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角色表演性组合在民间舞教学中的应用及价值

作者:周燕乐来源:《尚舞》日期:2023-03-27人气:307

对角色表演性组合进行研究,是对我国民族舞蹈教学进行的一种思考。在20世纪80年,我国的民间舞蹈教学运用元素教学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但是随着民间舞蹈教学的深入发展与进步,相关人员逐渐地认识到在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运用元素教学法时,有一部分教师过于强调元素化动作,反而忽视了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面”的管控,学生虽然熟练地运用肢体动作,但是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情感却非常薄弱,导致肢体动作与舞者的情感表现出现了分离现象[1]。因此,对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性组合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民族舞蹈文化的认同感,使其更好地运用肢体动作表达情感。

一、角色表演性组合的步骤及要点分析

首先,对舞蹈角色进行分析,解读舞蹈人物。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艺术表演中,观众的眼睛最先看到的就是角色的形象如何,但是当读者在对角色进行塑造时,就应该对所塑造角色的内部形象进行分析,如角色的背景、特点、性格等等,只有对这些内部形象进行分析,才能使舞者所塑造出来的角色更加鲜活生动。因此,对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性组合训练时首先要做的便是对人物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最终帮助舞者找准塑造的角色形象,准确地找到表演的依据。

其次,提炼角色的性格,塑造良好的形象。在对舞蹈角色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及体验后,就需要对角色的性格进行体验。舞者在表演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角色性格是人物饱满立体的核心依据,也是舞者表现出角色具有生命力的重要所在,所表演的角色也能够因鲜明活泼的性格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在对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性组合的训练时,只有确保他们能够将角色的性格准确的总结出来,对角色的内在性格进行深入的把握,才能运用肢体语言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角色人物。

最后,拆解节律,强化风格。当舞者对所表演的角色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也全面地把握了角色的性格,此时舞者就需要对舞蹈动作进行反复的练习,并且在练习过程中寻找角色的性格与形象,从而使自己的舞蹈动作在节奏、力量、速度上都有所变化,使其更好地与角色的形象和性格相符合。具体来说,就是指舞者的任何一个动作都能够将角色的内在心理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综上所述,以上三点是角色表演性组合的步骤及要点,这也为民间舞蹈教学提供了一种方法,不仅为学生角色表演性组合的训练起到了促进作用,也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感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对舞蹈角色层层叠加的情感掌握得更加透彻,对角色有更加深刻的表演欲望。不仅如此,对角色表演性组合的步骤和要点进行分析,还可以激发学生举一反三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进行角色表演性组合的训练探索进行舞蹈角色塑造时的本质规律,并将这些比较机械的动作逐渐转化为自己的逻辑记忆。对学生展开角色表演性组合的训练,主要目的不仅是要提升学生的肢体动作,更加注重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从角色表演性组合的训练逐渐扩充到与之相似的应用之中,让学生学习民间舞蹈时不仅仅只会扮演同一类的舞蹈角色,而是通过对各式各样的舞蹈角色进行深入的分析,寻找其中存在的普遍规律,从而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塑造出形色各异、千变万化的舞蹈形象。

二、角色表演性组合在民间舞教学中的应用

(一)民间舞蹈审美文化的浸润

学习民间舞蹈就是学习我国的民间文化,也是对表演动作背负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从而更好地体会和感悟不同民族舞蹈的魅力。也可以这样说,对舞者进行肢体动作的训练,就是一种对民间文化的继承的方式[2]。例如,在海阳秧歌这样的民间舞蹈中,就具有非常丰富、多元的人物角色,而且人物角色的性格都非常具有魅力,海阳秧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动作语言,也表现出了该区域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不仅如此,在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和道家学说的影响下,海阳秧歌还表现出了中庸之道和阴阳学说,致使海阳人具备了独特的审美理想,也进一步对海阳秧歌的动作与形象气质产生了影响,表现出了热情、端庄、妩媚的古代典型女性之美,也将我国汉族的审美气质充分的彰显出来。我国有56个民族,这56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的特有审美理念,这也导致了不同的民族舞蹈也具有不同的形象美。例如,我国的朝鲜族自古就有崇鹤心态,再加之民族性格的影响,朝鲜族的民族舞蹈,具有“鹤步”、“围手”这样的动作,也呈现出了飘逸、庄重、潇洒的审美风格;我国的蒙古族由于生活在草原环境之中,在狼鹰图腾的影响下,舞蹈动作呈现出舒展、稳重、豪放的审美风格。通过对学生进行不同民族舞蹈动作的训练,能够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不同民族舞蹈所呈现出来的美。当对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性组合的训练时,角色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气质在进行不断的训练中,逐渐地侵入到学生的肢体动作和思想之中,逐渐使学生对民族舞蹈的美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对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性组合的训练时,使其立足于我国传统文化,逐渐地学习和感悟传统民间文化中所蕴含的独特审美,更加有利于学生肢体语言的表达,也能够使学生的动作更加符合各个地域的审美理念。

(二)民间舞蹈文化的表达分析

舞者在舞蹈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是一种艺术情感,也是情感可以极致地表现出来的最高境界。学生在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情感是他的核心和灵魂。在对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性组合时,倘若学生并没有对自己所表演的角色情感进行表达,即便学生的动作非常熟练,但塑造出来的人物角色很难感人至深,只是一具空皮囊而已,只是毫无意义地对动作进行表演,这就失去了角色表演性组合训练的价值。因此,在对民间舞蹈文化的表达进行分析与探讨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情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性组合的训练时,使其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来,才能确保舞者所塑造的人物具备鲜活的个性,并且在情感表达互信的基础上,尽情地抒发个性的情感[3]。这里所说的情感,不仅仅是指舞者所塑造的角色的情感,而且其中也具有民间情感的渗透。因此,这就需要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对角色的性格、特征、情感、气质进行仔细地揣摩,仔细的辨别不同性格、不同人物、以及又从民间故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的差异,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捕捉不同角色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的微妙之处,准确地找到角色情感之间的契合点,从而对个性角色的情感进行充分的抒发。

(三)风格性肢体语言深化分析

我国各个民族之间的舞蹈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具有各自的风格,也是人们对我国民间舞蹈的最初印象。各民族舞蹈在形成独特风格的过程中,都积聚了本民族的民族文化,人文、情感、审美观念、气质等等,并且以肢体为载体呈现出了各自的风格特征。如今,我国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已经将民族舞蹈的风格性单独地提出来,使其成为民族舞蹈教学的衡量指标,这就体现出了我国对民族舞蹈的属性产生了高度的重视,而且风格性也是民族舞蹈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可以说在各个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性组合的训练,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强化和巩固各民族舞蹈的风格性。在对学生展开角色表演性组合训练时,教师要将民间舞蹈的动作进行逐一的分解,使各种训练都能够形成风格性训练,从而使学生的舞蹈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逐渐地将民族舞蹈的风格性进行掌握,并且熟练地掌握了其中的体态、动律和节奏,但是如果只靠学生的舞蹈动作将民族舞蹈的风格性展现出来,这种模式非常单一,无法完整地呈现出民族舞蹈的风格性。而对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进组合的训练,则能够使学生运用民间现实生活中鲜活且具有生命力的角色将民族舞蹈的风格性充分地展现出来,有效地强化了人物个性动作的风格与特征。

(四)个体化肢体语言表达分析

舞者在舞蹈角色的个性化动作时,无法剥离民间舞蹈共同风格性特征而独立存在,舞蹈角色的个性就属于风格性特征的一种,只能以风格性特征作为基础,才能真正地呈现舞者的个性化肢体语言。此时对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性组合的训练时,就应该先进行共性训练,具体来说,就是在自然状态下对学生的个性化肢体语言置于某一民族舞蹈的风格性之中,使学生的肢体形成动力定性,为后续个性化肢体语言的提升做好准备。除此以外,对学生的角色表演性组合的训练要侧重个性刻画,着重反映出舞蹈角色的个性,由于不同角色之间存在性格差异,因此就形成了独特的动作,并且通过对具体的舞蹈动作的幅度、节奏进行调整,从而将个性化运营肢体语言充分地表现出来。(这一段表达不清晰)

三、角色表演性组合在民间舞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一)民间舞蹈组合是逻辑体现

通常来说,舞蹈组合就是将单一的舞蹈动作或者不同的舞蹈片段进行组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舞蹈。民间舞蹈组合通常都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主次分明、风格性强、通顺流畅等等。而舞蹈组合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即兴组合、技术性组合、表演性组合等等。在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舞蹈组合是重要的教学步骤,也是舞蹈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对舞蹈组合进行编排时,舞蹈教师不能一味地将简单的动作堆砌在一起,而是要根据民间舞蹈的动作以及风格特征进行组合,在来选择舞蹈音乐时也要合乎逻辑,围绕民间舞蹈的教学目标进行舞蹈组合,切勿盲目地将各种动作进行拼凑。在我国民间舞蹈的课程中,通常使用的训练教材有五大民族的民间舞蹈。但是由于课程时间有限,学生不可能将每个民族的舞蹈都进行深入学习,只能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动作进行学习[4]。这就逐渐地形成了现阶段民间舞蹈教学的教学体系,这也是民间舞蹈组合的一种逻辑体现。(这一句不太明白意思)

(二)准确把握民间舞艺术特性

我国的民族舞蹈本身就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而且各个地区的民间舞蹈都具有大量的表演性组合部分。例如,藏族的舞蹈通常都是以组合的形式出现。如《松则亚拉》中就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地组合将动作完整地展现出来,然后舞蹈专家又对这些动作进行提炼和综合,从而逐渐地形成了现今的民族舞蹈教学组合。再或者我国蒙古族的舞蹈、东北的秧歌等等,这些民族舞蹈组合都是以该地区固有的故事情节为基础,将该地区的民俗文化具体地体现出来。民族舞蹈组合不管是从造型还是表现力方面,都体现出了民族审美特征以及民族感情,对提升舞者对某地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提升学生编创和研发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民族舞蹈的教学时,要尽量将民族舞蹈的各种舞种和民族自身的文化以及舞蹈风格性特征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民间舞蹈组合的教学,也能够很好地解决民间舞蹈动作单一性的问题。而作为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民间舞蹈的过程中,除了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对民间舞蹈的动作进行充分的训练,着重训练角色表演性组合。在进行民间舞蹈组合教学时,舞蹈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各种民间舞蹈组合的知识,掌握各种民间舞蹈组合的教学方法。不仅如此,还要使学生进行不断的舞蹈动作训练,对零散的舞蹈动作进行熟练地掌握,从而更好地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情感表达,有效地完成动作表演与情感表现的结合。

(四)组合是民间舞蹈的高级阶段

对于学生来说,对其进行角色表演性组合的训练至关重要,既能够提升舞者的肢体表现力,又能够很好地对舞蹈角色进行塑造,也充分的意味着组合是民间舞蹈逻辑表现。随着目前舞蹈审美标准的不断提升,对于表演者的要求也逐渐地提高,要求舞者不仅要学习相应的舞蹈技能,而且还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地丰富和强化舞蹈知识,更加与舞台的需求相适应[5]。而角色表演性组合又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形象塑造力和表演力,在一定程度上为民间舞蹈组合的逻辑表现和课堂教学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不仅如此,从民间舞蹈的教学来看,角色表演性组合是民间舞蹈教学的高级阶段,也是自然发展趋势。在我国的民间舞蹈中,角色是其核心体现,舞蹈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会对各种民间舞蹈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提取其中存在的共性,使学生在训练时通过共性学习,掌握民间舞蹈的风格,从而在共性中将民间舞蹈的个性充分的表现出来。可以这样说,共性是民间舞蹈角色的基本属性,而个性则是民间舞蹈角色中存在的差异性。因此,对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性组合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将我国的民间舞蹈综合的呈现出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性组合训练,主要目的是给中国民间舞蹈培养非常出色的舞蹈人才,学生只有熟练地掌握了各个民族舞蹈的风格性特征以及充分的体会民族舞蹈所展现的情感,才能把舞蹈作品充分地表演出来。因此,进行民间舞蹈教学时,必须对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性组合训练,对单一的组合动作和动作元素进行深入地挖掘,才能循序渐进,使学生更好地通过肢体语言表达舞蹈情感。基于此,本文首先对角色表演性组合的步骤及要点进行了分析,其次对角色表演性组合在民间舞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最后论述了角色表演性组合在民间舞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希望可以更好地推动民族舞蹈教学的发展。


本文来源:《尚舞》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