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深刻认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一、清醒认识挑战,增强危机忧患意识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但多重风险挑战交织叠加,对端牢“中国饭碗”构成了严峻考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
资源基础承压风险。人多、地少、水缺的国情短期内难改,耕地保护受城市扩张、生态退耕等因素挤压;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农业用水效率提升面临刚性约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逼近极限,威胁粮食生产根基。
生产稳定性风险。全球气候变化致使极端天气灾害频发,波及范围扩大、强度升级;种粮成本因农资价格高企持续攀升,比较效益偏低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双重因素冲击粮食稳产保供能力。
市场与供应链风险。大豆、玉米等重要农产品对外依存度高,国际市场波动极易传导至国内;粮食生产与消费区域结构失衡,动态调整压力大;国际地缘因素不稳定,国际供应链风险攀升,利用国外市场调剂余缺难度显著增加。
这些挑战警示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警醒,将保障粮食安全作为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来抓。
二、扛牢政治责任,构建协同联动机制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健全完善责任清晰、传导有力、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
强化党政同责的政治担当。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压实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确保责任不悬空、工作不断档;推动建立“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责任共担、利益协调机制,优化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激发重农抓粮内生动力。
健全法规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为核心的法治保障体系,为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消费、应急等各环节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强化财政、金融、保险等政策的精准保障,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范围,完善价格支持政策,切实稳住农民种粮预期和信心。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格局。在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种粮农民、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科技服务组织等多元主体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在粮食减损、节粮爱粮、应急保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粮食安全保障的强大合力。
三、夯实产能保障,筑牢大国粮仓根基
确保粮食安全,根本出路在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产能稳得住、发展可持续。
严守耕地红线,藏粮于地。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持续提升耕地质量。统筹水资源科学配置与高效利用,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强盐碱地等后备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攻关与示范推广,将后备耕地资源转化为“新粮仓”。
强化科技支撑,藏粮于技。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集中力量攻克种源“卡脖子”技术,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抗风险能力。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打通科技落地“最后一公里”。
优化区域布局,挖掘潜力。立足资源禀赋和生态容量,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布局,巩固提升主产区产能,支持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提高自给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挖掘资源潜力,发展多样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
“仓廪实,天下安。”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认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不移地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5714.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