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新闻反转报道的成因

作者:卜凡娜来源:《视听》日期:2017-10-26人气:4713

一、“反转新闻”概念及出现原因分析

  “反转新闻”又称“新闻反转剧”或“逆转新闻”,指的是随着真相的不断浮现和被挖掘出来,新闻报道与之前报道截然不同,公众的态度和舆论导向在短时间内发生多次逆转的新闻现象。那么在“反转新闻”发生的过程中究竟有哪些机制在左右舆论,又是什么原因让不明真相的受众态度反复倒戈,舆论导向不时惊天大逆转?

(一)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面临失控状态

这里我们所要讨论的失控是指在新媒体平台上缺少把关而导致信息泛滥、虚假或几经反转的现象,在作为公共领域的微博、论坛、微信朋友圈等新媒体平台上,人人都拥有话语权,可以自由发声并参与讨论,公众不再是单一的信息接受者,借助多元互动的新媒体平台,他们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发现新闻”并“发布新闻”甚至是“生产新闻”。但由于受自身条件限制,公众缺乏必要的新闻专业素养和理论知识,发布的内容多是含有主观臆断的成分或是没有经过求证的信息,对新闻的真实性考虑不周,忽视新闻事件的合理性,便将信息随意发布到社交平台,而且新媒体对公众发布的新闻通常是“先发布、后过滤”,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查和把关,但最终由于信息疑点、消息不全面、经不起推敲而使新闻出现反转。

从反转新闻的发布平台上看,由于新媒体平台互动具有双向性,用户具有草根性,人们不再像传统媒体时期一样只能单一的作为新闻的被动接受者,更不能对新闻产生即时的反应与互动,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自由利用新媒体平台去发布信息,但正是由于新媒体平台的便捷性、较低的准入门槛及信息审查的不严格,信息传播出现了失控的局面,最主要的表现是信息泛滥和信息虚假。海量的信息难以在短时间内汇总并核实真假,在整个报道过程中,新闻时常因为信息不全、求证不足而在后续的报道中发生“反转”。历数近两年的“反转新闻”事件,新媒体成为了“反转新闻”的主要“策源地”。根据2014年至2016年上半年发生的37条“反转新闻”的统计发现,有26条“反转新闻”出自微信朋友圈、微博、论坛等新媒体,而最终新闻舆论发生逆转并澄清的途径还是主要依靠传统媒体,在源自新媒体平台上的26条“反转新闻”中,有8条新闻是在传统媒体的求证中得到澄清,由此看来,自媒体平台虽有着传播迅速的优势,但在新闻的真实性方面远不如传统媒体,尤其在“自证自清”的方面远不如传统媒体专业。

(二)碎片化传播影响新闻全貌

新媒体时代,碎片化传播的现象尤为明显,尤其在微博上更为突出。所谓碎片化传播,主要体现在事实性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和意见性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前者指信息来源多元化,观察视角的分散化,信息文本的零散性以及信息要素的不完整性;后者不仅指意见的零散性,更指意见的异质性、分裂性①。通常人们关注的是事实性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在互联网时代,面对互联网中林总复杂、浩瀚庞杂的信息,受众无法关注到所有信息,只能将有限的精力和视角集中在个人最感兴趣或关注的方面。新媒体时代的碎片化传播常常使新闻线索不足,如果事件主体再刻意隐瞒事情真相,受众就很难看清新闻事实的全貌。随后不断有碎片化的信息被挖掘出来,新闻可能呈现拐点式的反转。

(三)群体传播加刻板成见引导舆论走向

人以群体的形式进行活动,这是人社会性的表现。到了互联网时代,群体传播依然是民众表达意见与参与讨论的主要途径,处在群体中的个体很容易对事物存在“刻板成见”的现象,“刻板成见”产生的途径有两个:一是来自于媒体频繁的报道和强化。如媒体曾多次报道“老人碰瓷”、“城管打人”的新闻,而这些新闻再通过群体传播之后,在群体中很快就形成了对这些人的刻板成见;二是社会群体规范和社会价值观。社会作为一个大群体,也必然有其特殊的群体规范,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这些群体规范默认为群体意识的核心并固化成“刻板意识”,若从事了不利于群体成员或违背群体规范的行为,便会受到群体的制裁。

正是由于刻板成见的影响才造成了后面的“反转新闻”,受众在一开始便将个人的价值观或社会规范凌驾于对新闻事件的理性判断上,而忽视了新闻的真实面貌,由此造成新闻反转。

 (四)受传统媒体“议程设置功能”影响

报纸和电视等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领域一直有较高的可信度,民众几乎不会怀疑传统的权威媒体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较高,媒介素养也较高,且新闻在生产期间经过把关、过滤再发布,从而减少了虚假新闻的产生,但是新闻在操作过程中大都遵循议程设置的原则,即传播媒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报道方针,从现实环境中“选择”出它们认为重要的部分或方面进行加工整理,赋予一定的结构秩序,然后以报道事实的方式提供给受众②,以此把社会注意力和社会关心引导到特定的方向。不论是客观反映还是歪曲报道,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受众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判断。且从信息社会的知识沟和数字鸿沟看,很多人还不能利用网络媒体,而就能够上网的网民而言,他们可能还没养成定期阅读的习惯,他们了解信息的渠道依然是传统媒体,就是说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对公众依然产生一定作用。但由于传统媒体也受到自身报道方针的影响,由于议题选择不恰当,也会对新闻产生误导,在报道过程中也会产生“反转新闻”,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的博弈中,在新闻的“快”上处于劣势,处理碎片化信息的优势也不明显,在新闻线索尚未完全厘清、没有经过充分求证的情况下,同时又要考虑“议程设置”作用,传统媒体要想及时地对事件作出反映,就难免出现“反转新闻”的现象。

二、总结

不可否认新媒体在探寻新闻真相上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它最大程度上将众多网民参与进来,通过网民协作令新闻真相快速浮现,但是“反转新闻”的频繁出现对媒体的公信力带来一定影响,此外,作为事件的参与者,民众对一般事物普遍带有刻板意见,新闻一经曝光,民众容易受新闻倾向性和自身价值观引导,第一时间进行对号入座,开始对事件主体“贴标签”,一旦新闻出现反转,受众就要推翻之前的所有判断,重新审视新闻本身,如果新闻多次“反转”,便会消耗受众对公共议题的关注热情,然而处于风暴中心的事件主体或新闻当事人来说,网民的舆论会给其带来一定的社会压力,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在碎片化传播时代,依靠一方很难全面看清全部事实,难免会出现“暂时失真”或“虚假报道”的新闻现象。加上新闻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呈现的过程,需要多元呈现才能看清全貌。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qk/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