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湖北省生态养鸡的措施
作者:陈红颂来源:原创日期:2012-07-26人气:1158
湖北省气候条件适宜、饲料资源丰富,是国内传统的优质禽产品生产大省。在计划经济时期的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湖北省鲜蛋上调量连续17年、出口量连续11年居国内第一。上调的禽产品销往国内24个省市。当时的农村传统养鸡虽然没有生态养鸡的理念,但放牧饲养生产的土鸡、土鸡蛋品质优良,因此在消费者心目中,湖北是国内红心鸭蛋、土鸡蛋、土鸡的生产和出口大省。然而,随着农村城市化步伐加快,目前湖北省农村传统养鸡大幅减少,国内优质禽产品大省地位严重削弱。蛋品产业是湖北省畜牧业的优势产业,但是目前湖北省的蛋品90%以上为集约化良种家禽生产,鲜蛋结构单一、品种不全,存在着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的不足,不能适应市场蛋品消费多元化的需要。从做大做强湖北省蛋鸡产业出发,必须加快蛋品产业结构调整,在大力发展集约化蛋鸡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土鸡生态饲养,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对高端禽产品的需要,为巩固湖北省在国内的优质禽产品大省地位作出贡献。
1.3发展生态养鸡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
湖北省荒山、林地、果园、茶园、滩涂等适宜发展生态养鸡的地方很多。生态养鸡与现代集约化畜牧生产相比,具有投入少、不受集约化生产对场地的特殊要求,经营灵活、养殖收益较高等特点。实事求是地说,现代畜牧业生产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做不到这点就无法立足。而生态养鸡则是低投入、低产出、高效益。正如韩国自然农业协会会长赵汉奎先生所说:“不需要太多的资本和特别的技术,只要你去体会一次,不论什么人,都能获得稳定的收益。与其为寻找发财捷径而烦恼,不如选择自然养鸡法这一阳光大道。”
近年来湖北省生态养鸡实践证明,通常饲养土鸡或改良土鸡300d左右,一只鸡可产蛋110枚左右,鲜蛋一枚0.8~1.0元,鸡的售价在35元/kg,一只母鸡总收入130元左右。支出上由于鸡群采食部分天然饲料,加之鸡的个体小、耗料少,一只鸡300日龄时总支出70元左右,产蛋与活鸡出售相结合,一只鸡纯收入在40元以上。一个农户饲养2000~3000只鸡,一年可获得8万~10万元收入。这一效益是饲养其他良种家禽所无法相比的,且市场风险较小,农民通过家庭致富,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2生态养鸡“1553”模式的内涵
生态养鸡不是把鸡群简单地放在地面饲养就行,在理念上,生态养鸡必须做到鸡群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互为依托,相互促进,放大效益。在适宜的养殖模式下,鸡为果树、茶园、林地除草、施肥,林地为鸡群遮阴、避雨,并提供部分饵料,形成互惠共生的生物循环体系,达到了降低养鸡生产的饲料支出、提高了禽产品品质和养鸡收益,节约了经济作物的除草、施肥支出,并改善了产品品质,降低了农药、鸡粪对环境的污染。生态养鸡的生产方式真正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增长方式。
生态养鸡“1553”模式,其基本内涵是:1个农户养几棚土鸡,每棚规模不大于500只,每667m2养鸡不大于50只,鸡群饲养日龄300d左右。这一模式强调的要点:①开展生态养鸡的农户,选择适宜的放牧场地,建立相互间隔100m以上的鸡棚多个,每个鸡棚面积30~40m2,每棚可饲养土鸡400~500只。这样便于做到小群分散、合理间隔、轮牧饲养。②一棚鸡群规模不大于500只。根据鸡的生物学特性,一般放牧情况下,鸡群的活动半径围绕鸡舍不大于200m,如果群体过大,则鸡舍周边寸草不生,造成水土流失、生态恶化,而离鸡舍较远处鸡不去采食,造成资源浪费。生态养鸡根据牧场条件,规模以不大于500只为宜,这样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养鸡对环境的污染。③养殖密度不大于8只/m2。在非人工草地情况下,天然饲料资源是有限的,从维护生态环境出发,并保障让鸡群能够吃到一定数量的牧草和昆虫,以此达到节约饲料、改善肉蛋产品风味和品质的目的。养殖密度是从放牧养鸡的牧场承载能力设定的,这也与欧洲生态养鸡所要求的饲养密度接近。④鸡群饲养日龄300d左右。开展生态养鸡的品种主要为地方土鸡或改良土鸡,产蛋率相对低,饲养300d左右,鸡的产蛋高峰期已过,再延长饲养时间则产蛋率下降而不经济。另外从放牧鸡的特点看,300日龄左右时,鸡还未换羽,毛色光亮,此时鸡的售价较高,而300日龄后,随着饲养时间延长,鸡群将脱毛换羽,出现这种情况则鸡的售价降低。此外,从鸡肉品质看,300日龄左右其肌内脂肪、肌间脂肪、肌苷酸、谷氨酸钠、牛磺酸等风味物质含量丰富,肌纤维细嫩,味道鲜美。如果饲养时间过长,则肌纤维和结缔组织老化,肉质口感变差。生态养鸡以生产鲜蛋和活鸡相结合,其鸡群饲养300日龄左右是获取效益的最佳结合点。
3开展生态养鸡的生产经营要点
规模化生态养鸡在国内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根据湖北省各地开展生态养鸡的情况,生态养鸡生产经营须注重以下几点。
(1)三个“为主”。即生产单位以家庭为主、饲养品种以土鸡为主、饲养方式以放牧为主。①生产单位以家庭为主。生态养鸡不宜实行集约化饲养,必须小群分散,而家庭作为基本的生产单位,是因为家庭独立分散,生产经营灵活,可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便于组织生产和饲养管理。根据放牧场地条件,一户养几棚鸡群,饲养2000~3000只鸡就可以实现致富。②饲养品种以土鸡为主。其意义在于,一是土鸡通常选育程度低,具有抗病力强、耐粗饲、觅食能力强的特点,土鸡与林地具有天然共生关系,土鸡比较适宜相对粗放的生产方式。二是生态养鸡的产品为国内外公认的高端禽产品,在消费者看来,高端禽产品必需具备地方鸡特征,即鸡的体型外貌与地方土鸡相符,所产的蛋具有蛋个小、蛋黄罗氏比色10级以上、蛋白浓稠、蛋黄韧性好、蛋壳致密、蛋壳浅褐色或绿色等,改变了这些基本特点,即便是生态养鸡生产的高端禽产品,在市场上也难以被消费者认可。通常养鸡的生产方式、方法决定产品品质,但中国还必须加上特定品种,这是我国生态养鸡与国外生态养鸡的最大不同点。③饲养方式以放牧为主。其目的一是作为高端禽产品生产,必须让鸡群采食牧草、昆虫等天然饲料,这种类似于有机生产,创造接近自然的生产方式,不对鸡群加以人为限制的饲养,改变了舍饲条件下的鸡群按照人们的意愿强迫行为和采食,从而使生态养鸡的产品品质优于舍饲。二是放牧饲养可以利用天然饲料资源,节约大量饲料,减少养鸡开支,增加养鸡效益。在有牧草、昆虫条件下,以江汉鸡为例,舍饲条件下只日消耗饲料85g,而在放牧补料情况下,通常只日补料70g左右,节约饲料15%~20%。
1.3发展生态养鸡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
湖北省荒山、林地、果园、茶园、滩涂等适宜发展生态养鸡的地方很多。生态养鸡与现代集约化畜牧生产相比,具有投入少、不受集约化生产对场地的特殊要求,经营灵活、养殖收益较高等特点。实事求是地说,现代畜牧业生产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做不到这点就无法立足。而生态养鸡则是低投入、低产出、高效益。正如韩国自然农业协会会长赵汉奎先生所说:“不需要太多的资本和特别的技术,只要你去体会一次,不论什么人,都能获得稳定的收益。与其为寻找发财捷径而烦恼,不如选择自然养鸡法这一阳光大道。”
近年来湖北省生态养鸡实践证明,通常饲养土鸡或改良土鸡300d左右,一只鸡可产蛋110枚左右,鲜蛋一枚0.8~1.0元,鸡的售价在35元/kg,一只母鸡总收入130元左右。支出上由于鸡群采食部分天然饲料,加之鸡的个体小、耗料少,一只鸡300日龄时总支出70元左右,产蛋与活鸡出售相结合,一只鸡纯收入在40元以上。一个农户饲养2000~3000只鸡,一年可获得8万~10万元收入。这一效益是饲养其他良种家禽所无法相比的,且市场风险较小,农民通过家庭致富,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2生态养鸡“1553”模式的内涵
生态养鸡不是把鸡群简单地放在地面饲养就行,在理念上,生态养鸡必须做到鸡群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互为依托,相互促进,放大效益。在适宜的养殖模式下,鸡为果树、茶园、林地除草、施肥,林地为鸡群遮阴、避雨,并提供部分饵料,形成互惠共生的生物循环体系,达到了降低养鸡生产的饲料支出、提高了禽产品品质和养鸡收益,节约了经济作物的除草、施肥支出,并改善了产品品质,降低了农药、鸡粪对环境的污染。生态养鸡的生产方式真正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增长方式。
生态养鸡“1553”模式,其基本内涵是:1个农户养几棚土鸡,每棚规模不大于500只,每667m2养鸡不大于50只,鸡群饲养日龄300d左右。这一模式强调的要点:①开展生态养鸡的农户,选择适宜的放牧场地,建立相互间隔100m以上的鸡棚多个,每个鸡棚面积30~40m2,每棚可饲养土鸡400~500只。这样便于做到小群分散、合理间隔、轮牧饲养。②一棚鸡群规模不大于500只。根据鸡的生物学特性,一般放牧情况下,鸡群的活动半径围绕鸡舍不大于200m,如果群体过大,则鸡舍周边寸草不生,造成水土流失、生态恶化,而离鸡舍较远处鸡不去采食,造成资源浪费。生态养鸡根据牧场条件,规模以不大于500只为宜,这样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养鸡对环境的污染。③养殖密度不大于8只/m2。在非人工草地情况下,天然饲料资源是有限的,从维护生态环境出发,并保障让鸡群能够吃到一定数量的牧草和昆虫,以此达到节约饲料、改善肉蛋产品风味和品质的目的。养殖密度是从放牧养鸡的牧场承载能力设定的,这也与欧洲生态养鸡所要求的饲养密度接近。④鸡群饲养日龄300d左右。开展生态养鸡的品种主要为地方土鸡或改良土鸡,产蛋率相对低,饲养300d左右,鸡的产蛋高峰期已过,再延长饲养时间则产蛋率下降而不经济。另外从放牧鸡的特点看,300日龄左右时,鸡还未换羽,毛色光亮,此时鸡的售价较高,而300日龄后,随着饲养时间延长,鸡群将脱毛换羽,出现这种情况则鸡的售价降低。此外,从鸡肉品质看,300日龄左右其肌内脂肪、肌间脂肪、肌苷酸、谷氨酸钠、牛磺酸等风味物质含量丰富,肌纤维细嫩,味道鲜美。如果饲养时间过长,则肌纤维和结缔组织老化,肉质口感变差。生态养鸡以生产鲜蛋和活鸡相结合,其鸡群饲养300日龄左右是获取效益的最佳结合点。
3开展生态养鸡的生产经营要点
规模化生态养鸡在国内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根据湖北省各地开展生态养鸡的情况,生态养鸡生产经营须注重以下几点。
(1)三个“为主”。即生产单位以家庭为主、饲养品种以土鸡为主、饲养方式以放牧为主。①生产单位以家庭为主。生态养鸡不宜实行集约化饲养,必须小群分散,而家庭作为基本的生产单位,是因为家庭独立分散,生产经营灵活,可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便于组织生产和饲养管理。根据放牧场地条件,一户养几棚鸡群,饲养2000~3000只鸡就可以实现致富。②饲养品种以土鸡为主。其意义在于,一是土鸡通常选育程度低,具有抗病力强、耐粗饲、觅食能力强的特点,土鸡与林地具有天然共生关系,土鸡比较适宜相对粗放的生产方式。二是生态养鸡的产品为国内外公认的高端禽产品,在消费者看来,高端禽产品必需具备地方鸡特征,即鸡的体型外貌与地方土鸡相符,所产的蛋具有蛋个小、蛋黄罗氏比色10级以上、蛋白浓稠、蛋黄韧性好、蛋壳致密、蛋壳浅褐色或绿色等,改变了这些基本特点,即便是生态养鸡生产的高端禽产品,在市场上也难以被消费者认可。通常养鸡的生产方式、方法决定产品品质,但中国还必须加上特定品种,这是我国生态养鸡与国外生态养鸡的最大不同点。③饲养方式以放牧为主。其目的一是作为高端禽产品生产,必须让鸡群采食牧草、昆虫等天然饲料,这种类似于有机生产,创造接近自然的生产方式,不对鸡群加以人为限制的饲养,改变了舍饲条件下的鸡群按照人们的意愿强迫行为和采食,从而使生态养鸡的产品品质优于舍饲。二是放牧饲养可以利用天然饲料资源,节约大量饲料,减少养鸡开支,增加养鸡效益。在有牧草、昆虫条件下,以江汉鸡为例,舍饲条件下只日消耗饲料85g,而在放牧补料情况下,通常只日补料70g左右,节约饲料15%~20%。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