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规范备课”的反思
作者:康旭成来源:原创日期:2013-04-24人气:1033
一、对备课的反思
课究竟应该怎样备,教案应该怎样写,众说纷纭。我认为,教案具有“四点”特性,即“弱点”、“难点”、“盲点”和“焦点”。说它是弱点,是因为新教师尽管在实习阶段备过课,讲过课,但那往往是很粗浅的,它与我们的实际教学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它是我们新教师的弱点。说它是难点,是说课应该怎样备,备课主要解决哪些问题,怎样备课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富有特色,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培养,这些都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说它是盲点,是在现实教学中有很多疑惑:比如课堂上是否一定要按照事先备好的课讲下去?如果一边看教案,一边讲课,效果一定好吗?不少教案是形式主义的“应查”教案,这样的教案既浪费时间,实用性又差。说它是焦点,是指在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深化的今天,过去很多严格的教学管理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条条框框的束缚、程序化的检查方式,严重挫伤了教师改革创新的热情,教师尚且如此,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如何培养呢?因此,对教案的思考成为教育关注的焦点。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备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备课愈充分,课堂上就愈得心应手,教学效果就愈好,否则课堂上要么照本宣科,讲不清道理,要么毫无章法,颠三倒四,分不清主次。所以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课前准备——备课.
二、备课前应理清的几种关系
1.“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教材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质量要求的内容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改“教学大纲”为“课程标准”的意义在于引导教师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唤起教学活动的“目标”意识,反对“教总比不教好,教多总比教少好,教的越多越好”的经验主义做法。教材又分很多种,譬如教科书教材,音像教材,图书教材等等,当然,教科书教材系列为主体。教科书是在学科课程的范畴之中系统编制的教学用书。明确了两者的关系,我们就能够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总体要求出发来研究教材,明确所教内容在整体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宏观和微观教材结合起来研究,而不是孤立地、割裂地看待任何一部分知识。
2.“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的实际,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教育部部长周济讲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这就是教育过程的双主体理论。教学过程也不例外,教学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落实双基(数学科称为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培养能力。
3.“讲”与“练”的关系。讲与练不仅要从方法上考虑,还要从内容上进行适当的筛选。哪些内容宜于讲,哪些内容由学生自己看,哪些内容应重点强调,要分清主次。在此基础上,再考虑用什么方法讲、用什么方法练。在内容安排上要注意学科特点及逻辑关系,方法上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统筹安排每节课讲与练的分量。
4.“难”与“易”的关系。(这是相对的)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来自于不同层面;有来自教材的难点;有来自于学生的难点;也有来自于教师的难点。教材之所以难,是因为内容抽象;隐含条件不易发现;问题本身复杂,寻找规律困难;内容相近,容易混淆等。对于不同班级、不同学生,所谓的难点不一定相同,这主要是他们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决定。有些教材内容本身不难,但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而感到困难,那它就是难点,因此要求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实情,制定科学而又符合实际的施教方案。除此之外还有来自教师自身的难点:这是由教师的业务水平,教材深度的调控,教学策略的筛选,组织教学的优劣等因素的差异决定的。比如,有的教师总感到教材很容易,似乎找不出难点,于是很简单的去处理教材,可往往让学生总也不明白。
5.“解题方法”与“思维方法”的关系。华罗庚有句名言:“学数学不做习题,等于入宝山而空返。”说的就是解题的重要性,特别是例、习题的教学。不少老师总是面面俱到,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安排测练,从中总结解题规律,让学生在单纯的识记环节上循环往复,可往往事与愿违、事倍功半,一旦题型有所变化,不少学生就找不到解题的思路,检测的结果很难与我们的期望相匹配。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我们恰恰把核心部分——思维方法训练忽略了。那么什么是最好的方法?我们说,教材中定理证明、例题解答中提供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也就是通性通法。关键要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只有有计划的“练”,全方位的“思”,多问几个为什么,才会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三、讲课并不意味备课的结束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素质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知道,一堂课并不一定沿着你事先设计的渠道运行,有许多动态生成的东西,哪些是你事先没有想到的?你的失误是什么?你的成功之处是什么?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过哪些具有独特的解题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样一道例题和习题,学生给出的解答有可能比我们提供给学生的方法更好。所有的这些你在课后是否及时的充实到你的教案当中?要知道,一份教案的完善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成长历程.让我们都做教学上的有心人。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课程设计讲究艺术,语言表达讲究艺术,板书设计讲究艺术。但它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许许多多的个案总是在发生后才发现我们的不足,但是我们就是在这无数个遗憾的追求过程中,转变着我们的教学理念和应对策略,磨炼着自己,充实着自己,在新的课程环境下不断地塑造着自己的新角色。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