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作者:江华来源:原创日期:2012-12-28人气:1089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科学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常常是从求异开始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田忌赛马》第四段时,为了帮助学生懂得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我先指导学生对两次赛马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学生经过比较分析,便很快地说出田忌转败为胜是因为在孙膑的指导下,改变了马的出场顺序,终于以胜两场输一场的战绩获胜。我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拓宽训练,启发他们思考:除了这种出顺序田忌能取胜外,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取得胜利?让学生试着排其它顺序。学生很快又说出从各种排法可以看出,除了第二次比赛的顺序,其他顺序田忌都不能取胜。我再进一步拓宽训练,问道:“假如齐威王也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田忌应当采取什么办法才能保持不败?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地得到发展。
一、动手操作,激发创新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动手操作不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而且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的手、眼、脑等达到协同作用,同步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如《田忌赛马》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两次赛马的出场顺序,了解现场赛马情况。我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时,用卡片制作表示田忌和齐威王的三匹不同等级的“马”。在教学第一段和第三段时,再让学生在自己的桌子上排列“马”的对阵情况,然后又叫几个学生到黑板前面边演示边讲解。这样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轻松有趣地明白了两次比赛马的出场顺序,体会到孙膑的足智多谋。
二、讨论争辩,发展创新
讨论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活跃思维,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争辩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求异创新。因为争辩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论,它必然会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去探求不同见解的各自依据,这就给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教学《田忌赛马》时,我多处使用讨论争辩的方法,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例如解决题:读读下面的句子,再说说这三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①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②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③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这三个句子体现了孙膑分析问题的思路。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三句话的联系,教师可启发学生换个角度思考:如果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得很多,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后,情况会怎样?再让学生讨论三句话之间的联系,学生及时交换看法,相互启发,便很快地说出:孙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同时发现“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正是有了这样的发现,孙膑才作出了调换马的出场顺序便可以转败为胜的准确判断。学生在讨论中解决了问题,又受到科学方法的启蒙。
三、展开想象,促进创新
想象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展开想象,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在《丰碑》一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老军需处长死后的样子,想象军需处长临死前的情景。同学们就从老军需处长“倚靠一棵枯树坐着”,想到他可能是太冷,走不动了,又不想连累其他战士而这样做的;从他“半截纸卷的旱烟还夹在手中”,想到他也许想靠旱烟那微弱的热量来温暖自己寒冷的身体;从他“神情十分镇定,自然”,想到他可能对自己把棉衣让给战士穿,尽到一个军需处长的职责,内心觉得很坦然……又因为军需处长的自我牺牲精神是本文的中心,于是我又让学生想象他让棉衣的事,学生的想象很丰富,发言很积极。在想象的过程中,既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进一步地明确了文章的中心,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用锐利的眼光,去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加以正确的引导、训练,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动性、独创性,为造就21世纪的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一、动手操作,激发创新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动手操作不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而且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的手、眼、脑等达到协同作用,同步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如《田忌赛马》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两次赛马的出场顺序,了解现场赛马情况。我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时,用卡片制作表示田忌和齐威王的三匹不同等级的“马”。在教学第一段和第三段时,再让学生在自己的桌子上排列“马”的对阵情况,然后又叫几个学生到黑板前面边演示边讲解。这样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轻松有趣地明白了两次比赛马的出场顺序,体会到孙膑的足智多谋。
二、讨论争辩,发展创新
讨论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活跃思维,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争辩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求异创新。因为争辩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论,它必然会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去探求不同见解的各自依据,这就给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教学《田忌赛马》时,我多处使用讨论争辩的方法,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例如解决题:读读下面的句子,再说说这三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①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②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③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这三个句子体现了孙膑分析问题的思路。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三句话的联系,教师可启发学生换个角度思考:如果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得很多,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后,情况会怎样?再让学生讨论三句话之间的联系,学生及时交换看法,相互启发,便很快地说出:孙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同时发现“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正是有了这样的发现,孙膑才作出了调换马的出场顺序便可以转败为胜的准确判断。学生在讨论中解决了问题,又受到科学方法的启蒙。
三、展开想象,促进创新
想象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展开想象,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在《丰碑》一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老军需处长死后的样子,想象军需处长临死前的情景。同学们就从老军需处长“倚靠一棵枯树坐着”,想到他可能是太冷,走不动了,又不想连累其他战士而这样做的;从他“半截纸卷的旱烟还夹在手中”,想到他也许想靠旱烟那微弱的热量来温暖自己寒冷的身体;从他“神情十分镇定,自然”,想到他可能对自己把棉衣让给战士穿,尽到一个军需处长的职责,内心觉得很坦然……又因为军需处长的自我牺牲精神是本文的中心,于是我又让学生想象他让棉衣的事,学生的想象很丰富,发言很积极。在想象的过程中,既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进一步地明确了文章的中心,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用锐利的眼光,去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加以正确的引导、训练,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动性、独创性,为造就21世纪的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