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出版存在的质量问题
我国图书出版存在的质量问题
(一)图书选题质量不高,不重视市场调研
很多图书的选题未进行市场调研,一味盲目追逐“时代热点”和热门主题,粗枝滥造,毫无新意,致使很多同类型的产品过度出版,浪费人力、物力资源,破坏出版行业的生态环境,阻碍出版人的创新能力发展,对塑造出版社的品牌形象也毫无裨益。这对出版业无疑是一大灾难。
(二)组稿不严格
编辑在组稿的过程中,对作者的选择、稿件编写的要求没有明确的规定,编写的框架、结构也毫无构想和见地,任由作者自由发挥。即使有的编辑有构想,在作者交付稿件样张后,编辑对样张的审读也不严格,导致稿件一开始存在的问题就没有及时解决。
(三)编校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
出版物承载着人类社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人的思想变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人类文明传承的载体,正确性应是首先要具备的要素。而随着出版节奏的加快,质量越来越得不到保证,各类差错充斥其间。
(1)知识性差错。很多出版物中存在知识性差错,主要有人文历史类知识性差错,人名称呼、词语误用、注解错误、表述不明等问题;自然科学类知识性差错,公式误用、计算错误、阐述不清等;地图错误、音乐知识性差错,等等。
(2)编校差错。编校差错率居高不下,包括:图书的层次混乱,体例不统一;错字、别字、多字、漏字、倒字、繁简混用错用、异体字等,还有外文字母、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错误较多;目录与内文不一致;封面、扉页、版权页屡屡出错;插图、附表处理不当,造成很大浪费。
(四)出版物整体印制质量不高
琳琅满目的出版物中有不少存在质量问题,如有的书着色不均深浅不一、糊字、缺笔断画;有的书页正面和反面版心不对应、条码不规范、图像层次模糊、套印不准确、裁切露白边;有的书用纸质量太差,有断页、残页、折叠的情况;有的图书覆膜质量太差,造成皱页、卷曲;缺页和多页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甚至送省出版局的质检样书也发现有类似情况等。可见问题之严重。
提高图书出版质量采取的措施
质量是悬在编辑头上的达摩利斯之剑。编辑不仅要保证出版物质量,而且应该继续提升出版物的质量。
(一)端正认识,出版社要起好导向和约束作用
首先,出版社要起好导向引领作用,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引领正确的文化传播。其次,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线,要把好质量关。质量不高的图书无法赢得读者信赖,市场占有率也不会高。出版社应当遵照《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结合出版社自身的情况和特点制订明确的质量管理办法,将图书质量与员工的经济利益和个人荣誉结合起来,引导编校人员将出版高质量的图书作为其编校的宗旨。
(二)坚持“三审三校制”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落实《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三审三校”制度,最大限度地避免因疏漏而导致的偏差和失误,保证图书的编校质量。首先,强化编辑书写高质量审读报告的意识。审读报告的质量不仅反映编辑对稿件的取舍和评价,更能体现编辑审稿的深入程度和细致程度。同时,编辑的审读报告也是二审和三审查找、核实稿件问题的依据。因而,编辑的审读报告对于 “三审制”的落实具有促进意义。其次,加强出版社校对管理。校对是图书质量的又一道防线,它对于进一步减少稿件错误、降低稿件的差错率、规范稿件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出版社要认识到校对工作的重要性,有效、合理地运用出版社的校对力量。“三审三校制”不能流于形式,形同虚设,每一次审、每一遍校都要认真执行,要相信,每审一遍和校对一遍都能降低差错率,提高稿件质量。
(三)提高编辑素质
(1)提升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
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是编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选题策划是在收集和分析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首先,要从宏观上关注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变化,特别是关于文化、出版类的信息。其次,对市场信息要有分析和判断能力,对于出版物的市场供求信息,甚至其他出版物的信息,都应进行充分研究,整合信息。再次,了解作者信息和读者信息,要针对作者的类别、读者特点收集、整理有关信息。
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广大读者不断要求图书更加多样化和特色化,那么创新便是出版事业的必经之路。创新意识是编辑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创新能增强竞争力,实现文化的快速正态发展。首先是内容的创新。内容是源头,新颖有吸引力的内容、另辟蹊径的视角和独到的见解能牢牢抓住读者的心理,要始终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竭力开发最新、最有生命力的选题。其次是形式的创新。在体例、封面设计、印装、用纸等方面大胆尝新,冲击读者的视觉,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只有饱和的产品,没有饱和的市场”,出版物市场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编辑必须具备良好的市场把控能力。编辑除了要搜集信息,了解市场动向,如,对开卷里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研究外,还要培养自己对市场的敏感度,能何合理预测市场的走向。
(2)强化编辑的质量意识
质量是出版物的第一生命,图书质量能反映图书的价值。出版物的质量不仅与稿件本身的质量有关,更与编辑的编校能力和编校责任心息息相关。
编辑必须提高质量意识,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编辑要不断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拓宽各领域的常识,仔细分析各种差错案例,从中积累编校经验。养成逐字逐句阅读分析的编校习惯,练就熟练的基本功,不断提高专业功底和素养。面对迅速发展的社会,编辑应从大处出发,把控编校出版的全局。编辑要秉持高度的责任心,深入掌握编校出版各个环节,不出任何纰漏,以出好书、出精品书为工作目标。
本文来源:《魅力中国》:https://www.zzqklm.com/w/wy/25805.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