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作者: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丁晓燕来源:www.zzqkw.com日期:2013-02-05人气:1329

摘要:企业所得税是我国的主体税种,对企业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有利于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实现税后利润最大或企业价值最大,本文从选择有利的组织形式,合理增加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三个方面探讨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方法。

关键词:纳税筹划   企业所得税     费用扣除标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企业对纳税筹划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企业所得税作为我国的一大税种,在企业纳税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纳税也有较大的筹划空间。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企业所得税的筹划方法。

一、利用企业组织形式开展纳税筹划

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或子公司。子公司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为独立纳税主体,不论盈亏,均不能并入母公司利润。而分公司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不需单独申报纳税,其实现的利润或亏损应当并入总公司,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因而企业设立分公司或是子公司,会影响企业的纳税额。

新设立的公司在初创期容易出现亏损,一般应成立分公司,这样分公司发生的亏损可以计入母公司税前抵减部分应纳税所得额,减轻税负。若新成立的公司预计盈利并且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时,母公司应当设立子公司,这样子公司单独申报纳税,可以按小型微利企业20%的税率纳税,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

例1:A公司打算在外地设立一个分支机构,预计B公司2011年的会计利润为20万元。A公司2011年会计利润为100万,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A公司、B公司没有纳税调整项目。A公司有两种方案:一是设立分公司,二是设立子公司,每年向母公司分得利润5万元。

方案一:B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与母公司A公司汇总纳税。

A公司应纳所得税额=(100+20)×25%=30(万元)

方案二:B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单独申报纳税。

B公司应纳所得税额=20×20%=4(万元)

A公司应纳所得税额=100×25% + =25.3125(万元)

公司整体税负=25.3125+4=29.3125(万元)

方案二设立子公司的税负比方案一设立分公司的税负少0.6875万元。

例2:A公司打算在外地设立一个分支机构,预计B公司2011年亏损200万元。A公司2011年会计利润为1000万,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A公司、B公司没有纳税调整项目。A公司有两种方案:一是设立分公司,二是设立子公司。

方案一:A公司应纳所得税额=(1000-200)×25%=200(万元)

方案二: B公司亏损,不需要纳税,亏损额200万在以后纳税年度弥补。

A公司应纳所得税额=1000×25%=250(万元)

方案一设立分公司的税负比方案二设立子公司的税负少50万,虽然方案二B公司的亏损额200万在以后纳税年度可以弥补,但是方案一充分发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二、利用费用扣除标准的选择开展纳税筹划

(一)把握好费用扣除节税点

扣除项目是应纳税所得额的递减因素。企业应尽可能列支当期扣除项目,减少应纳税所得额,降低税负。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包括三类:允许据实全额扣除的项目、有比例限制部分扣除的项目、允许加计扣除的项目。

对于允许据实全额扣除的项目,企业应将这些费用列足用够。对于允许加计扣除的项目,企业可以适当增加该类支出的金额,以充分发挥其抵税的作用。对于有比例限制部分扣除的项目,企业要控制这些支出的规模和比例,使其尽量不要超过限额。超过限额的部分,税法不允许税前扣除,将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因此要注意各项费用的节税点的控制。以业务招待费为例。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费用,可以按实际发生额的60%扣除,但是最高扣除额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5‰。假定某企业2011年的销售收入为A,业务招待费发生额为B,则当年企业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费用为:B×60%≤A×5‰,只有在B×60%=A×5‰的情况下,即B=A×8.3‰,业务招待费才能充分扣除。如果当年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小于该节税点,则说明税前扣除额没有被充分利用;如果当年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大于该节税点,则说明税前扣除额虽然被充分利用了,但是由于超过了最高限额,超过的部分要调整增加应纳所得税额多缴纳所得税。下表1表示部分费用的节税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尽量将各项费用开支控制在节税点以内。

表1 部分费用节税点

费用名称

依据

节税点

费用名称

依据

节税点

工资薪金

实际数额

100%

招待费

销售收入

8.3‰

安置特殊人员就业工资

实际数额

200%

广告宣传费

销售收入

15%

环保、生态恢复等专项资金

实际数额

100%

工会经费

工资总额

2%

利息支出

实际数额

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职工福利费

工资总额

14%

财产保险费

实际数额

100%

职工教育经费

工资总额

2.5%

公益性捐赠

利润总额

12%

研发费

实际数额

150%

(二)业务招待费的筹划

当超过限额的业务招待费无法在税前扣除时,企业可以通过一些措施进行业务招待费的筹划。方法一是部分业务招待费转化为业务宣传费。如企业外购礼品用于赠品属于业务招待费,但如果该礼品印有企业标记,可以达到宣传企业的产品、形象的作用的,也可以作为业务宣传费。当然这种转换必须符合会计政策的规定。方法二是业务招待费是以营业收入为计税依据计算扣除标准的,企业可以通过设立销售公司增加营业收入。将企业的销售部门设立成一个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将企业产品销售给销售公司,再由销售公司对外销售,这样可以增加一道营业收入,而整个企业集团的利润总额并未改变,但由于营业收入增加,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扣除标准均可以提高。

例3:A公司预计2011年度销售收入8000万,业务招待费支出200万,广告费650万,业务宣传费100万。

纳税筹划前,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8000×5‰=40(万)(在实际发生额的60%范围内)

无法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200—40=160(万)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8000×15%=1200(万)

实际发生额为750万,可以税前全部扣除。

若将部分业务招待费降至100万,业务宣传费提高到200万。

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8000×5‰=40(万)(在实际发生额的60%范围内)

无法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100—40=60(万)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8000×15%=1200(万)

实际发生额为850万,可以税前全部扣除。

纳税筹划前,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税前允许扣除数额为790万;

纳税筹划后,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税前允许扣除数额为890万;

经过筹划,少缴企业所得税100×25%=25万。

三、从会计政策的选择角度进行纳税筹划

(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折旧的计提直接关系到企业当期成本费用的大小、利润的高低和应纳所得税额的多少,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等,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来的每期折旧额在量上是不一样的,分摊到各期成本也不一样,从而影响到各期利润和税收负担,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有利的折旧方法,以下通过案例来分析究竟选用哪种折旧方法可以使企业纳税最少。

【例4】长江公司2011年12月购入一条生产线,原值100万,按5年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6万。若该企业2012——2016年每年没有扣除折旧的税前利润均为150万元,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企业的资金成本率为10%,税法允许在平均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三种折旧方法中任选一种计提折旧。

表2:不同折旧方法计算的应纳所得税额

折旧年度

扣除折旧前的税前利润

折旧额

税前利润(扣除折旧后)

应纳所得税额

平均年限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数总和法

平均年限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数总和法

平均年限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数总和法

2012年

150

28.8

60

48

121.2

90

102

30.3

22.5

25.5

2013年

150

28.8

36

38.4

121.2

114

111.6

30.3

28.5

27.9

2014年

150

28.8

21.6

28.8

121.2

128.4

121.2

30.3

32.1

30.3

2015年

150

28.8

13.2

19.2

121.2

136.8

130.8

30.3

34.2

32.7

2016年

150

28.8

13.2

9.6

121.2

136.8

140.4

30.3

34.2

35.1

合计

750

144

144

144

606

606

606

151.5

151.5

151.5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折旧方法每年计提的折旧额不同,每年的纳税有差异,但所计提的折旧总额是相等的,在资产整个使用期间应纳所得税额总额相同,从几种折旧方法对比可以看出,运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每期计提的折旧额是相等的,对所得税的影响一样;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每期计提的折旧额呈现逐渐递减,相应应纳所得税呈现逐年递增,可以看出采用加速折旧法有利于资产更新,也可以使企业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

   表3: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纳税负担影响对比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

折旧年度

应纳所得税额

折现系数(10%)

应纳所得税额的现值

平均年限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数总和法

平均年限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数总和法

2012年

30.3

22.5

25.5

0.909

27.54 

20.45 

23.18 

2013年

30.3

28.5

27.9

0.826

25.03 

23.54 

23.05 

2014年

30.3

32.1

30.3

0.751

22.76 

24.11 

22.76 

2015年

30.3

34.2

32.7

0.863

26.15 

29.51 

28.22 

2016年

30.3

34.2

35.1

0.621

18.82 

21.24 

21.80 

合计

151.5

151.5

151.5

——

120.29 

118.85 

119.00 

由表3 可以看出,不同折旧方法最后的应纳所得税总额相等,但是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双倍余额递减法现值最小,年数总和法次之,平均年限法应纳所得税现值最大,因此企业应尽量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以实现税负最轻。

(二)存货的计价方法选择

企业采用不同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计算出的发出存货成本不同,对应的应纳所得税额也不一样,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主要有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四种,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选择能够使发出存货成本加大的计价方法,以增加销货成本,减少存货销售的利润,减轻企业的税负。一般而言,在企业进货价格呈上升趋势时,应当采用加权平均法,可以平衡由物价上涨带来的成本费用的增加。在进货价格呈下降趋势时,最佳方案是采用先进先出法。

【例5】假定宏达公司2012年3月份存货的购销情况如下:

存货成本计价表

时间

购入

销售

结存

数量

(件)

单位成本

(万元/件)

数量

(件)

单位成本

(万元/件)

数量

(件)

单位成本

(万元/件)

3月1日

100

3

3月5日

400

3.5

500

3月10日

600

4

1100

3月12日

1000

100

3月20日

650

4.5

750

3月22日

500

250

合计

1650

1500

其中3月12日售价为5.5万元/件,3月22日售价为7万元/件

方案一:采用先进先出法:

    销售收入=1000×5.5 + 500×7=9000(万元)

    销售成本=100×3 + 400×3.5 + 600×4 + 400×4.5 = 5900(万元)

    销售利润=9000—5900=3100(万元)

方案二: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销售收入=1000×5.5 + 500×7=9000(万元)

    月末平均单位成本(万元/件)

    销售成本=1500×4.0143=6021.45(万元)

    销售利润=9000—6021.45=2978.55(万元)

方案三: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

销售收入=1000×5.5 + 500×7=9000(万元)

3月5日购入400件后,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为(万元/件)

3月10日购入600件后,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为(万元/件)

3月12日发出存货成本=1000×3.7273=3727.3万元

3月20日购入650件后,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为(万元/件)

3月22日发出存货成本=500×4.3969=2198.45万元

销售成本=3727.3+2198.45=5925.75万元

销售利润=9000—5925.75=3074.25(万元)

该企业进货价格呈上升趋势,方案二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销货成本最高,销售利润最低,应纳企业所得税额最少。

【参考文献】:

[1] 支雪娥,关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财会月刊[J],2012.1.中

[2]康娜,浅析企业所得税扣除项目纳税筹划,会计之友[J],2012.2.上

[3]曹林琳 胡胜娟,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探讨,财会 [J],2011.11.中

关键字: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