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时间维度视角下创业行为的动态特征——实证检验

作者:闫丽平来源:原创日期:2013-07-31人气:517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是本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和相关系数矩阵。
从表1可以看出,创业者先前经历中教育经历、创业经历、产业经历与行为速度、行为集中度的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创业机会属性中产品创新与行为速度(P<0.05)、技术创新与行为速度(P<0.01)负相关;产品创新与行为集中度(P<0.10)、技术创新与行为集中度(P<0.01)负相关;而市场创新与行为速度、行为集中度的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本研究中,自变量产品创新的测度采取两个问题项量表的形式,需要通过因子分析对于数据进行简化,还需要通过信度与效度检验以确定测量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两个条目的充分性检验KMO值为0.500,Bartlett检验中近似卡方值为23.435(df值为1,p值为0.000),说明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本研究按照因子特征值大于1、主成分法、正交方差最大法旋转提取公因子,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了63.317%,产品创新因子的Cronbach’s α值为0.416,本研究量表的信度可信。
(二)创业者先前经历与创业行为的直接效应检验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来检验创业者先前经历与创业行为的直接效应,其中,模型1、模型2是针对行为速度的回归结果,模型3、模型4是针对行为集中度的回归结果。具体分析结果见表2。
模型2显示,教育经历、创业经历、产业经历与行为速度的回归系数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水平;表明教育经历、创业经历、产业经历与行为速度的关系均不显著,假设1a、假设1b、假设1c均未得到支持;假设1未得到支持。
模型4显示,教育经历与行为集中度的回归系数为-0.057,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水平,表明教育经历与行为集中度之间无显著关系,假设2a未得到支持;创业经历与行为集中度的回归系数为0.098(P<0.10),与假设2b方向相反,表明创业经历与行为集中度正相关,即创业经历越丰富,创业行为集中度越高,即假设2b得到负向支持;产业经历与行为集中度的回归系数为-0.090(P<0.10),表明产业经历与行为集中度负相关,即产业经历越丰富,创业行为集中度越低,假设2c得到支持;总之,假设2得到部分支持。
(三)创业机会属性与创业行为的直接效应检验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来检验创业机会属性与创业行为的直接效应。具体分析结果见表3、表4,表3是针对行为速度的回归结果,表4是针对行为集中度的回归结果。
表3模型2显示,产品创新与行为速度的回归系数为-0.093(P<0.10),表明产品创新与行为速度负相关,即产品创新程度越高,创业行为速度越慢,假设3a得到支持。模型3显示,技术创新与行为速度的回归系数为-0.148(P<0.01),表明技术创新与行为速度负相关,即技术创新程度越高,创业行为速度越慢,假设3b得到支持。模型4显示,市场创新与行为速度的回归系数为-0.025,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水平,表明市场创新与创业行为速度关系不显著,假设3c未得到支持。总之,假设3得到部分支持。
表4模型2显示,产品创新与行为集中度的回归系数为-0.072,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水平,表明产品创新与行为集中度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假设4a未得到支持;模型3显示,技术创新与行为集中度的回归系数为-0.213(P<0.01),表明技术创新与行为集中度负相关,即技术创新程度越高,创业行为集中度越低,假设4b得到支持。模型4显示,市场创新与行为集中度的回归系数为-0.090(P<0.10),表明市场创新与行为集中度负相关,即市场创新程度越高,创业行为集中度越低,假设4c得到支持。总之,假设4得到部分支持。
(四)数据分析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创业者先前经历与创业行为速度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假设1未得到支持。这与本文的预期不同。对结果进行分析,本文作者认为原因可能有以下三方面:第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创业者先前经历中所蕴含的知识的转化能力可能不足。第二种可能的原因在于机会成本的存在。先前经历越丰富,机会成本越高,创业者对新企业的未来绩效要求越高,导致对创业行为速度可能不会有明显作用甚至产生负作用。第三种可能的原因在于创业者先前经历所累积的知识产生固化作用,阻碍了创业行为速度。
创业者先前教育经历与创业行为集中度之间为负向关系,但并不显著,假设2a未得到支持;创业者先前创业经历与创业行为集中度之间为正向的显著的相关关系,假设2b得到负向支持,与理论假设的方向恰恰相反;创业者先前产业经历与创业行为集中度之间为负向显著的相关关系,假设2c得到支持。教育经历与创业行为集中度关系不显著,原因可能在于教育经历属于通用性人力资本,创业者接受的即使是与本专业相关的教育,仍然存在知识不匹配的问题,可能与创业实践存在一定的脱节,创业教科书强调财务预算、计划,而创业实践则更看重合法化的知识,如何与供应商建立联系与信任,等等。创业经历与创业行为集中度呈正相关关系,这超乎本文的理论预期。作者认真思考后认为这可能源于创业经历的成功或失败对于下一次创业的影响机制不同。有成功经历的创业者,容易导致认知偏见与盲目创业,主要表现在过度自信和控制错觉。创业者的认知偏见使得创业者对成功自鸣得意,而缺乏深谋远虑,在创业行为开展过程中行为表现往往缺乏系统性管理,产生跨越式发展,忽略了创业行为的内在一般规律性。对于曾有失败经历的创业者而言,创业者常常会刻意改变原有模式下的决策或行为模式,导致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间断性,行为开展的变动幅度较大,具体表现为创业行为集中度较高。产业经历与创业行为集中度呈负相关关系,印证了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
本研究对创业机会属性与行为速度的直接效应进行了考察,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假设3获得部分支持。创业机会的产品创新程度与创业行为速度之间负相关,假设3a得到支持;创业机会的技术创新程度与创业行为速度之间负相关,假设3b得到支持;创业机会的市场创新程度与创业行为速度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假设3c未得到支持。市场创新与创业行为速度之间关系不显著,反映出市场创新与行为速度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市场层面是基于宏观视角下的分析,其系统内部间各种要素更为复杂,可能外部环境、政策制定对市场机会开发整体速度的影响并不如微观层面的因素更为直接。另外,当创业者感知到未开发的新市场机会时,为把握先机,更可能积极主动地动员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投入到创业过程中,尽快将创意转化成现实的产品或服务,满足市场上的供需平衡,实现开发机会的潜在价值。
本研究对创业机会属性与行为集中度的直接效应进行了考察,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假设4获得部分支持。创业机会的产品创新程度与创业行为集中度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假设4a未得到支持;创业机会的技术创新程度与创业行为速度之间负相关,假设4b得到支持;创业机会的市场创新程度与创业行为集中度之间负相关,假设4c得到支持。产品创新性与创业行为集中度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与本研究的预期不符,其中的原因在于,产品创新更多地体现在微观层面,创业者或新生企业层面。在一个相对较小的系统内,创新必然会打破原有的状态,带来系统的混乱,否则不可能实现创新。这种情况可能引发创业过程中小幅度的不平衡,显现出创业行为开展的波折。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CPSED三轮调查数据,选择处于创建过程中的新生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时间维度视角下创业行为的动态特征规律及形成机理,本研究有两点重要发现:(1)本研究发现创业者先前经历能够直接影响创业行为的选择与决策,但影响机制却并不相同。结论表明,创业者先前创业经历与创业行为集中度之间为正向显著的相关关系,创业者先前产业经历与创业行为集中度之间为负向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创业者先前经历所蕴含的知识属性并不相同,因此,对外在化的创业行为的选择与决策影响力不同。(2)本研究提出创业机会的创新程度在创业行为选择与决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结果大部分支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具体而言,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与行为速度负相关;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与行为集中度负相关。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理论价值体现在基于关键要素的视角,探讨创业者先前经历和创业机会属性对创业行为的驱动与决定作用,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与信服力,同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本研究着重于考察创业行为的动态特征,有助于挖掘创业过程的动态演化的形成及内在机理,丰富创业理论。实践意义在于促进探索在政策层面上如何甄别和设计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机制,如何筛选和引导创新程度高的高成长潜力的创业项目开发。
本研究在得到一些有启发性的研究结论的同时,也难免有其局限性。本研究以行为速度、行为集中度来表征创业行为的时间动态特征,还不能涵盖创业过程复杂动态的全部内涵,如何深层次挖掘与探析创业过程本质的研究还有待继续深化。测量方法需要其他的调研手段相互验证与补充,样本结构仍需要进一步优化。这些研究的不足,同时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Bird,B. J.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M]. Glenview,Ⅱ.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1989.
[2]Gartner,W. B.,Bird,B. J.,and Starr,J. A. Acting as If:Differentiating Entrepreneurial from Organizational Behavior[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2,16(3):13-32.
[3]Barney,J. B.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 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1):99-120.
[4]Barringer,B. R.,Jones,F. F.,and Neubaum,D. O. A Quant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pid-Growth Firms and Their Founder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5,20(5):663-687.
[5]Alvarez,S. A.,and Barney,J. B. Organizing Rent Generation and Appropriation:Toward a Theory of the Entrepreneurial Theory Firm[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4,19(5):621-635.
[6]Shane,S.,& Stuart,T. Organizational Endowment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University Startups[J]. Management Science,2002,48(1):154-170.
[7]Sarasvathy,S. Causation and Effectuation:Toward a Theoretical Shift from Economic Inevitability to Entrepreneurial Contingenc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1,26(2):243- 263.
[8]Gist,M. E.,Mitchell,T. R. Self-efficacy: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Its Determinants and Malleabilit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2,17(2):183-211.
[9]Reuber,A. R.,and Fischer,E. Understanding the Consequences of Founders’ Experience[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1999,37(2):30-45.
[10]Gifford,S. Alloc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Atten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1992,19 (3):265-284.
[11]Shane,S.,& Stuart,T. Organizational Endowment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University Start-ups[J]. Management Science,2002,48(1):154-170.
[12]Eisenhardt,K. M.,& Schoonhoven, C. Organizational Growth:Linking Founding Team,Strategy,Environment,and Growth among U.S. Semiconductor Ventures,1987-1988[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0,35(3):504-529.
[13]Saemundsson,R.,and Lindholm Dahlstrand,A. How Business Opportunities Constrain Young Technology-Based Firms from Growing into Medium-Sized Firms[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5,24(2):113-129.
[14]Powell,W.W.,Koput,K. W.,Smith,D. L. Inter-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the Locus of Innovation:Networks of Learning in Biotechnology[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6,41 (1):116-145.
[15]Honig,B.,Davidsson,P.,& Karlsson,T. Learning Strategies of Nascent Entrepreneurs. In Sanchez,R. and Heene,A. (Eds.),Research in Competence-based Management. Oxford U.K.:Elsevier,2005:67-88.
[16]Read,S.,Song,M.,and Smit,W. A Met A-Analytic Review of Effectuation and Venture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9,24(6):573-587.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