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体验数学
作者:李姣姣来源:http://www.zzqkw.com/日期:2013-01-14人气:741
一、创设情境,激发体验的愿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课前,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内容的有利因素,建构教学活动的实践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参与教学实践. 在教学小学数学“比例尺”时,我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我出示了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右下角的线段比例尺,问:看看这是什么意思?学生接触到这个问题,情绪很高,虽然地图自己经常看到,但谁也没有注意到它的右下角,然后学生仔细观察一段时间,用一把尺子来量他们熟悉的地方,想生活中他们知道的大概距离,发表许多不同的看法……这样的体验式学习,学生很高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提出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问题,引起兴趣,让学生产生怀疑,营造一种“愤”和“悱”的思维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投入实践.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为教师创设情境,要因材施教,教学新课之前要做些调查,调查生本、文本与生活的距离,将文本、生本、生活无缝接轨,这样创设出来的情境才更能培养学生体验的兴趣.
二、贴近实际,引出概念
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告诉我们:实践是一个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贴近实际引出概念,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记忆.
例如,“面积单位”的教学:第一步,显示大小差异明显的三角形,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说明面积大小,可用眼睛观察出来;第二步,出示两个相等宽度的矩形,一个稍长些,让学生比大小,学生在比较中明白了面积的大小可使用重叠的比较方法;第三步,出示两个长宽都不一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但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很接近,这时让学生比较大小,学生认为:可以绘制网格,再通过比较网格数比较大小的区域. 面积不等的图形,两个方格数却相等,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引出“面积单位”. 这样组织教学,学生既能掌握面积单位的概念,而且也了解了用面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三、课中多操作,体验“做数学”
“教、学、做合一”,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 操作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抽象,不仅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让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来的,然后让学生自己画、量、减、拼,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尝试各种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有的把梯形拼成了两个一样的平行四边形,有的把梯形切割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把梯形切成片变成三角形,也有学生把梯形切成长方形的,分别得到了四个面积公式:S1 = (a + b) × h ÷ 2;S2 = (a + b) × (h ÷ 2);S3 = (a + b)h ÷ 2;S4 = (a + b) ÷ 2 × h.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转换,发现原来四个公式的内涵,都可以转化为S = (a + b)h ÷ 2. 这样,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比老师照本宣科地讲解不知要强多少倍. 这更验证了“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名言.
四、学以致用,圆融体验
生活是错综复杂的,要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常有许多的困惑.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更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例如,教“比和比例”后,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测量和计算树高. 尤其是水杉又直又细又高,如何量?大部分学生只是摇头,有几个学生交头接耳,提出了爬树量高的方法,但如何测量,有人提出用绳子代尺子,把绳子系在腰上,人上树,绳比划,然后量绳长就行了. 这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但这样的方法安全系数太低了,谁也上不了树顶啊!笔者找来了一根一米长的竹竿,直插在操场上. 此时,恰巧是晴天,地面立即出现了竹竿的影子,影子的长度为0.5米. 这时启发学生思维:竹竿是阴影长的2倍,由此你会联想到什么样的解题思路?学生们根据在同一时间,影长是树高二分之一的关系,很快计算出树的高度. 然后,老师说:你能够用比例关系写出树高与影长的关系式吗?树高 = 竿长 ÷ 竿影长 × 树影长.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各种活动体验数学,有助于让学生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逐渐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教师要以“课程标准”精神为指导,采用合适的材料创意教学,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达成学会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程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的数学问题或数学结论的策略[J].教育界,2012(02).
[2]骆建军,史息良.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本资源的有效利用[J].江苏教育研究,2011(32).
[3]罗面次仁.论小学数学的有效性和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J].中外教育研究,2011(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课前,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内容的有利因素,建构教学活动的实践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参与教学实践. 在教学小学数学“比例尺”时,我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我出示了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右下角的线段比例尺,问:看看这是什么意思?学生接触到这个问题,情绪很高,虽然地图自己经常看到,但谁也没有注意到它的右下角,然后学生仔细观察一段时间,用一把尺子来量他们熟悉的地方,想生活中他们知道的大概距离,发表许多不同的看法……这样的体验式学习,学生很高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提出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问题,引起兴趣,让学生产生怀疑,营造一种“愤”和“悱”的思维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投入实践.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为教师创设情境,要因材施教,教学新课之前要做些调查,调查生本、文本与生活的距离,将文本、生本、生活无缝接轨,这样创设出来的情境才更能培养学生体验的兴趣.
二、贴近实际,引出概念
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告诉我们:实践是一个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贴近实际引出概念,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记忆.
例如,“面积单位”的教学:第一步,显示大小差异明显的三角形,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说明面积大小,可用眼睛观察出来;第二步,出示两个相等宽度的矩形,一个稍长些,让学生比大小,学生在比较中明白了面积的大小可使用重叠的比较方法;第三步,出示两个长宽都不一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但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很接近,这时让学生比较大小,学生认为:可以绘制网格,再通过比较网格数比较大小的区域. 面积不等的图形,两个方格数却相等,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引出“面积单位”. 这样组织教学,学生既能掌握面积单位的概念,而且也了解了用面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三、课中多操作,体验“做数学”
“教、学、做合一”,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 操作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抽象,不仅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让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来的,然后让学生自己画、量、减、拼,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尝试各种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有的把梯形拼成了两个一样的平行四边形,有的把梯形切割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把梯形切成片变成三角形,也有学生把梯形切成长方形的,分别得到了四个面积公式:S1 = (a + b) × h ÷ 2;S2 = (a + b) × (h ÷ 2);S3 = (a + b)h ÷ 2;S4 = (a + b) ÷ 2 × h.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转换,发现原来四个公式的内涵,都可以转化为S = (a + b)h ÷ 2. 这样,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比老师照本宣科地讲解不知要强多少倍. 这更验证了“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名言.
四、学以致用,圆融体验
生活是错综复杂的,要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常有许多的困惑.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更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例如,教“比和比例”后,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测量和计算树高. 尤其是水杉又直又细又高,如何量?大部分学生只是摇头,有几个学生交头接耳,提出了爬树量高的方法,但如何测量,有人提出用绳子代尺子,把绳子系在腰上,人上树,绳比划,然后量绳长就行了. 这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但这样的方法安全系数太低了,谁也上不了树顶啊!笔者找来了一根一米长的竹竿,直插在操场上. 此时,恰巧是晴天,地面立即出现了竹竿的影子,影子的长度为0.5米. 这时启发学生思维:竹竿是阴影长的2倍,由此你会联想到什么样的解题思路?学生们根据在同一时间,影长是树高二分之一的关系,很快计算出树的高度. 然后,老师说:你能够用比例关系写出树高与影长的关系式吗?树高 = 竿长 ÷ 竿影长 × 树影长.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各种活动体验数学,有助于让学生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逐渐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教师要以“课程标准”精神为指导,采用合适的材料创意教学,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达成学会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程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的数学问题或数学结论的策略[J].教育界,2012(02).
[2]骆建军,史息良.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本资源的有效利用[J].江苏教育研究,2011(32).
[3]罗面次仁.论小学数学的有效性和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J].中外教育研究,2011(11).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