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地区旧城改造中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邹立来源:原创日期:2014-03-14人气:1193
一个地区旧城改造是改善当地人居环境、实现集约化利用土地的重要途径, 是激发一个地区城市经济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手段, 是集开发、修复、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建设。但在我国的地区旧城改造项目中普遍采取片区整体拆迁重新建设的操作模式。当前我们都提倡促进经济和谐发展、改善该地区生产、生活环境。重庆这几年的天是越来越蓝了,再加上水环境和城乡环境的治理,城市面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正是旧城改造的成果之一,我们不能坐失良机,所以在一个地区旧城改造中实现“美丽中国”, 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对旧城改造的理论研究是解决旧城改造的思想基础
旧城改造首先是拆迁业主的利益关系,我们是坚持和谐改造,充分尊重和满足业主的意愿;二是与市民利益关系,旧城改造要让普通市民受益,让市民觉得改得好;三是与现有城市功能的关系,要对城市、片区深入调研,弥补功能缺陷,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四是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改善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五是与历史文化的关系,保护性开发,不要把祖宗丢了什么都一拆了之,注意保留城市记忆,承前启后;六是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符合整体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着力提高科学规划水平是解决旧城改造问题的不二法则
1.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城的改造也一定要重视规划,要制定一个系统科学的旧城改造和建设规划,要以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发展为目的,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旧城更新改造进行规划控制,同时要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以避免因规划控制不力而造成旧城改造中的混乱和矛盾;
2.旧城改造的第一种模式是部分地区整体拆除。在低洼潮湿的旧城区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没有保留价值。对这些区域的建筑,就可以采取整片拆除的方法,一方面可以重新整体规划,另一方面要搞好被拆迁户的安置,要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这也是打造城市形象、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表现。
3.我们在加强一个地方环境改造的,千万不能忽略对当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中华大地有5000年的古文明,好多老城都有其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所以我们一定要保证市民对该城市环境潜在、但必不可少的文化需求。我们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规划设计方法来解决人类文化这类柔性城市要素的规划建设。以前这方面的工作考虑不少, 但具体实施的方法仍不完善,十八大召开以后,应特别予以关注。
三、努力加强行政管理是解决旧城改造问题关键之点
1.现在中国提倡依法治国,特别是我们行政部门更要努力加强相关行业的法制建设, 建立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严格执法是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必须遵守的铁律, 我们要相信可续、尊重科学、研究科学,一定要严格按所有的控制指标严格控制相关指标,从而保障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持续发展;
3.对一些经济效益不高、但人民生活需要的公益项目,如公园、学校、景观带、广场、健身场等地方,当地政府一定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构建幸福人居环境。
4.充分尊重民意,发扬民主,大力提倡市民参与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建立强化市民监督体制, 就可以从源头上保证一个地区旧城改造的真正合理性。
在旧城区改造的过程中,如何才能使城市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走,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先对旧城区进行全面的调查与评估,再整体规划。
第二,注意传承与发展相结合,拆必须拆的,尽量保留可以保留的。
第三,对于旧房子由政府逐步进行统一规划改建为商品房,再以较为低廉的价格出租出去,以回收资金改建其他公共设施,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房地产过热的现象,房子在设计时必须采用人性化设计,门口应留出少量的土地面积,由户主自行进行设计,房子与道路之间留出一条绿化带,由每栋房子的住户进行栽种植物和轮流养护。
第四,城市总是有那么一些废弃的角落:空地、池塘、小溪流小河流等。这些地方废弃了可惜,而且影响城市景观,若加以改造,却可成为大家休息的好地方。空地——无需建造精致的建筑物——一片草坪、几棵大树、几张石凳足矣。如果空地够大,可安装一些高质量的儿童游乐设施,交由个村委会管理,谁弄坏谁赔偿。池塘——只要保障水质干净,池中养一些小动物、池边几棵大树、几张石凳、在铺上一点草坪,早已美不胜收,如果池塘够大,可以养鱼苗,让人用以垂钓,规定钓到一斤半以上的鱼可以由他们用市场价六到八折的价钱买回去,但小于这个重量的必须放生,赚到的钱又可以对此进行保养。小溪流小河流的做法可以效仿日本的古川町——各户治理各户的,各村治理各村的,其他的可以效仿池塘的做法。如果河面较宽,可以在出租泛河小船,此处就成了一旅游景点了。
公共空间的设计可以征求附近居民的意见,甚至可以有他们共同参与设计。
第五,经费问题。一个地区旧城区的改建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全部交由政府来投入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民间团体的参与。
第六,一旦实施,就必须持之以恒,不可朝令夕改,要有一旦实施就得花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心里准备。从多个一个地区旧城区改造成功的例子来看,其成功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其能持之以恒。
一个地区旧城改造不仅应满足于完善当地公共设施、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使之成为更适合人类居住、工作或休憩的场所, 从而提高其物业价值、最终改善一个地区经济状况、增加政府税收或减少政府支出, 而更应通过反映并代表公众心声和利益的更新, 从而使一个地区旧城可持续改善、社区可持续发展、居民可和谐生活,最终实现小康,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一、加强对旧城改造的理论研究是解决旧城改造的思想基础
旧城改造首先是拆迁业主的利益关系,我们是坚持和谐改造,充分尊重和满足业主的意愿;二是与市民利益关系,旧城改造要让普通市民受益,让市民觉得改得好;三是与现有城市功能的关系,要对城市、片区深入调研,弥补功能缺陷,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四是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改善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五是与历史文化的关系,保护性开发,不要把祖宗丢了什么都一拆了之,注意保留城市记忆,承前启后;六是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符合整体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着力提高科学规划水平是解决旧城改造问题的不二法则
1.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城的改造也一定要重视规划,要制定一个系统科学的旧城改造和建设规划,要以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发展为目的,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旧城更新改造进行规划控制,同时要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以避免因规划控制不力而造成旧城改造中的混乱和矛盾;
2.旧城改造的第一种模式是部分地区整体拆除。在低洼潮湿的旧城区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没有保留价值。对这些区域的建筑,就可以采取整片拆除的方法,一方面可以重新整体规划,另一方面要搞好被拆迁户的安置,要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这也是打造城市形象、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表现。
3.我们在加强一个地方环境改造的,千万不能忽略对当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中华大地有5000年的古文明,好多老城都有其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所以我们一定要保证市民对该城市环境潜在、但必不可少的文化需求。我们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规划设计方法来解决人类文化这类柔性城市要素的规划建设。以前这方面的工作考虑不少, 但具体实施的方法仍不完善,十八大召开以后,应特别予以关注。
三、努力加强行政管理是解决旧城改造问题关键之点
1.现在中国提倡依法治国,特别是我们行政部门更要努力加强相关行业的法制建设, 建立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严格执法是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必须遵守的铁律, 我们要相信可续、尊重科学、研究科学,一定要严格按所有的控制指标严格控制相关指标,从而保障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持续发展;
3.对一些经济效益不高、但人民生活需要的公益项目,如公园、学校、景观带、广场、健身场等地方,当地政府一定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构建幸福人居环境。
4.充分尊重民意,发扬民主,大力提倡市民参与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建立强化市民监督体制, 就可以从源头上保证一个地区旧城改造的真正合理性。
在旧城区改造的过程中,如何才能使城市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走,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先对旧城区进行全面的调查与评估,再整体规划。
第二,注意传承与发展相结合,拆必须拆的,尽量保留可以保留的。
第三,对于旧房子由政府逐步进行统一规划改建为商品房,再以较为低廉的价格出租出去,以回收资金改建其他公共设施,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房地产过热的现象,房子在设计时必须采用人性化设计,门口应留出少量的土地面积,由户主自行进行设计,房子与道路之间留出一条绿化带,由每栋房子的住户进行栽种植物和轮流养护。
第四,城市总是有那么一些废弃的角落:空地、池塘、小溪流小河流等。这些地方废弃了可惜,而且影响城市景观,若加以改造,却可成为大家休息的好地方。空地——无需建造精致的建筑物——一片草坪、几棵大树、几张石凳足矣。如果空地够大,可安装一些高质量的儿童游乐设施,交由个村委会管理,谁弄坏谁赔偿。池塘——只要保障水质干净,池中养一些小动物、池边几棵大树、几张石凳、在铺上一点草坪,早已美不胜收,如果池塘够大,可以养鱼苗,让人用以垂钓,规定钓到一斤半以上的鱼可以由他们用市场价六到八折的价钱买回去,但小于这个重量的必须放生,赚到的钱又可以对此进行保养。小溪流小河流的做法可以效仿日本的古川町——各户治理各户的,各村治理各村的,其他的可以效仿池塘的做法。如果河面较宽,可以在出租泛河小船,此处就成了一旅游景点了。
公共空间的设计可以征求附近居民的意见,甚至可以有他们共同参与设计。
第五,经费问题。一个地区旧城区的改建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全部交由政府来投入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民间团体的参与。
第六,一旦实施,就必须持之以恒,不可朝令夕改,要有一旦实施就得花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心里准备。从多个一个地区旧城区改造成功的例子来看,其成功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其能持之以恒。
一个地区旧城改造不仅应满足于完善当地公共设施、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使之成为更适合人类居住、工作或休憩的场所, 从而提高其物业价值、最终改善一个地区经济状况、增加政府税收或减少政府支出, 而更应通过反映并代表公众心声和利益的更新, 从而使一个地区旧城可持续改善、社区可持续发展、居民可和谐生活,最终实现小康,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