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意”—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文化自觉
作者:李可来源:《美与时代》日期:2014-04-24人气:1248
“意”,在中国画的审美中是一个灵魂,无大小之别,只有高下之论。如某画之“意”境界不高等等,中国画是一个既有审美系统又有思想系统的文化体系,其不仅是技术的样态,也是艺术的样态,更是文化的样态。技术可以是多样的,艺术是多元的,而文化一定是传承的,根性的。既然可以传承,就一定是发展的。“意”的提出,也正是在当下外来艺术的营养过剩造成了中国画自身开始出现畸形发展趋势的情况下,又一次的文化自觉。
中国文化的骨子里是“尚意”的,这种尚意的文化理想一直影响着中国画的发展方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智之乐虽在山水间,丘壑却在胸中。既然是“质有而趣灵”,那么“意”在中国画里无疑就是那个“质有”了。很难想象,一个缺乏“趣灵”的“质有”将是多么的苍白无力。说到“意”,[1]“得意忘象”的主张可以追溯到庄周,《庄子》说:“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魏晋玄学以老庄为本解经释典。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说:“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象”是有形有迹,可见可察的表征,“意”则是无形无迹,只可心会的义理。“得意忘象”不独为一种玄学方法,而且在魏晋名士成为他们立身处世的原则。
中国文化骨子里就是带着诗性的:隔岸观火,雾里看花。骨子里有着十分缜密的理性,中国文化重意趣,简朴,单纯如取食之筷子,一技多用。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画对物象的把握掌控在对形态的点到为止的尺度上,更多的功夫用在了画外的修养和笔墨的境界上,重“意象”,求“意”境,“意”对于中国画而言,就如同一个人的思想,其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态都与这一思想有关。
而在当下,在大众文化兴起,图像时代来临之际,社会的变化不可避免的给人们灵魂深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当下这种语境中,水墨的“尚意”,则营造的是一种自我的话语空间,用自我内在的激情,真实记录着我们生存的社会现实,即它是当代社会生活在当代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它关注的是当代人的生存状况与生存境遇,它有着当代艺术一贯的问题意识彰显着一种追问精神,从自我的生存体验出发,体现出了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
作为在中国当代水墨艺术领域扮演重要角色的刘庆和而言,他以自我真实而又真情的视觉描述,并以一个视觉知识分子敏感而又细腻的心灵,揭示出了都市化进程中人们的一种真实的处境和生存实境,特别是反映了物质时代人们的一种生存心理—对现实的无奈,虚伪与妄想。从刘庆和的视觉图像世界中不难发现,他带给阅读者的实际上都是一种都市化的诗学,都市化的视觉叙事和文化关怀,他展示的是纯粹的个人世界,其视觉叙事的表现主义情境,强烈的可辨识性语符及远离现实生活的精神倾向,完全又是直觉和个人生活经验的延生,他用“意”向性表象进行这非现实和超现实般的话语实践,他又能透过天方夜谭般的艺术虚境来象征自我在激变的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生活实境,把非现实主义的景象和真实的愿望黏合在一起的精神上的想象,他反映的是这个时代普遍存在的奢华和时尚的追求即在消费主义和物质时代人们的心理变化和精神面貌。他选择的是一种与社会和自我心灵相接近的表达方式,他用弥漫着时代气息和中国元素及带有颠覆性的叙事品格和极富个性化的视觉描述,回归到一种对艺术的孤独体验,回归到一种心灵的意象才可能实现形式的自由,[2]这其实是刘庆和的心路轨迹,刘庆和遵循着自我内心的感受,将自我对当代社会和艺术人生的激情想象注入画面,是画面中的直觉和非理性的成分增多,从而营造出刘庆和特有的梦幻般的诗性空间,期间亦可清晰的洞察到都市化的社会现实及都市化进程中复杂的人性,他不动声色的触及到了繁华生活表象下的隐秘,反映了后工业文明时期大众文化兴起的视觉经验,这也是为什么刘庆和始终能够远离绘画的优美与崇高,但他的确又表露出大众文化泛滥和消费主义流行下的人们对当代生活的向往与幻想,只不过他把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诱惑与幻想消融在自我叙事的空间里。
在刘庆和带有丝丝的挑衅意味的视觉讲述中,他是以一种当代性的视觉讲述结合传统文化的语境与东方文化特质进行当下的转化表述,他在观念形态,语言材料诸多元素中进行多重实践,为传统的中国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走出提供了一个视觉范例。刘庆和一手伸向传统中国的人文精神,一手又用当代视觉经验的精神表达去链接我们今天的生存现实,从而过去与现在,传统与当代间游走,去书写一个视觉知识分子对当代社会现实的激情想象与象征性表达。
正如罗丹所言:“艺术也是趣味,艺术家一切的制作都是他们内心的反映,是人类灵魂的微笑,是渗入一切供人欣赏与使用的物品中的感情和思想的魔力。” 在当下,“尚意”,这种重视营造自我的话语空间,将审美活动统一于自我身上,才有可能将审美上升成为一种与人生有关的,真正的文化陶熔,才能做到艺术活动中主体的真正自觉。
【注释】
[1]陈绶祥.魏晋南北朝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72页
[2]刘庆和.此岸•彼岸—当代中国画名家水墨痕迹[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1:75页
【参考文献】
[1]胡寿荣.理智与直觉—中国古代人物画意象表现与德国表现主义绘画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
[2]中国画研究院.水墨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中国文化的骨子里是“尚意”的,这种尚意的文化理想一直影响着中国画的发展方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智之乐虽在山水间,丘壑却在胸中。既然是“质有而趣灵”,那么“意”在中国画里无疑就是那个“质有”了。很难想象,一个缺乏“趣灵”的“质有”将是多么的苍白无力。说到“意”,[1]“得意忘象”的主张可以追溯到庄周,《庄子》说:“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魏晋玄学以老庄为本解经释典。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说:“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象”是有形有迹,可见可察的表征,“意”则是无形无迹,只可心会的义理。“得意忘象”不独为一种玄学方法,而且在魏晋名士成为他们立身处世的原则。
中国文化骨子里就是带着诗性的:隔岸观火,雾里看花。骨子里有着十分缜密的理性,中国文化重意趣,简朴,单纯如取食之筷子,一技多用。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画对物象的把握掌控在对形态的点到为止的尺度上,更多的功夫用在了画外的修养和笔墨的境界上,重“意象”,求“意”境,“意”对于中国画而言,就如同一个人的思想,其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态都与这一思想有关。
而在当下,在大众文化兴起,图像时代来临之际,社会的变化不可避免的给人们灵魂深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当下这种语境中,水墨的“尚意”,则营造的是一种自我的话语空间,用自我内在的激情,真实记录着我们生存的社会现实,即它是当代社会生活在当代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它关注的是当代人的生存状况与生存境遇,它有着当代艺术一贯的问题意识彰显着一种追问精神,从自我的生存体验出发,体现出了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
作为在中国当代水墨艺术领域扮演重要角色的刘庆和而言,他以自我真实而又真情的视觉描述,并以一个视觉知识分子敏感而又细腻的心灵,揭示出了都市化进程中人们的一种真实的处境和生存实境,特别是反映了物质时代人们的一种生存心理—对现实的无奈,虚伪与妄想。从刘庆和的视觉图像世界中不难发现,他带给阅读者的实际上都是一种都市化的诗学,都市化的视觉叙事和文化关怀,他展示的是纯粹的个人世界,其视觉叙事的表现主义情境,强烈的可辨识性语符及远离现实生活的精神倾向,完全又是直觉和个人生活经验的延生,他用“意”向性表象进行这非现实和超现实般的话语实践,他又能透过天方夜谭般的艺术虚境来象征自我在激变的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生活实境,把非现实主义的景象和真实的愿望黏合在一起的精神上的想象,他反映的是这个时代普遍存在的奢华和时尚的追求即在消费主义和物质时代人们的心理变化和精神面貌。他选择的是一种与社会和自我心灵相接近的表达方式,他用弥漫着时代气息和中国元素及带有颠覆性的叙事品格和极富个性化的视觉描述,回归到一种对艺术的孤独体验,回归到一种心灵的意象才可能实现形式的自由,[2]这其实是刘庆和的心路轨迹,刘庆和遵循着自我内心的感受,将自我对当代社会和艺术人生的激情想象注入画面,是画面中的直觉和非理性的成分增多,从而营造出刘庆和特有的梦幻般的诗性空间,期间亦可清晰的洞察到都市化的社会现实及都市化进程中复杂的人性,他不动声色的触及到了繁华生活表象下的隐秘,反映了后工业文明时期大众文化兴起的视觉经验,这也是为什么刘庆和始终能够远离绘画的优美与崇高,但他的确又表露出大众文化泛滥和消费主义流行下的人们对当代生活的向往与幻想,只不过他把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诱惑与幻想消融在自我叙事的空间里。
在刘庆和带有丝丝的挑衅意味的视觉讲述中,他是以一种当代性的视觉讲述结合传统文化的语境与东方文化特质进行当下的转化表述,他在观念形态,语言材料诸多元素中进行多重实践,为传统的中国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走出提供了一个视觉范例。刘庆和一手伸向传统中国的人文精神,一手又用当代视觉经验的精神表达去链接我们今天的生存现实,从而过去与现在,传统与当代间游走,去书写一个视觉知识分子对当代社会现实的激情想象与象征性表达。
正如罗丹所言:“艺术也是趣味,艺术家一切的制作都是他们内心的反映,是人类灵魂的微笑,是渗入一切供人欣赏与使用的物品中的感情和思想的魔力。” 在当下,“尚意”,这种重视营造自我的话语空间,将审美活动统一于自我身上,才有可能将审美上升成为一种与人生有关的,真正的文化陶熔,才能做到艺术活动中主体的真正自觉。
【注释】
[1]陈绶祥.魏晋南北朝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72页
[2]刘庆和.此岸•彼岸—当代中国画名家水墨痕迹[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1:75页
【参考文献】
[1]胡寿荣.理智与直觉—中国古代人物画意象表现与德国表现主义绘画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
[2]中国画研究院.水墨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