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水彩画审美特征研究-美术论文发表

作者:干曦礼来源:《芒种》日期:2014-09-17人气:1813

摘要:水彩画起源于西画,150多年前由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传入我国。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后被中国的艺术家们认可并接受,在审美特征上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彩画,并在表现技法与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其独有的审美特征,成为多元文化之中独特的艺术取向。本文讲述了水彩画的发展历史,以及在不同阶段展现出的审美特征。通过探究水彩画与中国油墨画和油画等画种的借鉴与融合,总结出水彩画独立,多元取向以及造型语言多样化的审美特征并以此来说明水彩画的独特。

关键词:水彩画;审美特征;研究

前言

自1715年意大利传教士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水彩画起,水彩画作为西洋画的一种形式,在中国已有百年的历史,中国画家以东方人独有的思维方式对水彩画进行实践与创作,但是由于对水彩画缺乏独立的审美特征的研究,水彩画在美术理论界被认为其本身只是油画的附属品,缺乏自身独立性的审美。经过英国桑德比等画家的努力,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在作品中寄托思想情感,提高审美认识,水彩画日益完美并逐渐走上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1.水彩画的发展史

古典时期(17世纪-18世纪)的水彩画创作目的以实用为主,重在记录地形,绘制地图,描绘风景物,并不注重情感的表达以及色彩的融合,尽管形式色彩表现单一,但依旧为今后水彩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为它是用水这一独特的媒介来作图。17世纪的风景画,确立了水彩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但较之油画的传统地位,水彩画的个性并不明显,但是结合水的特征,透明,淡雅,宁静在水彩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也正因为这一特征,才有了古典时期水彩画区别于油画的审美价值。

成熟时期(18世纪中叶-20世纪)的水彩画,对水这一特质进行了充分的认识,理解和运用。强调运用水渗透,流动的特征,与颜色完美结合,在画面中呈现节奏的变化,以及自然的笔触,并利用水渲染整个氛围来表达画家内心的感受,在水彩画的成熟时期,以渲染,擦洗,笔触为主的“湿画法”应用而生,并完成了水彩画自身特征的构建。这一时期的水彩画,利用擦洗表达画面的明暗变化以及起伏,利用渲染表达整个画面的氛围以及意境,利用笔触大胆轻快的将水渐变,轻灵的特点变现的淋漓尽致,也将水彩画的发展推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形成人和画融合的独特审美特征。

现代时期(20世纪)的水彩画在重视风景,特质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人的内心世界,利用研究现代的艺术风格,并进一步挖掘水的特性,形成现代水彩画的艺术风格。这一时期的水彩画不再单纯的注重颜色,线条,而是转为利用艺术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和品性,并结合多种材质,技术,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建立完整的审美体系。

 

2. 水彩画与其他画种的借鉴与融合

水彩画的使用工具与中国水墨画大体一致,水彩画的教材中都提及了其自身和中国水墨画的关联,不管是从水彩画的发展史,还是绘画媒介以及水的利用角度分析,都阐述了水彩画和中国水墨画的联系,甚至一致被认为中国的水彩画前身就为水墨画的一个分支。但随着科技以及艺术思维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水彩画创作,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绘制技巧与绘画理念,并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种。

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绘画风格巧妙的运用了笔墨,从我国古代文人画家时就认为,绘画的技巧不仅是描绘自然风景,更重要的是绘画笔墨,即线条的描绘,墨色要达到预想的效果,并真实客观的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因此,才有了“有笔有墨谓之画”的说法。沿用古代作家传统笔墨的艺术修养,并结合水彩画与水墨画两者的创作材料和绘画媒介的共同之处,将中国水墨画的笔墨和人文情怀运用到水彩画之中。中国水彩画家从中国传统水墨画中吸取了许多新颖的手法,吸取和借鉴了水墨画的色彩、线条、形体和肌理,孕育出许多优越的先决条件。水彩画家利用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形成了本身独特的风格,使得水彩画在中国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形成了情景交融、物我交融的艺术形式,深刻的展现了画家内心的人生感悟和艺术情操,并且得已升华其意境。笔者通过探索和深入研究水彩画对水墨画的线、色、形、肌理四方面,在表现形式语言上使得水彩画具有丰富性,直至达到水彩画的精神美感。

油画的创作媒介是利用油性材料进行创作,所创作的油画画面宏大,表现出微妙的色彩效果,画面真实,塑造性极强。水彩画的创作媒介则用水代替了油画的油性材料,绘画色彩所用的颜料是水溶性的透明颜料,所用纸张选用吸水性和粘着性适宜的纸张,借鉴油画的色彩表现效果,加之运用独特的笔法,使其创作的画面视觉效果达到高度的流畅性和透明感,形成一种轻快灵动的自然美。水彩画与油画巧妙的借鉴与融合,使其在当今的绘画领域里占有了很重要的位置,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门类。

 

3.水彩画的审美特征

中国水彩画从它绘画的表现技法和表现内容来看,完美的展现了独立的审美特征和多元艺术取向。它改变了人们对水彩画艺术的传统观念,对水彩画的绘画方法进行创新,并充分借鉴其他画种的表现技巧和方法,大胆探索水彩画的用材用料,积极探索水彩画的艺术理念和审美趣味,使水彩画的外延进一步得到扩大,对表现材料与表现形式等方面不断的探索,进一步确立了当代中国水彩画的独立个性特征。

中国水彩画的表现技巧、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写实型,写意型,写装饰型以及抽象型的多种方式,体现了水彩画多元艺术取向。水彩画的多元化发展,能够有效的强化水彩画本体的艺术形式,拓展水彩画的外延,其内涵和外延完美的结合,能够使水彩画不断的发展下去。水彩画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使其它的多元艺术性不同于其它绘画,并在众多水彩画绘画中充分表现出来。

3.1水彩画的独立审美特征

水彩画有其独立的审美特征,它具有无色、透明、渗透、流动等等多种特征。长期以来,油画一直是西画的正宗,在油画的影响下,水彩画显得非常微弱。尤其是在水彩画的初始阶段,这种状况非常明显。分析其微弱的原因,主要是水彩画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人们对水和油两种调合剂的本质认识程度容易混要。水彩画的一些最基本的绘画规律和油画相似,但它运用水的特征,以及丰富多样的水彩自身绘画风格和魅力,正因为它具有其它画种所没有的独特特征,使它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登上艺术的舞台。它和油画、中国画都不相同,虽然中国画也是用水来做媒介,但因它们两者的绘画风格不同,使其所用的材料和纸张也不同。水彩画用其独特的水彩工具和材料,尤其是水这一特殊媒介。正因为水彩这一特征,才有了水彩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艺术趣味。著名画家吴冠中认为水彩画的精髓在于运用水与彩,这二者要紧密结合,相互发挥,才会展现水彩画的艺术魅力。如果不充分发挥水的特性,水彩画就比不上油画的表现力度;如果不充分发挥彩的特性,就比不上水墨画的神韵,水彩画的独有特征就在于水色结合。

我国的水彩画自形成独立的画种以来,已经有了五百年的历史,它和其它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也是由低级到高级、由幼稚到成熟。在水彩画的整个发展历史中,我们看出,对水质这一特殊媒介的认识、运用贯穿于整个水彩画的发展过程中。

3.2 水彩画的多元取向的审美特征

绘画艺术只有内涵与外延双重结合,才能使这一绘画形式更好的存在,将水的流动特质与自然结合,强调水迹与斑痕跟随自然的痕迹展开并进行勾勒,但是早期的水彩画艺术取向单一,不注重多种色彩的结合,不注重绘画技巧的综合运用,而英国的水彩画家在画法上运用渲染,擦洗以及笔触的手法,加之纯熟的绘画技巧和色彩的大胆运用,使水彩画在20世纪达到一个新的顶峰。随着科技技术的而不断发展,水彩画展现了多元取向的特点,在绘画材料上,不在单纯的利用传统材质与画法,而是借鉴其他画种并扩展水彩画的外延范围,将其融入现代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意识;在绘画技巧上同样呈现出多元取向的审美特征,从传统的湿画法,发展为现今的多层画法,肌理画法,以及综合画法,既丰富了表现形式又发展了新的艺术风格。在艺术形式上也呈现出多元取向的特色,写实型,写意型,抽象型,综合型等独具一格,这些风格都展现了创作者的心境,情绪以及精神世界的变化。在现代化艺术风格多元化的今天,不能用传统的模式制约水彩画的艺术风格,这样不利于扩展水彩画的外延氛围,应当在水彩画创作的材料更新上,表现技巧以及表现形式上,采用内涵与外延双重结合进行发展,多元取向将会赋予水彩画新的审美特征。

3.3水彩画的造型多样的审美特征

水彩画具有多种多样的语言造型,语言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水彩画家挖掘出水彩造型的语言,将水彩的艺术语言运用到了艺术创作之中,将水彩画的造型进一步的进行开拓,体现在水彩画的思维理念、作品尺寸、色彩、材料和装裱配框等多方面进行创想。抛弃传统的框套,舍弃苍白漂浮与矫揉造作的风尚风格,舍弃“小品”般意味的情趣与“小技”的自得之风,废弃传统方式的发展方向,尝试用新的水彩画风格,不断向前发展,使得水彩画不在僵化。

在水彩画发展的道路上,我国的水彩画家们对水彩画不断探索、创新,注入了新的写作风格,使水彩画更的发展更蓬勃。比如,我国水彩画家刘寿祥,在用纸方面将以前使用的粗纹保定纸,经过一定的技术加工和使用大胆的创新笔法,在纸纹上加上喷水技巧,塑造出来的画面极其厚实。再例如我国的水彩画作家陶世虎,他是写实型风景画画家的代表。他利用潜心的探求手法和发掘其真实物象的写实风格,将水彩画的写实风格进一步升华,体现出了水彩画特有的艺术张力。他敢于打破传统水彩画的表现技法,将画家自身所具有的写实功力和高超的技艺进一步提升,把东西方的绘画风格有机的进行融合,积极借鉴其它的艺术类型,创造出独特的语言造型风格。再例如水彩画作家王涌,他是写意类水彩画语言的代表,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水的特质,推动了水彩画技法,尝试用湿画法进行水彩画设计,将水彩画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峰。对水分的合理运用控制到了最佳的状态,从画面上看,呈现出水淋淋、虚实相生的意境美,虚幻朦胧的手法但表现出真实之趣,他的作品大多都表现出了空灵洒脱和空旷秀美的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

 

结语

总之,水彩画用多样的语言造型让人感受到了它的美。本文从水彩画本体语言上来看其审美特征,水彩画的独立审美特征和多元艺术取向介绍,水彩画与其他画种的借鉴与融合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东方和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审美观念相互交融在一起,保持了水彩画的纯真与亮丽,充分体现了水彩画的和谐之美,建构了水彩画艺术语言多样化的审美特征。

参考文献:

【1】 袁振藻,《中国水彩画发展史》,上海出版社2000年9月

【2】 蒋跃,《水彩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

【3】 丁亚年,《艺术文化学》,文化艺术出版社

【4】 张小刚,《水彩画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5】 朱光潜,《谈美》,开明出版社,1994年8月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