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境为高中历史教学增光添彩
作者:蒋浩来源:原创日期:2013-12-23人气:906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历史教学情境的方法,将历史史实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手段展现出来,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可以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变成学生能够感知的历史形象,缩短与历史现象的时空距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用文字史料创设教学情境
人教版历史教科书用“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学思之窗”等版块,以生动有趣的内容赋予历史教科书鲜活的一面,对教科书的重难点进一步深化、拓展,使教科书的线索更加清晰。例如在必修1第7课介绍英国君主立宪制时,利用“学思之窗”中介绍《权利法案》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议会的权利发生了变化,获得了立法权、征税权和选举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得出结论:《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和议会互换地位,发生了质变,由国王的议会变为议会的国王,英国实现了由人治到法治。通过这样的史料情境的设置,指导学生掌握《权利法案》对英国的影响,进一步突破了教学难点。当然在选择史料时,教师要注意史料必须正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背离作者本意;史料的选择应该围绕教材重点、难点来选取,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史实的理解和把握;还应注重史料类型的多样性,尽可能选择不同种类的史料,这样既可以了解不同史料的价值,同时也能关注不同类型史料之间的关系,了解多重印证这一史学方法。同时,史料的选择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论水平,不能选择学生不理解的,也不能选择学生不感兴趣的。
二、用历史插图创设教学情境
历史插图是历史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用性极强的直观教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师生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历史插图主要有四类:历史情节图、历史地图、历史文物图和历史人物图。历史情节图是展示重大事件高潮或关键时刻的景观,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当时场景产生切实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例如在介绍必修1《抗日战争》历史时,教师向学生展示“日军在入侵前和家人在一起”和“日军屠杀中国人后的狰狞面目”两幅图片,通过鲜明的对比,充分反映出日本侵略军的两面性:一是在侵略战争前与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情景,一面是屠杀中国人后得意的样子,好似丧心病狂的恶魔。图片传递给人们的直观感受很明显,反映出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为反人类的兽性,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关于历史地图,梁启超曾说:“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由此可见,掌握历史空间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关系时,我选择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形势示意图:第一步通过地图使学生清晰地掌握侵略的入侵路线,了解战争的经过;第二步通过地图了解两次鸦片战争分别开设的通商口岸,分析开设的通商口岸的特点:第一次鸦片战争通商口岸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已经深入到长江流域,深入到中国内地;第三步把这些特点与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学生进一步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的继续和扩大。这样,原本静态的历史地图,被一点点地激活,形成动态的立体的历史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在观察历史地图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如学习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教师可以选用历史文物图,向学生展示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历程,使学生认识各类瓷器的特点。在学习解放战争的时候,向学生展示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的合影,指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们会在一起合影,为讲述重庆谈判埋下伏笔。
三、用影像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还可以运用影像资料来激励学生的兴趣。影像资料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一体化,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缩短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让学生眼观景而心生情。例如我们运用影像资料讲述战争,克服了单纯语言讲述的“苍白性”,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介绍日本明治维新时,可以向学生展示纪录片《大国崛起》的相关视频;在介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择取电影《列宁在1918》中的镜头:红军战士瓦西里在押送粮食回到彼得格勒后,自己却因饥饿而昏倒了,从而再现当时苏俄粮食短缺的情况,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讲解打下铺垫。当然,对电影、电视等文学艺术作品来说,虚构和夸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将这类作品用作历史教学资料时,一要把握好量,不能过多过滥,二要引导学生甄别,从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四、用生活实践创设情境
华罗庚说过:“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在历史教学中,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让学生明白历史不是枯燥、无用的,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走近历史、亲近历史、感悟历史。为此,教师应该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来创设生活情境。例如以“2008奥运”“天宫一号”等词语,这就是走生活化道路立意历史的主题,让学生既亲切又感动。再如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向学生介绍残疾女孩金晶誓死捍卫火炬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是深厚牢固的,分裂势力不得人心,是注定要失败的。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的创设生活情境,能使历史教学更具现代气息,满足了高中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心理需要。同时,古今一炉使历史披上当代的嫁衣,更加闪耀出时代的光彩。
一、用文字史料创设教学情境
人教版历史教科书用“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学思之窗”等版块,以生动有趣的内容赋予历史教科书鲜活的一面,对教科书的重难点进一步深化、拓展,使教科书的线索更加清晰。例如在必修1第7课介绍英国君主立宪制时,利用“学思之窗”中介绍《权利法案》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议会的权利发生了变化,获得了立法权、征税权和选举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得出结论:《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和议会互换地位,发生了质变,由国王的议会变为议会的国王,英国实现了由人治到法治。通过这样的史料情境的设置,指导学生掌握《权利法案》对英国的影响,进一步突破了教学难点。当然在选择史料时,教师要注意史料必须正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背离作者本意;史料的选择应该围绕教材重点、难点来选取,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史实的理解和把握;还应注重史料类型的多样性,尽可能选择不同种类的史料,这样既可以了解不同史料的价值,同时也能关注不同类型史料之间的关系,了解多重印证这一史学方法。同时,史料的选择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论水平,不能选择学生不理解的,也不能选择学生不感兴趣的。
二、用历史插图创设教学情境
历史插图是历史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用性极强的直观教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师生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历史插图主要有四类:历史情节图、历史地图、历史文物图和历史人物图。历史情节图是展示重大事件高潮或关键时刻的景观,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当时场景产生切实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例如在介绍必修1《抗日战争》历史时,教师向学生展示“日军在入侵前和家人在一起”和“日军屠杀中国人后的狰狞面目”两幅图片,通过鲜明的对比,充分反映出日本侵略军的两面性:一是在侵略战争前与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情景,一面是屠杀中国人后得意的样子,好似丧心病狂的恶魔。图片传递给人们的直观感受很明显,反映出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为反人类的兽性,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关于历史地图,梁启超曾说:“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由此可见,掌握历史空间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关系时,我选择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形势示意图:第一步通过地图使学生清晰地掌握侵略的入侵路线,了解战争的经过;第二步通过地图了解两次鸦片战争分别开设的通商口岸,分析开设的通商口岸的特点:第一次鸦片战争通商口岸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已经深入到长江流域,深入到中国内地;第三步把这些特点与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学生进一步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的继续和扩大。这样,原本静态的历史地图,被一点点地激活,形成动态的立体的历史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在观察历史地图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如学习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教师可以选用历史文物图,向学生展示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历程,使学生认识各类瓷器的特点。在学习解放战争的时候,向学生展示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的合影,指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们会在一起合影,为讲述重庆谈判埋下伏笔。
三、用影像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还可以运用影像资料来激励学生的兴趣。影像资料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一体化,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缩短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让学生眼观景而心生情。例如我们运用影像资料讲述战争,克服了单纯语言讲述的“苍白性”,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介绍日本明治维新时,可以向学生展示纪录片《大国崛起》的相关视频;在介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择取电影《列宁在1918》中的镜头:红军战士瓦西里在押送粮食回到彼得格勒后,自己却因饥饿而昏倒了,从而再现当时苏俄粮食短缺的情况,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讲解打下铺垫。当然,对电影、电视等文学艺术作品来说,虚构和夸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将这类作品用作历史教学资料时,一要把握好量,不能过多过滥,二要引导学生甄别,从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四、用生活实践创设情境
华罗庚说过:“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在历史教学中,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让学生明白历史不是枯燥、无用的,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走近历史、亲近历史、感悟历史。为此,教师应该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来创设生活情境。例如以“2008奥运”“天宫一号”等词语,这就是走生活化道路立意历史的主题,让学生既亲切又感动。再如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向学生介绍残疾女孩金晶誓死捍卫火炬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是深厚牢固的,分裂势力不得人心,是注定要失败的。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的创设生活情境,能使历史教学更具现代气息,满足了高中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心理需要。同时,古今一炉使历史披上当代的嫁衣,更加闪耀出时代的光彩。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