局的合理安排、人才培养体系、鼓励规模化这几个方面入手,促进农业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我国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更上一层楼。
本文来源:《魅力中国》:https://www.zzqklm.com/w/wy/25805.html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