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舞蹈创编中群舞舞台调度和舞蹈基础队形的应用

作者:孙瑜来源:《尚舞》日期:2025-07-18人气:14

摘要 群舞表演是舞蹈艺术发展中的重要艺术形式,相较于独舞或小组舞而言,关于群舞的舞台调度及基础队形编排会更具复杂性,创编效果也将直接影响观众的观感与体验。文章从舞蹈创编的角度出发,在深入理解舞台调度与基础队形在群舞表演艺术中重要性的前提下,对其二者在创编过程中的应用与效果展现进行探讨,旨在提出合理、自然的策略,同时也加深对群舞表演艺术的理解,为舞蹈创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也更加希望能够通过本研究带动群舞舞蹈表演艺术创新的研究,促使舞台效果的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舞蹈创编;群舞;舞台调度;舞蹈基础队形

 

无论何种舞蹈表演类型,在作品创编上都离不开对独舞、双人或三人舞、小组舞及群舞的选择,而在这一选择中也就涉及舞蹈创编过程中的舞台调度与基础队形。在舞蹈创编过程中,编导首先要明确舞蹈形象及表演的思想与动机,再根据思想与动机去涉及形象与动作。从整体上来看,思想、主题与动作相当于是舞蹈表演中流淌的血液,而舞台调度和队形编排则相当于是舞蹈表演的肉体与骨骼,在舞蹈表演中起到支撑性的作用,二者的存在也是舞蹈表演完整性的象征。研究群舞舞台调度与舞蹈基础队形在舞蹈创编中的应用,对于提高舞蹈表演的表现力和舞台表演的艺术性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观众而言,也会大大提高观看演出的视觉体验。

 

1.舞台调度与舞蹈基础队形

1.1舞台调度

所谓舞台调度,主要是指舞蹈演员在舞台上进行表演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运动轨迹和空间点位,而一台完整的舞蹈表演中,这些“运动轨迹”和“空间点位”就属于舞台调度。目前,关于舞台调度的定义尚未绝对定论,所流传下来的指向性描述也大多来源于专业领域内学者的观点与经验。有学者认为,舞台调度是舞蹈表演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通过舞台调度能够直接传递给观众正在表演的舞蹈的气势与底蕴。而也有学者认为舞台调度的存在才是舞台画面完整的基础,观众对于舞台调度的理解更多是通过观察舞台中由演员、道具和肢体动作等共同构成的点、线、面等视觉感知而得来,因此舞台调度是连接舞蹈与观众的“桥梁”。随着舞蹈表演的进行,舞台调度也随之变化,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可以将舞台调度看作是一个变化中的移动线,而这一移动线在某一时刻的停顿就形成了舞台画面。

1.2舞蹈基础队形

舞蹈基础队形,简而言之,是由舞蹈演员所构成的一种队形排列,是经由预先舞蹈编排而得以展现。随着舞蹈演员舞蹈动作的改变,舞蹈队形也会发生移动或改变,因此舞蹈基础队形在舞蹈表演中是在不断变化的。而在观众眼中,舞蹈队形的变化会让表演更加灵活,而观众也可以从舞蹈队形的变化中充分感受到舞蹈表演的魅力。舞蹈基础队形的类型有很多,无论舞蹈队形如何变化,都依托于集中基础队形,包括“一字型”“斜线型”“三角形”“满天星”和“圆形”等。根据这几种基础队形结合舞蹈思想与情感对舞蹈队形进行编排,对舞蹈表演本身而言具有一定的加成作用,也可以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舞蹈舞台表演的魅力所在。

 

2.群舞舞台调度在舞蹈创编中的应用

一般来讲,在舞蹈的创编过程中,群舞的舞台调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舞台画面的表现,在创编过程中既要体现出舞蹈思想,又要凸显出主演与群演的主次关系。因此,通常编导人员在进行舞台调度创编的过程中会着重考虑群演的调度,掌握舞台整体调度的变化,合理运用复线,同时也明确舞台调度的原则与要求,在合理范围内对画面进行艺术处理。

2.1顺应舞台调度变化合理应用复线

从舞蹈创编的角度来看,舞台调度的本质与场面调动无异,在舞蹈表现中是直接向观众传达舞蹈思想与动机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展现舞蹈编导艺术敏感性、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载体。舞蹈编导要想真正驾驭舞台,还需从演员组织与调度方面持续精进。从目前很多大型的群舞表演剧目来看,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大多数舞蹈编导都希望舞台调度能够展现出恢宏与奔腾的气势变化,致力于营造“大场面”。而为达到这一目标,演员与道具的斜线排列就成为众多编导的选择。例如:情景舞蹈《飞跃天堑·飞夺泸定桥》中,运用了大量的斜线型舞台调度表现手法,舞台动机为富有张力和奔腾气势,在舞台中央拉出一条可以斜穿舞台的铁链,群舞演员的所有舞蹈动作均在这条铁链上完成(图1)。

根据上述表现形式,可见编导的表现思想在于以铁链为意象,表现出红军战士跨越铁索桥的恢宏场面。虽然最终呈现的效果令人惊喜,但实际在群舞舞台调度过程中,受舞台空间的限制,在舞台空间布局以及演员移动线设计上都存在诸多难题,主要问题在于舞台空间与舞台调度变更的冲突。而针对这一问题,编导决定采用无线变换的方式予以解决,在保证单一舞台调度合理的前提下,对多个单一舞台调度路线进行整合,从而达到复线调度的效果,再加上这台表演中的参与人数较多,在调度上要保证协调而不散乱,编导人员就在其中营造出演员多点流动的效果,让复线调度线路流动起来。类似于《飞跃天堑·飞夺泸定桥》中的复线调度编创,还有多种类型的选择空间,例如三角形复线、正方形复线和穿插曲线等,都可以根据舞台空间的实际情况以及舞蹈演员人数、舞蹈节奏进行针对性选择,以优化舞台效果为最终目的。

图片1.png 

1 情景舞蹈《飞跃天堑·飞夺泸定桥》剧照

2.2基于舞台调度原则进行画面艺术处理

就舞蹈创编专业而言,对舞台画面的艺术处理也是创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画面的艺术处理包括构图、质感、色彩和光影等多个方面,是观众直观感受舞蹈表演的途径。以几何图形的舞台画面为例,不同形式的画面带给观众的视觉体验存在显著差异,圆形画面会自然向观众传递出一种团结、丰满的感受;三角形画面会让人感受到流动性与灵活性;而斜线或纵队画面则会让人感受到一种带有逼近性质的压迫感。因此,对舞台画面的艺术处理本质上是对舞蹈观感的一种营造。

以《凤悲鸣》为例,在这一舞蹈中,编导主要采用了线性舞台调度和圆形舞台调度。在实际表演中,首次出现线性调度是在00:23(开场)时,线性调度以舞台中心点为准,缓慢向两侧拉开,给人感受仿佛一张沉重的布帘被拉开,舞蹈也随之开场,主要人物也跃然于观众视线之中。在这一过程中,线性调度是缓慢的,给人感觉是沉重的,类比于电影画面,都仿佛像故事帷幕缓慢拉开的感觉。整个舞蹈的前半部分均以线性调度为主,但群舞的移动速度却在不断改变,从最开始的缓慢移动,随着故事的发展逐渐急促,画面也愈发像被黑暗笼罩。

在对《凤悲鸣》舞台调动形式的整理过程中,可以发现圆形调度在整场表演中也均有穿插出现。在02:32分处,舞台调度形成了两个半圆,呈轴对称,随着两个半圆的弧线不断移动,最终形成完整的圆形,之后围绕着圆心开始快速流动,给人一种强势环绕的压迫感,同时带给观众一种封闭下的紧张感。这种舞台调动所呈现出的画面会不自觉让观众代入其中,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种被禁锢,无法冲破枷锁的压迫感,观众也会随之更加振奋。

从舞蹈《凤悲鸣》中的舞台调度来看,通过分析可知对于舞台调度的编排本质上是对画面艺术处理的辅助,是与观众建立情感连接的桥梁,而舞台调度的编排也应当与舞蹈本身的思想与情感传达动机相匹配,以达到最佳的舞台效果,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3.舞蹈基础队形在舞蹈创编中的应用

3.1灵活运用常见的舞蹈基础队形

3.1.1常见的舞蹈基础队形

1)一字型:顾名思义,群舞演员在舞台上呈现一字排开的队形,这种基础队形在舞蹈表演中最为常见,并且在多种舞蹈类型中都较为适用,也有不少作品以一字型为基础队形进行延伸创新,通过队形变换展现不同的情绪。一字型队形中,舞蹈演员无论做任何舞蹈动作时,整齐性与开阔性更强,都能呈现在现场观众的视野范围内。

2)斜线型:舞蹈演员呈斜线队形排列,例如2点方向与6点方向斜线排列、4点方向与8点方向斜线排列等,虽为斜线型,但基础队形仍为一字形,然而从视觉上却能够给观众一种舞台层次感,由远及近或空间感拉长的感觉。斜线型队形还可随着舞蹈演员的动作发展,流动形成“S”型。

3)三角形:三角形同为群舞表演中的常见队形,主要分为正、倒三角和实心、空心三角四种表现形式,三角队形更具尖锐性,给观众的舞台冲击感更强。三角队形也可随着舞台调度的变化而形成圆形或半圆形。

4)满天星:满天星队形是群舞表演的舞台调度优势,演员可如漫天繁星般将舞台铺满,但是这种队形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常见的满天星队形排列有六人、五人、六人、五人组成四个横排的形式,还有由八人、七人、八人、七人组成四个斜排的形式,演员穿插站立,错落有致。

5)圆形:圆形包括实心圆、空心圆、套圆等几种类型,可根据舞蹈动机进行选择排列。其中实心圆更多的是应用在声乐演员或主要舞蹈演员的伴舞环节中。

3.1.2舞蹈队形的灵活运用

上述介绍的是群舞表演中的基础队形,而在实际创编过程中,队形是可以上述队形为基础进行延伸的,这就要求编导明确舞蹈思想与动机,明确队形存在的意义,并不是一味丰满舞台,给人一种眼花缭乱之感。对舞蹈队形的选择与运用需要从舞蹈作品的主题与思想出发,队形要能表现出人物情感与所处环境,需要对作品本身起到衬托的作用。舞蹈队形的排列与变化还要与舞美配合,符合舞蹈艺术美感,规避队形突兀的问题。

作为舞蹈编导,在舞蹈的创编过程中要深知舞蹈基础队形的选用与变化,不应机械地套用固定模式,而是应该掌握队形变化的灵活性,去创作更新的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舞蹈表演艺术的欣赏角度也在发生变化,而群舞的编排更需要与时俱进,注重队形的创新与情感表达的融合。在创编过程中应当根据舞蹈的主题与情感内涵,灵活运用队形变化来增强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例如:队形不同速度下的聚散、流动与交错,都将展现出舞蹈在此时此刻的节奏与人物内心的情感起伏,同时也能够让观众在舞蹈中感受到生命力,从而让作品焕发新光彩。

3.2根据舞蹈思想合理编排舞蹈队形

3.2.1主题表达与队形设计的融合

群舞基础队形本身是固定的,但是融合舞蹈思想与表演动机,这种队形编排可以“千变万化”。在实际创排中,考虑到不同舞蹈作品的不同主题表达,舞蹈本身的思想与所传达的意义也存在显著差异,而编导人员所要表达的正是这种思想与意义。编导人员应当将主题表达作为队形设计的依据,依据主题设计队形展现出相应的视觉效果。

例如:在《灯火里的中国》表演中,舞台人员构成为主唱+群舞,而编导在创编中将主唱安排在舞台的正中央位置,主唱在表演过程中的可活动范围并不大,基本位置保持不动,而群舞则会围着主唱变换队形,群舞所变换的队形包括满天星、倒三角、六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等,不同队形在表演中交替变换,与主唱共同构成了最佳视觉效果。在这台表演的队形设计上编导也旨在传达时代的变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景象。通过多种队形交替变化的设计及舞台表现形式来看,群舞和主唱充满舞台,带给观众一种万家灯火的感觉,同时也传递出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主题思想。在创编过程中,编导还运用了一个小巧思,例如在音乐节奏舒缓的时刻,群舞演员也向周围四散开来,最终呈现满天星队形,而这与黑亮的舞台相映衬,仿佛呈现出一种万家灯火闪烁的美好氛围。而当节奏加快时,群舞演员的队形变换也相对更加急切,六边形与倒三角形相互变换,在变换过程中演员提起裙摆充满力量感,象征着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蓬勃前进。

3.2.2情感传递与队形变化的协同

在舞蹈队形的编创中,注重情感协同是提高舞蹈视觉效果的关键。队形的有效编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舞蹈作品的情感内涵。舞蹈表演在内容表达与形式表现上都依据主题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而情感是舞蹈的灵魂,是展现作品内涵,触动观众内心深处的关键所在。

以红遍大江南北的舞蹈《千手观音》为例,这是典型的群舞表演,演员在舞台上的动作表现以及与灯光和音乐的配合都对舞台表演效果具有加成作用。但是从队形上来看,《千手观音》的亮点就在于队形的排列,其队形设计巧妙,并与情感表达动机紧密结合。队形整齐划一,动作富有规律,整体营造出一种庄重、宁静之感。在表演过程中队形变化包括聚散、交错与流动,在庄重之中又有一种和谐之感。随着音乐的推进,队形呈放射性展开,而这一队形变化也在向观众传达着千手观音智慧与慈悲的神圣形象。这种群舞队形的巧妙编排不仅丰富了视觉上的美感,同时也将情感以更加直观且深刻的形式传递给观众,能够让观众感受到作品的精神力量所在。

 

4.结语

舞台调度与舞蹈队形均为群舞舞蹈创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并且群舞舞蹈在队形与调度的编排上还要更具复杂性,对编导的专业能力和艺术敏感度是一种考验。舞台调度与群舞队形的变化与编排设计均为向观众呈现出更好的视觉效果,而这种视觉效果的呈现最终服务于舞蹈情感的传递。群舞舞蹈创编中,编导人员务必对舞台空间、舞美、舞蹈思想、主题及表达动机进行明确,掌握群舞基础队形,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合理安排舞台调度,在主题与情感范围内对队形做出延伸与创新,为观众带来更新颖的观感,满足现代观众多样化的舞蹈艺术欣赏需求。

 


文章来源:《尚舞》 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