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新闻论文 > 正文

让音响成为广播新闻的"主角"

作者:邵华来源:《记者摇篮》日期:2019-11-15人气:1109

广播以声音见长。作为一名广播记者,一项基本功就是学会如何运用好各种声音元素,为广播新闻增强现场感、可信度和生动性。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广播记者的音响思维还不够,声音元素仍然在广播新闻节目里处于"配角"地位,也就是说音响还在为记者的讲述(或者播音员、主持人的播报)作"注解"。就此,笔者认为,广播人应该建立自己特有的音响思维理念,围绕音响做文章,确立"主角"是音响的地位,而不是写好文字再来填空补音响,把音响摆在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1)。下面我们就以两篇优秀的广播新闻作品为例,做一番探讨。

2018年,辽宁广播电视台播发了一篇7分钟的广播专题节目,名为《保持通话》,讲述了一个生死时速的救助故事。

调度员蒋林平:您好,普兰店120,您好,哪里?

来电者:我在唐房这儿。

······

调度员蒋林平:唐房什么位置?给我个具体位置?

来电者:唐房就是说……

调度员蒋林平:有没有家属?让家属说一下。

来电者:我们两个都病了,没有办法说得太清楚……

来电者:我头晕……

调度员蒋林平:你赶快把门窗打开!是不是煤烟中毒了?你快把门窗打开!

······

节目一开始,就是120调度员与一名思维模糊、口齿不清的求助者的对话音频。在接下来的46分钟时间里,调度员通过不停地呼唤、询问,终于和急救人员、警方一起找到了这名求助者,成功挽救了两条生命。而这46分钟珍贵的原始电话录音,与记者随后采制的近300分钟几位当事人的录音一起,为广播专题节目《保持通话》奠定了坚实的"声音"基础。

有了这么丰富的声音素材,如何才能体现广播特色?辽宁广播电视台大胆尝试"原始声音"的新角色--节目主线、报道"主角"。整篇新闻作品不仅大段使用这些原始对话音频,而且把后期的当事人采访录音、现场音效和部分音乐灵活地穿插其中,使整篇作品一直处于一种"保持通话"的紧张状态,而主持人对事件的讲述只是作为辅助和旁白,其作用更在于冷静、客观的引导。7分钟的高度浓缩更有效避免了因长时间叙事带来的拖沓,更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不得不说,辽宁广播电视台这一创新性的探索,在成就一篇扣人心弦的广播新闻作品的同时,也给众多的广播同仁提供了一个在音频使用方面的优秀范例。

再来看一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16年播发的新闻消息《惊心动魄160分钟--首次揭秘"长五"推迟发射》。

······

【零一号指挥员胡旭东:"各号注意,3分钟准备。"】

······

【零一号指挥员胡旭东:"各号注意,2分钟准备!"】

······

【零一号指挥员胡旭东:"各号注意,1分钟准备!"】

十几秒后,眼看火箭就要腾空而起:

【零一号指挥员胡旭东:"倒计时停。"】

虽然只有四个字,仍然让人有泰山压顶之感。好消息在25秒之后到来:

【零一号指挥员胡旭东:"1分钟准备!"】

······

在上述笔者节选的这部分作品片段中,出现的零一号指挥员胡旭东的现场口令声,仅仅是当天上百个口令声的一小部分。作为新闻现场的标志性原始音效,记者巧妙地运用这些口令声一步一步阶段性地为听众架构起了新闻事件的发展进程。期间,记者还用心地采录了专家离席低声交谈、不断响起的电话声等现场音效,记者对新闻事件的介绍则作为旁白,精炼、简短。最终,这些典型性音响的有效使用,使其一改往常"配角"的存在,在新闻作品里成为了绝对的"主角"。也正是这种"主角"、"配角"声音的交换,为听众真实还原了当时现场160分钟的情景,让听众随着节目一起仿佛置身发射现场,亲"耳"见证了这个我国航天史上的重要时刻。这篇广播新闻作品也荣获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

当然,在广播新闻中大量应用同期声应当重视的一个问题是,选择的同期声应当与新闻稿件的主题相符合,在对新闻事件详细解说的基础上,把新闻当事人的心理情感凸显出来(2)。比如本文提到的第二个新闻作品《惊心动魄160分钟--首次揭秘"长五"推迟发射》中,记者就使用了诸如不断响起的电话铃声、专家低头交谈声等现场音响,有效烘托出了当时现场的紧张氛围。而在第一个新闻作品《保持通话》中,120调度员"赶快把门窗打开!是不是煤烟中毒了?你快把门窗打开"的对话,则生动地刻画了当事人焦急、担心的心理状态。

从上述两个优秀案例不难看出,作为一篇广播新闻报道,能不能做出广播特色、找到声音表达的更多可能性,是其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诚然,是否使用大量的现场音效作为广播新闻作品的"主角",还要视新闻事件和稿件的具体情况而定。但不可否认的是,相较于记者、播音员的客观描述,丰富的音响不仅更能吸引受众的注意,而且能更加真实地还原新闻现场,提升新闻作品的鲜活度。因此,笔者认为,细心揣摩和创新"声音"在作品中的运用,应成为广播工作者必须长期专研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来源:《记者摇篮》:http://www.zzqklm.com/w/xf/2273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