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壳粉为载体的TiO2催化超声降解偶氮品红溶液的研究
作者:张兆霞来源:原创日期:2012-07-20人气:1002
美国VarianMercury,VX-300核磁共振仪;美国Perkin-Elmer,Lambda-17紫外-可见光谱仪;惠普上海分析仪器有限公司,7230分光光度计;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KQ-100系列超声反应器。偶氮品红(分析纯,北京化工厂);纳米TiO2(锐钛型和金红石型,攀枝花钢铁研究院纳米材料工程中心);牡蛎壳粉为200目过筛。
(二)分析方法
偶氮品红的微量分析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偶氮品红溶液进行紫外-可见光谱全程扫描,确定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和吸光度,对浓度作标准工作曲线,待测溶液用内插法确定浓度,由浓度变化计算偶氮品红的降解率。COD的测试采用重铬酸钾法。在水样中加入已知量重铬酸钾溶液,并在强酸介质下以银盐为催化剂,经沸腾回流后,以试亚铁灵(1,10-邻菲绕啉)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滴定水样中未被还原的重铬酸钾,由消耗的硫酸亚铁铵的量换算成消耗氧的质量浓度。
(三)纳米TiO2的固定化及其负载量的测定
室温下,加入一定比例的Ti(OC4O9)4和环己烷,搅拌,取50g载体浸渍于该溶液,静置10h,倾去清液,150℃烘干,蒸馏水反复冲洗,90℃烘干,在马炥炉中焙烧,粉碎,过200目筛,即得固定化纳米TiO2超声降解催化剂。为提高负载量,可进行多次浸渍。称取一定量固定化纳米TiO2的载体,加浓H2SO4,(NH4)2SO4后,加热溶解,H2O2显色,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在40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计算纳米TiO2负载量。
(四)牡蛎壳粉负载TiO2催化性能的测定
准确称取偶氮品红配成浓度为20mg/L的溶液100mL,加入到底面积50cm2自制的玻璃反应器中,加入60mg牡蛎壳粉负载TiO2催化剂,用盐酸调溶液的pH值为2.00,然后放入频率为25kHz超声发生器中。反应过程中,每隔20min取样,对其进行紫外-可见光谱测定,以此来确定牡蛎壳粉负载TiO2催化剂的超声催化性能。结果如图1所示。
二、结果与讨论
(一)牡蛎壳粉负载TiO2超声催化性能的判断
由图1可见酸性品红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吸光度越来越弱,直至完全消失。这说明在超声波和牡蛎壳粉负载TiO2催化剂的联合作用下,溶液中的酸性品红越来越少,最后被完全降解。
(二)牡蛎壳粉负载金红石和锐钛矿型TiO2超声催化性能的比较
用25kHz和50W的超声波照射初始浓度为20mg/L酸性品红配置液,温度25℃,pH值3.0,按0.6g/L加入牡蛎壳粉负载TiO2催化剂,每隔20min取样测量吸光度,以此计算酸性品红降解率。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在同样条件下牡蛎壳粉负载TiO2催化剂对酸性品红的降解率远远高于市售金红石型和锐钛矿型TiO2。同时,在超声降解酸性品红过程中,金红石型TiO2要优于锐钛矿型TiO2。这一点与TiO2光催化的结果正好相反[11]。
(三)超声波频率对牡蛎壳粉负载TiO2催化超声降解偶氮品红的影响
分别用不同频率(20,25,30和90kHz)和50W的超声波照射初始浓度为20mg/L偶氮品红配置液,温度25℃,pH值2.0,按0.6g/L加入牡蛎壳粉负载TiO2催化剂,每隔20min取样测量吸光度,以此计算偶氮品红降解率。结果如图3所示,显示在这四种频率超声波的照射下,偶氮品红降解率总体趋势都是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而提高。但整个降解过程中,25kHz的超声波略优于其它三种频率。由于TiO2催化超声降解机理还没有搞清楚,因此,超声波频率与TiO2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关系还难于解释。
(四)催化剂的加入量对TiO2催化超声降解偶氮品红的影响
用25kHz和50W的超声波照射初始浓度为20mg/L偶氮品红配置液,温度25℃,pH值2.0,按0.2、0.6、1.5和2.0g/L加入牡蛎壳粉负载TiO2催化剂,每隔20min取样测量吸光度,以此计算偶氮品红降解率。结果如图4所示,显示催化剂加入量的增加可以提高偶氮品红的降解率,但在60min时1.0和1.6g/L加入量的降解率已经相当接近,只是缓慢地提高,由此可知催化剂的加入量在1.5-2.0g/L较为合适。
(五)牡蛎壳粉负载TiO2催化超声降解偶氮品红机理的探讨
对TiO2催化超声降解有机物机理的解释目前有两种可以接受的观点:一种是声致发光机理,声致发光可由超声波能使水中的照相底片感光这一实验事实证明。超声产生的光可以使牡蛎壳粉负载TiO2催化剂发挥光催化剂的作用;另一种是高热激发机理,超声波在水中产生的热点高达几千K,本身就可以使水分子产生氧化性极强的?OH自由基,但效率极低。牡蛎壳粉负载TiO2催化剂获得这部分能量后导致氧原子逃离晶格而产生空穴,空穴的存在可以导致OH自由基生成。偶氮品红等有机物被?OH自由基氧化直至彻底破坏变成CO2和H2O等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其中必有一系列中间产物生成,遗憾的是通过核磁共振谱来跟踪观察并没有发现中间产物,只是发现溶液中的偶氮品红在牡蛎壳粉负载TiO2催化剂和超声波的联合作用下分批地消失。这可能是偶氮品红分子一旦靠近催化剂表面很快就被包围在TiO2周围的?OH自由基彻底破坏。
(二)分析方法
偶氮品红的微量分析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偶氮品红溶液进行紫外-可见光谱全程扫描,确定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和吸光度,对浓度作标准工作曲线,待测溶液用内插法确定浓度,由浓度变化计算偶氮品红的降解率。COD的测试采用重铬酸钾法。在水样中加入已知量重铬酸钾溶液,并在强酸介质下以银盐为催化剂,经沸腾回流后,以试亚铁灵(1,10-邻菲绕啉)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滴定水样中未被还原的重铬酸钾,由消耗的硫酸亚铁铵的量换算成消耗氧的质量浓度。
(三)纳米TiO2的固定化及其负载量的测定
室温下,加入一定比例的Ti(OC4O9)4和环己烷,搅拌,取50g载体浸渍于该溶液,静置10h,倾去清液,150℃烘干,蒸馏水反复冲洗,90℃烘干,在马炥炉中焙烧,粉碎,过200目筛,即得固定化纳米TiO2超声降解催化剂。为提高负载量,可进行多次浸渍。称取一定量固定化纳米TiO2的载体,加浓H2SO4,(NH4)2SO4后,加热溶解,H2O2显色,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在40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计算纳米TiO2负载量。
(四)牡蛎壳粉负载TiO2催化性能的测定
准确称取偶氮品红配成浓度为20mg/L的溶液100mL,加入到底面积50cm2自制的玻璃反应器中,加入60mg牡蛎壳粉负载TiO2催化剂,用盐酸调溶液的pH值为2.00,然后放入频率为25kHz超声发生器中。反应过程中,每隔20min取样,对其进行紫外-可见光谱测定,以此来确定牡蛎壳粉负载TiO2催化剂的超声催化性能。结果如图1所示。
二、结果与讨论
(一)牡蛎壳粉负载TiO2超声催化性能的判断
由图1可见酸性品红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吸光度越来越弱,直至完全消失。这说明在超声波和牡蛎壳粉负载TiO2催化剂的联合作用下,溶液中的酸性品红越来越少,最后被完全降解。
(二)牡蛎壳粉负载金红石和锐钛矿型TiO2超声催化性能的比较
用25kHz和50W的超声波照射初始浓度为20mg/L酸性品红配置液,温度25℃,pH值3.0,按0.6g/L加入牡蛎壳粉负载TiO2催化剂,每隔20min取样测量吸光度,以此计算酸性品红降解率。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在同样条件下牡蛎壳粉负载TiO2催化剂对酸性品红的降解率远远高于市售金红石型和锐钛矿型TiO2。同时,在超声降解酸性品红过程中,金红石型TiO2要优于锐钛矿型TiO2。这一点与TiO2光催化的结果正好相反[11]。
(三)超声波频率对牡蛎壳粉负载TiO2催化超声降解偶氮品红的影响
分别用不同频率(20,25,30和90kHz)和50W的超声波照射初始浓度为20mg/L偶氮品红配置液,温度25℃,pH值2.0,按0.6g/L加入牡蛎壳粉负载TiO2催化剂,每隔20min取样测量吸光度,以此计算偶氮品红降解率。结果如图3所示,显示在这四种频率超声波的照射下,偶氮品红降解率总体趋势都是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而提高。但整个降解过程中,25kHz的超声波略优于其它三种频率。由于TiO2催化超声降解机理还没有搞清楚,因此,超声波频率与TiO2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关系还难于解释。
(四)催化剂的加入量对TiO2催化超声降解偶氮品红的影响
用25kHz和50W的超声波照射初始浓度为20mg/L偶氮品红配置液,温度25℃,pH值2.0,按0.2、0.6、1.5和2.0g/L加入牡蛎壳粉负载TiO2催化剂,每隔20min取样测量吸光度,以此计算偶氮品红降解率。结果如图4所示,显示催化剂加入量的增加可以提高偶氮品红的降解率,但在60min时1.0和1.6g/L加入量的降解率已经相当接近,只是缓慢地提高,由此可知催化剂的加入量在1.5-2.0g/L较为合适。
(五)牡蛎壳粉负载TiO2催化超声降解偶氮品红机理的探讨
对TiO2催化超声降解有机物机理的解释目前有两种可以接受的观点:一种是声致发光机理,声致发光可由超声波能使水中的照相底片感光这一实验事实证明。超声产生的光可以使牡蛎壳粉负载TiO2催化剂发挥光催化剂的作用;另一种是高热激发机理,超声波在水中产生的热点高达几千K,本身就可以使水分子产生氧化性极强的?OH自由基,但效率极低。牡蛎壳粉负载TiO2催化剂获得这部分能量后导致氧原子逃离晶格而产生空穴,空穴的存在可以导致OH自由基生成。偶氮品红等有机物被?OH自由基氧化直至彻底破坏变成CO2和H2O等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其中必有一系列中间产物生成,遗憾的是通过核磁共振谱来跟踪观察并没有发现中间产物,只是发现溶液中的偶氮品红在牡蛎壳粉负载TiO2催化剂和超声波的联合作用下分批地消失。这可能是偶氮品红分子一旦靠近催化剂表面很快就被包围在TiO2周围的?OH自由基彻底破坏。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