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整合历史教学内容的几点策略
在整合时,要处理好历史学科的特点与促进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历史课程强调的是学科的教育功能,而主要不是学科本身,不需要特别强调学科知识的严密性和结构的绝对完整性,在教学中要做到传授历史知识和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二者的兼顾,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选择学生有能力认识的内容实施教学,教师在呈现历史知识时要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知历史知识,学会总结,学会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
如必修I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在讲解完整个单元的内容后,教师非常有必要进行单元总结,让学生认识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而不断进行探索,其中包括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各阶级自身特点的制约,最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必然。
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要考虑学生这个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中要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规律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某几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同时,还应发挥历史课程的人文要素的独特优势,如在必修I中的中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必修II中关注民生的内容和必修III中中西方传统文化中对“人”本身的重视等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做人和终身发展奠基。
三、注意多版本教材内容的整合
新课程是“一标多本”,由于每一种教材的编写者对课标的理解不同,而课标对某些内容的阐述又比较模糊,因而教师要关注不同教材的相关性,对照课标的要求进行选取。如必修II经济史的内容,人教版教材把中国史部分和世界史部分割裂开来,与课标的要求对应性强;而岳麓版则是中外史内容相互穿插,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一些经济现象和社会变化的大背景,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把二者结合起来。课标体系的多样性决定了我们历史教师不能被教材所左右,必须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取各种教学资源之长。
四、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实现有效整合
首先强调的是信息技术是实施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其信息量大、直观性强、课堂反馈快等特点,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各种资源环境,让学生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归纳,得出相关结论,注重教学过程,从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并不是什么内容都必须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处理,如果不考虑这样的现实,就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另外,历史课涉及的领域很广,在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材料时,不要面面俱到,这样会让学生注意力分散,无所适从,所以教师应该围绕历史发展的主线来组织材料。
五、整合要有度
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是为了精炼教学内容,方便教学应用,在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要影响教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新课标强调高中历史教学应在分析重大历史问题的基础上揭示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性,不是事无巨细,均衡施力。如新教材必修I第三单元把以往要讲一学期的内容删减为四课时,更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特点,教师如果按照以往的思维,片面追求所谓知识的系统性,那么不仅课时不够,课改的思想也得不到体现。另外,讲解教材中的“历史纵横”“学思之窗”“学习延伸”等内容是为说明主干内容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反客为主。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