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提升大学生诚信意识
作者:于丹丹、王玮来源:原创日期:2013-11-04人气:1191
大学生大学校园诚信诚实守信,是古老的伦理道德规范,是道德建设之基石,是最根本的道德原则和品质,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支撑和标志。“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等古训,已将诚信深深融入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血液里。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总体良好,但是,社会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些人中还有市场,少数人思想混乱,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损害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由此,我们在大学校园中能够看到这些不同程度的诚信失范现象:一是屡禁不止的考试作弊;二是恶意拖欠学费、助学贷款;三是为得到助学金谎报家庭情况;四是作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五是求职时虚夸造假;六是轻易与用人单位毁约等等。显然,一部分同学的诚信失范必然影响到了周围的同学,影响着整个大学校园的诚信氛围。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进一步加强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丰富大学生思想道德境界,提升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革除当前大学生道德缺失底线失守的问题,弘扬诚信文化,建立诚信校园,培育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倡导诚信、文明、和谐、向上的教育理念,是我们当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做好师德培育工作,打造和谐诚信校园
胡锦涛曾说“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古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教育人的,如果本身不诚信,说话就没有力量,甚至学生还会自觉而不自觉的模仿。只有教师本身诚信,才能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对此,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揭露打击学术腐败,重塑学术正义,为大学生树立诚信榜样。教师是“传道、解惑、授业”的人,是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者,是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率先做到。因此,应将诚信教育列为师德教育的首要内容,建设一支学术作风正派,教学科研能力过硬的高校教师,才能真正搞好大学生诚信教育。
对于专业课教师而言,要把所教授的专业课与大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德育工作与专业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把诚信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上培养大学生诚信的品质。对于管理教师而言,尤其是辅导员老师,要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与中华民族崇尚诚信的优良美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处理学生事务时,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加大教育力度,构筑诚信理念,在校园里营造良好的诚信意识氛围。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学生诚信理念
中华民族是古老的礼仪之邦,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项基本规范。中国历代思想家都非常重视诚信,崇尚诚实无欺,言行相符。孔子就认为“信以成之,君子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胡锦涛说“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他强调“同学们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开展诚信文化活动,是我们当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不可缺少的培育阵地。
归属于道德范畴之内的诚信意识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抑恶扬善中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诚实守信内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守信才能成为自觉的行为。我们要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工程”,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等学校思想阵地,唱响时代主旋律,把中华民族崇尚诚信的传统美德融入其中,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如“诚信宣誓”“诚信主题班会、诚信征文、诚信演讲等活动”)加大诚信教育力度,培育诚信理念,使诚信理念在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条件下闪出新的亮点。培育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的良好校园风气,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全面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进一步加强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丰富大学生思想道德境界,提升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革除当前大学生道德缺失底线失守的问题,弘扬诚信文化,建立诚信校园,培育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倡导诚信、文明、和谐、向上的教育理念,是我们当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做好师德培育工作,打造和谐诚信校园
胡锦涛曾说“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古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教育人的,如果本身不诚信,说话就没有力量,甚至学生还会自觉而不自觉的模仿。只有教师本身诚信,才能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对此,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揭露打击学术腐败,重塑学术正义,为大学生树立诚信榜样。教师是“传道、解惑、授业”的人,是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者,是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率先做到。因此,应将诚信教育列为师德教育的首要内容,建设一支学术作风正派,教学科研能力过硬的高校教师,才能真正搞好大学生诚信教育。
对于专业课教师而言,要把所教授的专业课与大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德育工作与专业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把诚信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上培养大学生诚信的品质。对于管理教师而言,尤其是辅导员老师,要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与中华民族崇尚诚信的优良美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处理学生事务时,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加大教育力度,构筑诚信理念,在校园里营造良好的诚信意识氛围。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学生诚信理念
中华民族是古老的礼仪之邦,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项基本规范。中国历代思想家都非常重视诚信,崇尚诚实无欺,言行相符。孔子就认为“信以成之,君子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胡锦涛说“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他强调“同学们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开展诚信文化活动,是我们当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不可缺少的培育阵地。
归属于道德范畴之内的诚信意识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抑恶扬善中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诚实守信内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守信才能成为自觉的行为。我们要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工程”,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等学校思想阵地,唱响时代主旋律,把中华民族崇尚诚信的传统美德融入其中,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如“诚信宣誓”“诚信主题班会、诚信征文、诚信演讲等活动”)加大诚信教育力度,培育诚信理念,使诚信理念在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条件下闪出新的亮点。培育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的良好校园风气,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全面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