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和植物油蜡浸润对落叶松颜色均一性和耐候稳定性的影响
落叶松(Larix gmelinii)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针叶树材,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力学性能优良,已成为木材加工利用的首选原料之一[
植物油蜡作为一种环保型改性剂,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可以减少木材表面颜色的差异,植物油中高度不饱和共轭体系可以促使油脂分子快速氧化聚合,改善木材颜色稳定性[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对落叶松进行热处理与植物油蜡浸润联合处理的工艺,通过对比心边材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下以及植物油蜡浸润处理后的色差、耐候稳定性的差异,从而确定联合处理的工艺参数,旨在探究落叶松木材表面颜色均一及改善耐候稳定性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人工林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采自黑龙江鹤岗地区,25年生。弦切板初始尺寸为4 000 mm(L)×200 mm(T)×45 mm(R)。板材在实验室内半封闭条件下经过近1年的气干与平衡处理,初始含水率为20%±2%。心、边材的气干密度分别为0.71、0.64 g/cm3。
自制植物油蜡混合溶液[
1.2 试验设备
恒温恒湿试验箱、木材热改性专用试验箱、可控温专用容器箱。
1.3 试验方法
1.3.1 室干-平衡处理
将心边材锯制成500 mm(L)×200 mm(T)×45 mm(R)的试样共8块,在干球温度90 ℃、相对湿度80%的环境下经室干-平衡处理,平均含水率为(10.2±0.2)%。根据GB/T 6491—2012《锯材干燥质量》评价,样品质量均达到2级。
1.3.2 热处理
将平衡处理后的试板锯切为45 mm(L)×50 mm(T)×10 mm(R)的试样192块(心、边材各96块)。试验设定目标温度分别为160、180、200和220 ℃,处理时间分别为2、4、6、8 h。每组处理心边材试件各6块。热处理过程分为3个阶段:
1)以5 ℃/min的速率从室温加热至103±2 ℃后,干燥8 h至绝干;2)以5 ℃/min的速率进行二次加热至设定的目标温度;3)在目标温度下分别处理2、4、6、8 h(通入水蒸气作为保护介质)。
1.3.3 植物油蜡浸润
选择冷却后的热处理心边材试样各64块进行植物油蜡浸润处理,其他试样作为对照组不进行浸润处理。为了使植物油蜡分子更快地进入木材内部,设定植物油蜡的温度为200 ℃,使试件完全浸没在油蜡中保持1 h。随后取出全部试件,放置在室内环境下,待试件表面油蜡自然干燥。
1.4 性能测试
1.4.1 颜色
木材颜色通过自主设定的图像比色法进行测量,首先使用数码相机采集试样的数字图像,然后使用Matlab®R2016b软件中的“Image Processing Toolbox”将数字图像的RGB参数转化为L*、a*、b*参数,通过国际照明委员会推荐的CIE标准色度学系统对颜色进行表征[
(1) |
(2) |
根据表色系统公式,计算心、边材的明度差(ΔL*)、色品指数差(Δa*、Δb*)、色饱和度差(ΔC*)、色相差(ΔH*),通过
(3) |
1.4.2 化学成分分析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热处理的试件以及植物油浸润处理后的试件进行表征,光谱仪的扫描范围4 000~400 cm-1。
1.4.3 耐候稳定性分析
将热处理试样、热处理与植物油蜡浸润联合处理的试样(每组4块,共128块),全部以90°垂直方向置于北纬45°43′2″、东经126°38′1″、海拔150 m的自然环境下,以30 d为一个周期,进行十个周期的室外试验。每个周期内测量试样裂纹数量。周期内气候变化情况如
周期 | 气温/℃ | 湿度/% | 降水、雪量/mm | 风向 | 风速/(km·h-1) |
---|---|---|---|---|---|
Ⅰ | -6 | 62 | 5 | 西 | 16.5 |
Ⅱ | 1 | 84 | 24 | 西 | 18.7 |
Ⅲ | 9 | 61 | 37 | 西→南 | 17.3 |
Ⅳ | 15 | 75 | 71 | 南 | 14.3 |
Ⅴ | 22 | 78 | 106 | 南 | 12.4 |
Ⅵ | 17 | 86 | 87 | 南 | 12.2 |
Ⅶ | 11 | 85 | 47 | 南→西 | 13.7 |
Ⅷ | 2 | 64 | 20 | 西 | 15.5 |
Ⅸ | -7 | 67 | 30 | 西 | 15.5 |
Ⅹ | -16 | 68 | 20 | 西 | 14.5 |
参考百度实验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热处理与联合处理对落叶松颜色影响
经过16组热处理和联合处理后的心、边材试样的颜色变化,如图1所示。
图1 热处理和联合处理落叶松表面颜色
Fig.1 Surface color of larch samples with thermal treatment and joint processing
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两组木材颜色逐渐变暗变红,但心材表面颜色的变暗程度比边材略明显。主要原因是在热处理过程中,羰基先减少后增加并伴随着共轭芳酮、醌类结构和醚键的增多,导致热处理后木材颜色向深褐色转变[
相比热处理材,浸润处理后的落叶松表面颜色更加饱满。试样在200 ℃油浴环境下热解产物持续挥发,植物油蜡分子渗透填充到细胞腔内,在同等处理条件下边材比心材吸收更多的植物油蜡[
联合处理落叶松试件色度学参数如
图2热处理与植物油蜡联合处理落叶松样品色度学参数
Fig.2Colorimetric parameters of larch samples with thermal treatment and plant oil wax infiltration
2.2 基于不同处理工艺的颜色差异
已有研究中发现,ΔE=3可以定义为人类对颜色色差的感知极限(即当色差值<3时,人眼无法分辨颜色差异)[
观察心边材色差的变化率发现,在HTT处理下落叶松心边材色差值要比ITT处理工艺小50%~80%,最高达86%;而植物油蜡浸润处理后,HTT工艺下的心边材色差比ITT工艺小更多,最高为91%。以ΔE=3为界限,联合处理工艺下得到12组材色均一化处理方案组合,具体见
热处理条件 | ΔE | |
---|---|---|
边材 | 心材 | |
160 ℃+8 h | 160 ℃+2 h | 1.52 |
180 ℃+4 h | 160 ℃+2 h | 1.92 |
180 ℃+6 h | 160 ℃+2 h | 1.60 |
180 ℃+8 h | 160 ℃+4 h | 1.90 |
200 ℃+2 h | 160 ℃+6 h | 1.45 |
200 ℃+2 h | 160 ℃+8 h | 1.19 |
200 ℃+2 h | 180 ℃+2 h | 1.19 |
200 ℃+4 h | 180 ℃+4 h | 2.07 |
200 ℃+4 h | 180 ℃+6 h | 2.95 |
200 ℃+6 h | 180 ℃+8 h | 1.92 |
200 ℃+8 h | 220 ℃+2 h | 1.54 |
220 ℃+8 h | 200 ℃+8 h | 2.54 |
整体来看,无论是热处理还是联合处理,HTT的所有组别与ITT相比,心边材两组样本之间的颜色差异性均明显降低。采用植物油蜡对落叶松进行浸润处理,发现了更多减小心边材色差的工艺组合。因此,使用HTT与植物油蜡浸润联合处理工艺,可以获得心边材材色均一的落叶松板材。
2.3 红外光谱分析
图3 植物油蜡及其浸润处理后心边材的FTIR光谱
Fig.3 FTIR spectrum of plant oil wax and infiltrated heartwood and sapwood
植物油蜡富含以碳碳双键‒乙烯基为代表的发色基团(3 008 cm-1处的碳碳双键的C‒H伸缩振动)与以碳氧单键‒酯基为代表的助色基团(1 159 cm-1处指纹区的C‒O‒C中的C‒O伸缩振动基团),以及酯的FTIR光谱的特征频带(1 743 cm-1处的振动带)。3 333.38~3 335.16 cm-1处为羟基O‒H的吸收峰。
在高温作用下,木材内的纤维素分子链间的每一对游离羟基脱除1分子水,形成醚键,使纤维素非结晶区和半纤维素的游离羟基数量显著减少[
由
2.4 耐候稳定性分析
在十个周期内,落叶松木材在室外放置中随着时间的延长以及室外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裂纹等级,见
周期 | 处理工艺 | |
---|---|---|
热处理 | 联合处理 | |
Ⅰ | L1 | L1 |
Ⅱ | L2 | L1 |
Ⅲ | L2 | L1 |
Ⅳ | L3 | L1 |
Ⅴ | L3 | L1 |
Ⅵ | L4 | L1 |
Ⅶ | L4 | L2 |
Ⅷ | L5 | L2 |
Ⅸ | L3 | L1 |
Ⅹ | L2 | L1 |
图4十个周期内落叶松裂纹情况
Fig.4Surface cracking condition of larch during ten cycles
3 结论
1)在相同的热处理工艺条件下,落叶松心材内部抽提物含量较多,热处理后呈现比边材更深的颜色,心边材色差仅在180 ℃+2 h的处理条件下最小,为2.70。
2)通过对落叶松心、边材进行不同温度和不同持续时间的热处理(材色均一化热处理),其次对热处理落叶松心、边材进行植物油蜡浸润处理,得到12组心边材色差值小于3的工艺组合。植物油蜡化学基团与落叶松半纤维素、木素高温热解的碳水化合物结合而形成发色体,使木材颜色呈现出发红且饱和的视觉效果。
3)热处理与植物油蜡浸润联合处理的落叶松样品比热处理落叶松样品表现出了更加稳定的耐候性能,热处理样品呈现L1~L5的表裂等级变化,而联合处理落叶松样品稳定在L1与L2级。联合处理工艺提高了木材疏水性,降低了木材的吸湿性,从而减缓了木材由于干缩湿胀而产生的开裂变形。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