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护理行业的诞生与发展。基础护理是实际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其社会地位均有待提升,这就造成护理行业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且为了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有许多高职院校都增设了护理学这门专业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护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基础护理教学普遍存在和临床实际工作相脱节的问题,不仅导致护理专业的学生就业率低下,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工作的展开。因此,现阶段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大重要问题,高职院校必须全面促进基础护理的教学和实际临床工作的有效衔接。
一、高校基础护理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现代社会整体形态的转变,也促进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尤其是服务行业的崛起促使医疗中护理行业的发展较为迅猛。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基础护理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对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目前许多医院的护理人员都是从中专院校和高职院校毕业,而如今的临床工作对护理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无疑对高职院校的基础护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护理行业发展至今,主要是充分借鉴了苏联凯洛夫这一模式演变而成的。而基础护理的教学作为高职院校开设的护理专业中必须掌握的一门核心课程,其对于保障护理系的学生能够更好的胜任未来的实际岗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做好患者的康复治疗,促进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康复。因此,高职院校护理系中的基础护理学的教学不论对于学生自身,还是对于临床工作而言,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缺乏临床实践经验
目前,各大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学中教学工作者的水平参差不齐,其文化程度也有较大差距。有诸多高职院校的基础护理教师,大多是一毕业就进入高校当实习教师。其虽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却缺乏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致使其在基础护理实训课的教学过程中,不能正确指导学生的相关操作。另外,还有部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较低,并未利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通常以自身经验来对基础护理进行教学。这部分教师并没有及时了解当前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与现代护理手段,使得该专业的教学与临床工作脱节。
(二)教学方式脱离临床
就现阶段而言,一方面,高校的基础护理教学过程中,有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对其进行教学。当前基础护理教学普遍以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授课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致使课堂氛围较为沉闷,甚至让人感到压抑,从而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严重影响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还一直使用教师授课,或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录像来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却并未充分利用先进智能终端设备和信息化教学技术来进行实践教学,从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差,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基础护理教学和实际临床工作相脱节。
(三)教材内容更新慢
目前,部分高校的基础护理教学使用的教材内容过于老旧,教材更新速度较为缓慢。如教材中并未涉及当前临床工作中使用的新技术与新理念,而一些早就被淘汰的操作项目还占据教材内容的一半。如此一来,会直接造成基础护理的教学和实际的临床工作相脱节。另外,当前基础护理教学以内科护理和外科护理等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但却缺乏人际沟通的教学内容,致使学生进入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不能和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三、解决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首先,各大高校应定期组织基础护理教学工作者参加临床技能的培训,让教师充分掌握临床相关技能。同时要加大与医院的合作力度,促进基础护理教学工作者参与到医院的实际临床工作中。让教师在实践中了解当前临床工作的实际动态,从而让其能够在基础护理实训课程的教学中正确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其次,高校管理者还应对教师资源的配置进行优化,积极引进一批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的教师。最后,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聘请具有多年临床工作的护士长参与到教学中,为学生讲解临床实践知识,以此促进基础护理教学和临床工作的有效衔接。
(二)优化教学方式
临床医疗水平的稳步提升,要求护理人员需掌握专业的护理水平和临床技术。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护理与临床工作的需要。因此,基础护理学教师应不断优化其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例如,教师在对内科护理知识进行讲解时,可对学生进行提问,或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问答比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来,加强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其次,教师可利用智能终端设备和互联网技术运用情境导入法来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导入一个实际的临床工作情境,可以选取临床工作中的一个病案,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相应的操作步骤,从而加强学生的感知与理解。最后,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操作步骤是否正确,从而实现基础护理教学和实际临床工作的有效衔接。
(三)完善基础护理教学内容
首先,国家教育部应结合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对高职院校的基础护理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和修订,为老旧的教材注入全新的护理观念和有关技术,并引导高校运用全新的教材进行基础护理教学。其次,高校应不断优化基础护理的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其课程安排[4]。最后,高校要把课堂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协调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者的比例,加强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建设,以此保障每位学生都有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从而有效避免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相脱节的现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工作脱节的问题,高校需不断加强该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同时教师也要优化基础护理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通过采取这一系列的科学措施,使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以此促进我国临床医学相关工作能够更好的展开。
本文来源:《魅力中国》:https://www.zzqklm.com/w/wy/25805.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