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复习策略刍议
作者:陈大民来源:原创日期:2013-04-28人气:705
一、依“标”靠“本”,夯实基础,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和教材既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又是衡量日常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尺.近几年的数学中考试题,多取材于《标准》和教材中的原型,也就是说,《标准》和教材才是编拟中考数学试题真正的“源题”.因此,教学要紧扣《标准》,回归教材,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抓好学生的基础训练,而学生的基础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方面,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真正让学生落实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落实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落实对基本方法的掌握,落实对基本思想的领悟,落实对基本技能的应用,落实对数学能力的提高,克服追求“高、精、尖”,使大部分学生失去信心的现象,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把“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学习自主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体会数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到“有趣、高效”,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唯有这样,教学和复习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重视通性通法,加强变式训练
数学学习贯穿着两条主线,即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通性通法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更贴近学生的认识水平,符合常人的思维习惯,同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复习时,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通性通法,并灵活应用;而对那些适用面窄,局限性大的特殊技巧应予以淡化,以免削弱对通性通法的训练.中考试卷中的新题型只是考查的载体,不能将新题型的复习游离于通性通法之外,应重视“选题”和“变式训练”,通过不同的试题达到不同的功效,通过变式训练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知识,掌握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精选的例题、习题既要能体题通性通法,即包含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又要有适量的“难、新、活、宽”的题目,做到难而不怪、新而不奇、活而不乱、宽而不偏.三、理清网络,整体把握知识的结构体系
由于《数学课程标准》下的数学知识的教学是螺旋上升的,知识
相对分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性掌握不够,这就要求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时,要切实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重视“三基”与应用,打破章节、学科的界限,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形成系统,并构建合理的知识网络结构体系,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迁移能力.如图形的变换知识网络结构可归纳如下。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