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理想信念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分析——中州学刊
作者:中州期刊www.zzqklm.com来源:转载日期:2013-07-15人气:2148
信仰,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作为一种文化心理现象,也作为一种终极关怀机制,总是要受到特定时代和社会发展总体状况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在部分党员中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倾向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概括起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因素:党在长期执政中存在的消极现象影响了党员理想信念忠诚度。我们党长期处于执政地位和和平环境,而且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党员队伍和党自身状况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由此带来的党员利益诉求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凝聚力。调查显示,就入党动机方面,有43.6%的党员选择“既可以为党和人民工作,也有利于个人发展”,2.6%的党员选择“好找工作,赶时髦”,1%的党员选择“可为自己和家人谋取好处”,0.8%的党员选了“其他”。这表明,有不少人存在着入党动机不纯的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好思想入党的问题。长期的执政地位,使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产生骄傲松懈情绪,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着当官为发财、为民服务留余力、为群众办事图回报、工作讲私心等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贪污腐化的思想,只看到入党做官的好处,看不到背后的挑战和危险,只想从执政地位获得好处,不愿尽义务作贡献,与党的理想、宗旨格格不入。
2.利益因素:市场经济的利益观念对党员干部思想造成强烈冲击。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经济人”观念、“普世价值观”顺势进入人的信仰层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念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的同时,也导致不少人对意识形态问题普遍采取淡化的态度,导致部分党员的思想观念特别是利益观、价值观由单一趋向多样;多种经济成分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的社会分化和贫富差距急剧拉大,以及社会存在的社会失衡、诚信缺失和情绪不满现象,引发了一些人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质疑和动摇。
3.体制因素:社会公平正义的部分缺失和制度的不完善弱化了党员理想信念的坚定性。部分党员对于近些年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和体制改革不到位带来的问题,如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房价过高、分配不公、腐败等,产生了理论上的困惑,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社会政治态度。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部分党员本身就是这种不公平现象的“受害者”,例如下岗职工党员、农村贫困党员及老弱病残党员等,他们有的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辛勤工作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到头来却生活窘迫,难免会产生悲观失望情绪,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负面影响极大。其二,即使是部分“受益者”党员干部,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使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模糊认识。这种思想状况的存在,直接导致了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放松思想改造,不能严以律己,最终背离了党的理想和目标。
4.环境因素:世界经济政治的新发展使党员理想信念受到冲击。其一,资本主义的改良和进步使社会主义优越性遇到新挑战。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资本主义通过自我调整改良,赢得了较长时期的稳定和繁荣,不但没有出现“垂死”的迹象,反而呈现出稳定的发展势头:以科学技术为象征的社会生产力得到长足发展;现代股份公司、跨国公司的飞速发展,国家行政的参与和干预,缓解了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工人持股”和“工人参与管理”等改良主义措施,普遍建立了比较系统、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资本主义昔日的“劳资两大阵营”尖锐对峙、阵线分明的情况复杂化、模糊化了。与资本主义发展新变化遥相呼应的是,西欧的一些社会民主党在经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沉寂之后,在对社会民主主义的反思、改革、转型中重新走上历史舞台,出现了国际社会所称的社会民主主义的“神奇回归”现象。面对资本主义的这些新发展、新变化及民主社会主义现象的“神奇回归”,我们虽然已经改变了主观臆想式的、教条式的观察问题的方式,已经能够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承认、正视资本主义的这些新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少数单位的党员思想教育中,还不能引导党员干部正确认识这些新变化,因此造成部分党员的错误认识。其二,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改革开放30多年来,西方的一些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纷纷涌入国门,西方敌对势力也加紧向社会主义中国推销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意识形态渗透。那些大量输入的书刊、影视等精神文化产品,体现着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观、人权观、价值观,充斥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这些思想文化不可避免地“侵袭”、“毒化”和影响着人们也包括党员的思想。
5.教育因素: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陈旧,跟不上时代要求。党员教育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通过调查了解,有23.4%的党员认为“基层党组织重视程度不够”,64.1%的党员认为“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58.2%的党员认为“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现实性”。基层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反映为“三多三少”:理论说教多,交流互动少;概念性东西多,深层次分析少;流于形式多,解决实际问题少。有很多基层党务工作者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这四个直接影响党员干部思想活动的重大问题,不能从思想上政治上进一步取得科学认识并作出正确回答,致使部分党员对社会发展的规律缺乏正确认识,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缺乏科学的分析,因而对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前途和命运产生怀疑。
1.内部因素:党在长期执政中存在的消极现象影响了党员理想信念忠诚度。我们党长期处于执政地位和和平环境,而且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党员队伍和党自身状况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由此带来的党员利益诉求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凝聚力。调查显示,就入党动机方面,有43.6%的党员选择“既可以为党和人民工作,也有利于个人发展”,2.6%的党员选择“好找工作,赶时髦”,1%的党员选择“可为自己和家人谋取好处”,0.8%的党员选了“其他”。这表明,有不少人存在着入党动机不纯的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好思想入党的问题。长期的执政地位,使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产生骄傲松懈情绪,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着当官为发财、为民服务留余力、为群众办事图回报、工作讲私心等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贪污腐化的思想,只看到入党做官的好处,看不到背后的挑战和危险,只想从执政地位获得好处,不愿尽义务作贡献,与党的理想、宗旨格格不入。
2.利益因素:市场经济的利益观念对党员干部思想造成强烈冲击。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经济人”观念、“普世价值观”顺势进入人的信仰层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念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的同时,也导致不少人对意识形态问题普遍采取淡化的态度,导致部分党员的思想观念特别是利益观、价值观由单一趋向多样;多种经济成分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的社会分化和贫富差距急剧拉大,以及社会存在的社会失衡、诚信缺失和情绪不满现象,引发了一些人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质疑和动摇。
3.体制因素:社会公平正义的部分缺失和制度的不完善弱化了党员理想信念的坚定性。部分党员对于近些年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和体制改革不到位带来的问题,如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房价过高、分配不公、腐败等,产生了理论上的困惑,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社会政治态度。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部分党员本身就是这种不公平现象的“受害者”,例如下岗职工党员、农村贫困党员及老弱病残党员等,他们有的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辛勤工作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到头来却生活窘迫,难免会产生悲观失望情绪,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负面影响极大。其二,即使是部分“受益者”党员干部,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使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模糊认识。这种思想状况的存在,直接导致了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放松思想改造,不能严以律己,最终背离了党的理想和目标。
4.环境因素:世界经济政治的新发展使党员理想信念受到冲击。其一,资本主义的改良和进步使社会主义优越性遇到新挑战。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资本主义通过自我调整改良,赢得了较长时期的稳定和繁荣,不但没有出现“垂死”的迹象,反而呈现出稳定的发展势头:以科学技术为象征的社会生产力得到长足发展;现代股份公司、跨国公司的飞速发展,国家行政的参与和干预,缓解了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工人持股”和“工人参与管理”等改良主义措施,普遍建立了比较系统、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资本主义昔日的“劳资两大阵营”尖锐对峙、阵线分明的情况复杂化、模糊化了。与资本主义发展新变化遥相呼应的是,西欧的一些社会民主党在经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沉寂之后,在对社会民主主义的反思、改革、转型中重新走上历史舞台,出现了国际社会所称的社会民主主义的“神奇回归”现象。面对资本主义的这些新发展、新变化及民主社会主义现象的“神奇回归”,我们虽然已经改变了主观臆想式的、教条式的观察问题的方式,已经能够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承认、正视资本主义的这些新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少数单位的党员思想教育中,还不能引导党员干部正确认识这些新变化,因此造成部分党员的错误认识。其二,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改革开放30多年来,西方的一些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纷纷涌入国门,西方敌对势力也加紧向社会主义中国推销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意识形态渗透。那些大量输入的书刊、影视等精神文化产品,体现着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观、人权观、价值观,充斥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这些思想文化不可避免地“侵袭”、“毒化”和影响着人们也包括党员的思想。
5.教育因素: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陈旧,跟不上时代要求。党员教育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通过调查了解,有23.4%的党员认为“基层党组织重视程度不够”,64.1%的党员认为“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58.2%的党员认为“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现实性”。基层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反映为“三多三少”:理论说教多,交流互动少;概念性东西多,深层次分析少;流于形式多,解决实际问题少。有很多基层党务工作者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这四个直接影响党员干部思想活动的重大问题,不能从思想上政治上进一步取得科学认识并作出正确回答,致使部分党员对社会发展的规律缺乏正确认识,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缺乏科学的分析,因而对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前途和命运产生怀疑。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