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浅析“民族魂”的承袭与发展

作者:西北民族大学—高婧来源:原创日期:2012-01-11人气:1322

浅析“民族魂”的承袭与发展

摘要:一个民族要获得独立和统一,要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而作为“民族魂”的民族精神,则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思想核心。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抗日战争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空前的提高,激发一批批仁人志士为之冲锋陷阵,赴汤蹈火而不辞。在如今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面对霸权主义和分裂分子的威胁,我们更是需要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作为精神支柱并使之得以承袭和发展。

艾青是位行吟在历史的脉搏上的诗人,他的诗作《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时期,诗人目睹了自己的土地被蹂躏与践踏,祖国的人民被侮辱与欺凌,在那个苦难的年代发出了最真挚的悲鸣:“为什么了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首诗的魅力来源于艾青对于强烈跳动的时代脉搏的共振,具有鲜明的时代主题与时代情绪,用最朴素的语言和毫不遮拦的感情,用他那特有的“嘶哑的喉咙“歌唱出对祖国深沉的爱。

一,对祖国真挚情感的来源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历经艰辛而不屈,正是因为存在着着一大批爱国有志人士,而他们的共同点,正是民族精神的彰显。民族精神是民族得以凝聚的向心力,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所在。一个民族要获得独立和统一,要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而作为“民族魂”的民族精神,则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思想核心。五千多年的中华民族史足可以验证,中华民族的兴衰,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弱,除了物质因素外,民族精神是否得以弘扬,也起到关键性作用。

二,民族精神的表现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郭沫若将中国民族传统精神的表现归纳为三个方面:一,富于创造力;二,富于同化力;三,富于反侵略性。中华民族创造了5000年的文明历史,直到现在,我们所固有的文化,依然在世界上焕发着灿烂的光辉。我们不仅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文化,并能吸取异民族的文化精华。例如印度的佛法,西域的音乐,希腊的星辰等,我们都有所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使我们的固有文化更加充实与丰满。从文化的源头说起,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是“开明无执,仁厚有容”。外来的文化不管其有多么的强大和来势汹汹,最后都被我们的文化包容了、同化了、吸收了。同时,我们的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凡是民族间的战争,可以说都是我们的反侵略战争。

三,民族抗日战争是增强民族精神的时代契机。

由于封建统治者的不断变迁与野蛮统治,我们的创造力与同化力衰减,反侵略也变得“模棱”,但是当国难当头,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重要时刻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就是激励人民力挽狂澜,战胜强敌的伟大力量。从夷夏之辨到反帝救国,从闭关锁国到面向世界,从皇权主义到社会主义,即是一部民族被侵略与反侵略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人民不断觉醒的历史,而爱国主义始终贯穿其中。

著名报人张季鸾曾尖锐地指出:中国之所以不振,首因地大物博,自恃其不可亡,故萎靡散漫,不能前进......甲午之败,庚子之危,二十一条之羞,济南惨案之痛,此在当时,皆不可忍。不可忍者,而时过境迁,又复忘之......徒以自恃其不可亡,而未真切感觉危险之故耳。”然而这一次,我们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国家之可危可耻,百年以来,未有如今日之甚者也”终于激起全民族空前高涨的爱国热情。鲁迅曾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说道: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换句话说,民族精神,就是中国的脊梁。这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肯定。在抗日战争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空前的提高,激发一批批仁人志士为之冲锋陷阵,赴汤蹈火而不辞。

三,当今社会的爱国主义

一部分的人认为,在当前全球经济化,区域一体化这种大势所趋的形势下,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和深入,民族,国家间的界限也日益模糊。在这种大背景下再提民族精神,似乎不合时宜。但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一个人徒有躯壳,而无灵魂,何谈生命力。一个国国民缺乏自尊自信的民族支撑,如何屹立于世界之林。在如今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我们更是需要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作为精神支柱。如今面对霸权主义与分裂分子的威胁,我们需要增强民族凝聚力,,作为一个中国人,最重要的是具有爱国意识,这些都有着一定的精神基础,也就是能维系人心,增强民族团结的思想意识,就中国而论,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们应该深刻了解祖国的历史地理文化,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建设民族新文化。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数千年中成为凝聚中华各族人民的灵魂,就因它充满活力,不断发展,每当新的时代来临,它也能应时而生,跃迁。没有自己精神支柱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我们中华民族有数千年文化汇集成德民族精神,只要我们珍视它,弘扬它,发展它,我们祖国自然会蓬勃发展,生生不息。

参考书目:

1  张岱年 :《文化与价值》        新华出版社   2004年4月第一版

2  田亮   《抗战时期史学研究》  人民出版社  2005年4月第一版

3  蓝枥之  《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8月第一版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新乡)律师事务所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