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景东彝族“打歌”的当代境遇——以景东人民广场“打歌”为例

作者:李艳萍 来源:《魅力中国》日期:2021-06-09人气:1220

景东县彝族“打歌”

(一)景东县“打歌”的文化生态

景东县的彝族是景东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他们世世代代生息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共有:“迷撒泼(蒙化)”、“倮倮泼”、“阿列”、“香堂”、“拉乌”五个支系,同属于汉藏语系缅语族彝语支。其民间文学内容广泛,体裁多样,有诗歌、寓言、谚语等,其中有关人类起源的《葫芦根》深受景东彝族人民的喜爱。景东彝族的宗教信仰以崇拜祖先和自然神灵为主,他们的节日活动也都与这个有关,例如: 祭竜节祭献龙树、二月八叫魂节为全家人叫魂、六月二十四火把节祭祖先等。

(二)景东县“打歌”文化的特征和功能

“打歌”又叫“踏歌”,是一种以足踏地为节,载歌载舞的群众自娱性传统民间音乐舞蹈,集歌、舞、乐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句李白的诗句使得无数后人对踏歌产生了美好的憧憬,也使得我们开始思考它的特征和功能,去探究它的魅力。

1.景东县“打歌”文化的特征

第一,具有历史文化的反映性。它真实反映了景东彝族人民历史上的劳动生产、生活娱乐、祭祀礼仪、风俗习惯、审美要求等各个方面。第二,具有群体性。景东彝族“打歌”作为一种群体性活动,群众参与的程度非常高,景东彝族人民通过这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实现了他们的心理认同。第三,具有载歌载舞的艺术性。景东彝族“打歌”是音乐、舞蹈、歌词的有机结合,同时涉及民族乐器、民族服饰等艺术和美学元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通过动作、队形等塑造成的艺术形象。

2.景东县“打歌”的功能

我们从人类学的角度考察景东彝族的“打歌”,可以看出它具备以下一些功能:

第一、传播文化知识的传承功能。彝族作为一个具有灿烂文化的民族,其拥有的语言和文字承载了他们诸多的文化,但在景东县采风时会发现他们中大部分彝族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已经不会讲彝族话,更别说认识彝族文字。所以散落于民间关于景东彝族的一些故事、歌谣、传说以及生活技艺等民俗文化,大都通过“打歌”保存了下来。

第二、娱人娱神的娱乐功能。景东县二月八祭祖时的“打歌“活动热闹非凡,其目的就是通过打歌达到娱神通神的目的,但我们知道是没有神的,那只是族人的一种希望,是人们对于与自然或超自然沟通的一种期盼。景东彝族“打歌”除了娱神以外最重要的是娱乐自己,大家欢歌共舞通宵达旦,人越多越热闹,把人们的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

第三、至善至美的审美功能。景东彝族“打歌“首先满足人们欢庆节日、庆贺结婚、悼念亡灵、祭祀祖先等方面的情感表达,同时“打歌”也让彝族民众进入了一种动作美、旋律美、心灵美的世界。在打歌场上彝族民众穿上盛装展示美、欣赏美、创造美,使得“打歌”在景东的彝族人们心中经久不衰。

 

景东县田野调查

“打歌”作为景东县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间音乐舞蹈艺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由之前的在田间农闲时或者家庭聚会时的“打歌”锋芒一转去与广场舞争艳。2020年8月到当地人民广场观看“打歌”活动。本次田野调查可分为三个内容:7点半至9点半的广场舞;9点半至10点半的传统“打歌”;个别艺人访谈。

(一)“新潮”的广场舞

景东县人民广场上7点半至9点半是在跳广场舞,广场舞一般使用音响设备播放伴奏音乐。在采风当天,人民广场的广场舞可分为6个队伍,6个队伍按照跳的内容可分为四种类别。

第一类:传统的广场健身舞,健身类广场舞的音乐节奏感较强,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编舞,根据需要还有专门的道具,例如扇子、丝巾等。第二类:交际舞类,这个队伍有统一的服装,跳的舞蹈以交际舞中的华尔兹为主。第三类:民族舞类,这一类的广场舞多以藏族、蒙古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舞蹈为主,例如《苗乡情》、《草原上的小阿妹》、《这山这水这么美》;第四类:彝族“打歌”,但这个时间段的“打歌”与传统“打歌”的不同之处在于伴奏使用音响设备,而不是用民间传统乐器伴奏。优势在于音响设备的音量可以自由调控,不受广场舞音乐的影响,所以作为景东县人民广场上的第一波“打歌”,可以与广场舞同时进行。

(二)传统的彝族“打歌”

景东县人民广场上的传统彝族“打歌”时间是每天晚上的9点半到11点半左右,开始时,只有一个“打歌”队伍,“打歌”时众人围成圆圈,领舞者(俗称歌头,是当地群众中舞跳得好、歌唱得好、会弹奏三弦或者吹奏葫芦笙的人)开始起调,其他人根据领舞者的调子确定舞步。打歌”中的舞蹈步伐根据不同调子的节奏会有所改变,速度多以舞蹈的情绪而定,可快可慢,灵活自如。舞蹈的动作多来自日常劳动时的动作和模仿动物的动作。

10点左右前来“打歌”的人越来越多,一圈下来“打歌”队伍的情绪越发高涨,引得众人纷纷加入,“打歌”队伍也由一个变为三个。虽然三个队伍都是传统的“打歌”,打歌调也差不多,但三个队伍的伴奏却有两个地方值得注意。首先,传统“打歌”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三弦、葫芦笙,但在景东人民广场上有老人身上背着“小蜜蜂”扩音设备放着打歌调,同时手上弹着三弦在跟伴奏,跟“打歌”队伍在一起跳的不亦乐乎。这就是所谓传统“打歌”与科技的碰撞?其次,几个手拿葫芦笙的人正在“打歌”队伍的外围等待时机加入队伍,当被问及为什么不直接就吹葫芦笙伴奏时,他们只是说:“我的葫芦笙和他们的不合(“不合”是指不同调高的葫芦笙吹出来的音不同),吹不了。”他们为了“打歌”的整体效果,在一旁静静地等待,这份坚持让人感叹。

(三)个别访谈

邀请了两位前来“打歌”的老艺人到广场旁安静的路边进行采访,并对艺人的演唱、演奏、以及谈话内容做了录音和录像。这次访谈的内容共有二个部分:1.对景东彝族以及“打歌”的介绍;2、观看艺人表演以及了解艺人的喜好。

艺人讲述关于“打歌”文化的认识,大都是通过听长辈或他人的口述。前来“打歌”的大都为彝族,“打歌”在彝族民众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关于“打歌”来源的说法,艺人讲述出来的版本都有好几种,均有待查证。

艺人在表演前,给三弦定弦时主要依靠自己的经验,通过耳朵去听老、中、子弦的音,没有标准音为基础。演奏三弦时边弹边唱,唱的调子称为“蒙化调”。除此之外,艺人平时最喜爱及经常弹奏的是《阿老表》、《老司机》的较为流行的曲调。

三、对景东县“打歌”的思考

景东县人民广场上的“打歌”活动是传统文化与这个时代碰撞后的产物,广场上的人是七十岁的老人还是四五岁的孩童,大家都热爱着这份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文化。笔者通过对景东县的田野调查进行文本分析,关于景东县的“打歌”文化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一)景东县“打歌”的新思考

景东县“打歌”除了传统的“喜事打歌”、“丧事打歌”、“节日打歌”以外,晚饭过后在广场的中央“打歌”也是当下彝族民众最喜欢的一种“打歌”方式。景东县会进行“打歌”活动的广场有南岳广场、瑞霞广场、三弦广场、人民广场等,其中以人民广场最具有“新意”。

首先,“打歌”的时间除了受到当下生活方式的影响,同时还得避开广场舞的时间。景东县人民广场上真正的“打歌”活动不是晚饭后进行,而是广场舞结束后才开始。原因是广场舞一般使用音响设备播放伴奏音乐,六个广场舞队伍的音响同时外放,声音吵闹嘈杂,根本无法听到“打歌”时的乐器伴奏。景东县彝族民众为了能每晚在人民广场“打歌”,所以“打歌”时间大家就默认在晚上9点半至十一点半。

其次,“打歌”的伴奏方式多种多样。传统的“打歌“主要是用三弦和葫芦笙伴奏,而在人民广场上的“打歌”除了传统的伴奏方式以外,还用音响设备播发伴奏来进行“打歌”。当地的年轻人热爱他们的传统歌舞音乐,他们从小跟着老一辈“打歌”,每一个舞步、每一种旋律早就沁入他们的心灵和血脉。当没有老一辈的乐器伴奏时,他们就用音响设备播放着打歌调,激情澎湃继续的跳着唱着,跟广场舞的队伍在一起争奇斗艳。还有一种伴奏方式是身上背着“小蜜蜂”扩音设备,同时手上在弹三弦跟着伴奏。因为他们对彝族“打歌“文化的热爱,所以才一直坚持学习;因为他们的一直坚持,“打歌”文化的魅力也一直在吸引着更多的人。

最后,“新”与“旧”的碰撞。“新”广场上的传统“打歌”活动让彝族民众欢声笑语,呈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的画面;今天的彝族人民唱着古老的打歌调,大家手牵着手一起跳出了当下的快乐;“旧”的打歌调子配上“新”的歌词,一曲多词,有的在称赞大丰收,有的在感叹今天美好的生活。“新”与“旧”的碰撞,让彝族传统“打歌”活动 在当代社会中找到了一条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二)关于景东广场“打歌”的建议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关于景东广场上“打歌”文化的保护建议主要为以下三点:群众知识普及;录制传承人教学视频;利用自媒体宣传。

1.群众知识普及

前来景东人民广场上“打歌”的民众大多为彝族局内人,但“打歌”的水平参差不齐,对“打歌”文化的了解也是发言盈庭。在个别艺人的访谈中得知,他们对“打歌”文化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口传。所以,可以通过定期定量的向群众印发“打歌文化科普册子”,供大家传阅学习。

2.录制传承人教学视频

“打歌”的主要伴奏乐器为三弦和芦笙。对于三弦的定弦,艺人主要是凭借个人经验。广场上的艺人身上背着“小蜜蜂”扩音设备,在学习简单的三弦扫弦。如果通过录制教学视频的方式投影在各个广场上播放,或者将教学视频刻成光盘在广场或当地商店售卖,能让“打歌”得到更好的传承。

3.利用自媒体宣传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5G时代的到来,像抖音、快手等应用软件被不同年龄段的人所选择,微信小视频、公众号成为大家获取信息的来源之一,所以利用自媒体来宣传“打歌”文化是适应当下网络发展的重要一计。鼓励前来景东人民广场的民众在自己的抖音或快手账号上发每天晚上的“打歌”视频,大家互相关注转发,获取更多对彝族“打歌”文化感兴趣的粉丝,形成自媒体“打歌文化圈”。

四、结语

在景东关于“打歌”有这么一句顺口溜:“跳歌要跳三跺脚,跳起黄灰做得药。”景东彝族民众每天晚上在人民广场上如火如荼的“打歌”,除了能强身健体以外,还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在田野调查中,笔者努力的去像一个局内人融入当地的“打歌”文化,同时也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思考景东人民广场上的“打歌”活动与婚丧嫁娶时的“打歌”有何区别,去寻找在面对现代文化冲击时,景东彝族民众可以怎样“自救”的方法,抛砖引玉、求教于方。


本文来源:《魅力中国》:https://www.zzqklm.com/w/wy/25805.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