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背景下传媒教育的课堂教学特色与操作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无论是何种等级的院校,大多将教育教学混为一谈,科研学术和技能的权重占比在教学中模糊,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标准,这是一个一直一直以来都颇具争议的问题。但是尽管如此,相比较来说,教育的特色定位却清晰得多—— 实践的占比比理论要重,不断引导学生加强自己动手的能力,以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特别是针对于传媒类专业的学生教育,更是关注提高学生动手动口的能力。因此,这就需要传媒类大学生必须要用两三年的时间,通过学习和培训,从什么都不懂转变为能够熟练的掌握各项专业技能,要能够在毕业工作时尽快上手,并且高质量的完成工作任务。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传媒专业的学生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学习到更多的学科知识,掌握更多的各项技能,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要避免出现没有足够能力的老师教授学生相应科目的情况,教授的老师必须要有足够的经验,能够使学者和业者的统一于本身,结合理论与实际,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目标。
站在教育和传媒教育的角度上,不得不说,兼顾两者性质的传媒类高等教育处在非常尴尬的地位。一方面,传媒的学生的文化素养及专业底蕴;另一方面,许多高职高专学生是被高考所刷下来的,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文化素养大多比不上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这些无一不说明了目前的传媒教育面临着非常尴尬的处境。
1慕课的兴起与局限
慕课自从上线之后,首先在美国2012年露出头角,随之在2013年于中国也上线了。国内首先入驻慕课的是清华大学等国家顶尖高校,他们建立起在线平台的学堂,并且以超星课程为典型代表的商业公司平台也纷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与此同时,对慕课或者公开课等的思考和争议也慢慢浮现于人们眼前,下面就笔者自己的观点分析了一下慕课的局限性。
首先,各课程的定位不够清晰。有许多的上线课程单单以慕课的名义出现, 但是却没有从申报到制作、维护、运营以及学员反馈在内的整套该有的流程,但是他们却将这些课程录影上传转换后制作成慕课,使得这仅仅只是流于表面形式。
其次,各个课程的资源不够充足。相比较来说,国外的慕课资源比国内的要丰富,在上传高峰期,慕课课程上线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学科范围也非常广泛,但是国内的慕课体系则做得远远不够,不仅上线的间隔时间长,学科覆盖范围小,还没有及时的批阅,以及组织课程讨论。
再者,由于语言在转换时的局限,在国内的许多境外慕课难以达到相应的接受效果。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问题,还的老师往往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国内用户的学习。
最后,课程性质绝对性的影响到了慕课的传授效果。对于一些理论上的课程,大多可以通过线上的慕课来进行相应的传播,并且取得较好的接受效果,但是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线上慕课的方式并不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指导,再加上许多专业设备设施并不能够仅仅通过视频文字来进行传授,因而这种课程的接受效果并不好。
2传媒教育的课堂教学
要区分传媒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学科,最让人在意的是传媒教育有更加多的实习实训教室和设备,有许多专业,甚至有实习实训的基地,只是普通高等教育难以比拟的。一般来说,理工科等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必须要经常使用实验室,但是许多普通高等教育专业实践性不强,大部分的课程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因此,对于需要实践的专业来说,传媒教育往往拥有更大的优势。
一般的传媒教育大多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通识课程、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实训课程。就比如说新闻学专业会有大学英语、公共关系、新闻理论、新闻摄影等等比较具有典型性的课程,再比如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大多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传播学理论、播音创作基础以及即兴口语表达等等,在这其中,新闻摄影、即兴口语表达都必须要在专门的场地使用专业的工具进行,此外还需要有专业的老师进行实际指导,从教学的条件来说,条件比较高的学校会有一对一的指导,普通水平的高校师生则控制在1比6的比重。这种课程必须要经过学生实际的操作,才能够快速掌握,并且提高学习质量的,否则我难以完成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任务。
3慕课背景下传媒教育的课堂教学特色与操作
3.1慕课教育引入传媒高等院校
相比较慕课的局限,更值得让人关注的应该是慕课教育所带来的好处,首先,木客教育打破了教育的壁垒,使得各大高校之间没有了实体围墙,教育边界逐渐消失,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许多普通高等院校的资源缺陷,能够让他们了解到更多的前沿信息和科研成果,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让普通高等院校能够加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对于自身优势专业和优势课程的研究调整中,对于提升教学水平是很有益处的。其次,慕课教育使得各个同类的课程之间有了横向比较,这样就能够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慕课课程的整体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慕课教育授课呈现碎片化的特点,对于一些对知识理论体系和框架要求不高、但是对知识点要求比较强的前沿课程和通识课程,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完成教学任务。因此,高等院校可以将某些选修课和公共课通过慕课来进行和补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必要的授课时间,并且还能够节约学校的教学资源,促进高校教育资源更加合理配置。
但是由于慕课教育是线上的教育模式,十分要求学生的自觉性,因此高校在安排课程时必须要对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自觉性有相应的了解。除此之外,高等院校在选用课程等内容时必须严格把关和审核,以免出现课程不符合学生需求的情况。
3.2慕课在传媒课堂教学与实验室中的应用
在多重冲击下,必须要克服一下挑战才能够在原来的教育经验基础上得到提高。在实验室教学中采用慕课形式,一方面有利于完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传媒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个人综合素质。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