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双单体的丙烯酸酯类光致聚合物材料的全息特性研究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的战略地位越发显著。由于全息光存储能够实现超高密度、超快传输、超长寿命的数据存储,能够满足海量数据高效存储需求,被视为下一代光存储介质技术[
本文以高折射率的高官能度单体为成膜树脂和低折射率的丙烯酸酯类单体TMPTA为活性单体,加入光引发剂、协引发剂和交联剂,均匀混合后注入用垫片控制的玻璃盒。避免了使用挥发性的溶剂,同时可根据需要随意调整光致聚合物的厚度。用532 nm的固体激光器曝光材料,并研究了不同组分和配比下样品的衍射效率、感光灵敏度、折射率调制度、收缩率等全息性能指标。
1 实验
1.1 原理
传统的光致聚合物如DuPont体系[
图1 双单体光致聚合物光栅原理与形成过程
Fig. 1 Principle and formation process of bimolecular photopolymer grating
1.2 样品制备
在双单体聚合物体系中,两单体间的相分离程度对光栅性能影响很大。因而,实验选用了不同粘度和官能团数的单体,使两种单体之间的聚合和扩散速度有足够的差异,从而形成折射率差。所用到的试剂主要有成膜树脂单体包括:1)二季戊四醇戊-/己-丙烯酸(DPHPA);2)丙烯酸酯化聚氨酯(EB8301);3)美国潮森迈图(原壳牌)双酚入型液体环氧树脂(EPIKOTE 828);4)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TFPMA)。活性单体包括:1)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2)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RJ 423);交联剂是l-Vinyl-2Tpyrrolidinone(NVP);协引发剂是N-phenylglycine(NPG)。光引发剂包括:孟加拉红Rose bengal(RB);二茂钛(IRGACURE 784,TI)。
将保持各个试剂以相同的配比,称量好处于暗室条件下混合,搅拌均匀之后用超声波乳化仪进行混合加热(1~2 h)直至材料均匀,观察到溶液已均匀澄清且无明显的沉淀后,静置24~48 h后,药品即制备完成。然后用玻璃棒将光致聚合物液滴乳剂滴在制备好的简易液晶盒一侧,在虹吸作用下,药品被均匀吸入、填充在液晶盒中,随后便用AB胶封住两侧,样品制作完成。实验中的简易液晶盒是将两片干燥洁净的玻璃粘合而成,中间用垫片来控制液晶盒的厚度。垫片的厚度即决定了制备的样品厚度。由于光引发剂对光的敏感性,为了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聚合反应,上述操作均在暗室下完成。所有的样品都是在普通条件下制备(室温,相对湿度40%~60%)。
1.3 实验光路
实验曝光用到的激光为532 nm波长的Nd:YAG倍频固体激光器,型号为Verdi 2W。曝光光路包括小孔滤波系统、孔径光阑、半波片(2个)、偏振分光棱镜PBS、反射镜(3个)、快门(2个)、电子定时器、电控旋转台、曝光支架,见
图2 全息记录光路
Fig. 2 Holographic recording optical path
实验中采用对材料不敏感的红光633 nm作为探测光。通过两个接收器来检测曝光材料零级衍射光和一级衍射光的光强,从而得到材料实时曝光时的衍射效率及透过率变化情况。衍射效率定义为一级衍射光强与一级衍射光和透过材料的光强和的比值,用表示[
(1) |
式中,I1为一级衍射光强,即接收器1的光强;I0为透过材料的光强,即接收器2的光强。折射率调制度Δn是可利用Kogelnik耦合波理论通过测量的衍射效率来确定材料的折射率调制度[
(2) |
式中,是全息材料的最大衍射效率,为记录光波长,为记录参考光的入射角,d为材料的厚度。感光灵敏度表示为[
(3) |
式中,S是全息材料的感光灵敏度,为全息材料的最大衍射效率,I为曝光光强,t为曝光时间。
2 结果与讨论
2.1 成膜树脂的选取
高官能团单体在光固化后易形成较刚性的网络状骨架,形成的三维骨架结构有利于全息记录过程中活性单体的扩散和迁移,抑制光致聚合物材料的收缩[
Sample | Film forming resin | TMPTA | NVP | NPG | RB |
---|---|---|---|---|---|
A(DPHPA) | 41.48% | 41.48% | 15.2% | 1.15% | 0.7% |
B(EB8301) | 41.48% | 41.48% | 15.2% | 1.15% | 0.7% |
C(Epikote 828) | 41.48% | 41.48% | 15.2% | 1.15% | 0.7% |
D(TFPMA) | 41.48% | 41.48% | 15.2% | 1.15% | 0.7% |
采用
从
图3 四种双单体样品衍射效率与曝光时间的关系
Fig. 3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raction efficiency and exposure time of four double monomer samples
2.2 活性单体的选取
丙烯酸酯类单体光致聚合物由于稳定性较强,原材料价格比较低。同时具有透明、低毒、制备方法简单等特点,受到很多光致聚合物同行者的关注[
不同的曝光光强、曝光时间以及温度也会影响样品的衍射效率,因而对于一种光致聚合物材料,选择合适的曝光光强、曝光时间以及温度尤为重要。从
图4 不同活性单体在不同曝光条件下的衍射效率变化
Fig. 4 Variation of diffraction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active monomers under different exposure conditions
2.3 光引发剂的选取
RB与NPG的组合由于在绿光(532 nm)波段有着很强的吸收,因此常用来做蓝绿波段的光引发剂[
在光照下,光引发剂吸收到光子而发生光解离从而引发光聚合反应。而Irgacure 784在光解离后由于Irgacure 784分子的钛原子氧化态会形成吸收产物态,而这个产物态极其不稳定,在空气中迅速氧化,变成透明态。样品表面也由橙黄色变为白色,达到漂白效果。从
图5 不同光引发剂下的衍射效率和透射效率变化
Fig. 5 Variation of diffraction efficiency and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under different photoinitiators
2.4 双单体的比例
在选定后各组分以及引发体系后,需确定各组分之间的配比。光引发剂主要作用是产生自由基引发光聚合反应,其浓度体现在对光强度的敏感性。对于一般的应用,0.1%~1%范围内的光引发剂染料浓度足以实现所需的灵敏度并允许在记录过程中完全漂白染料,从而产生无色的最终样品。因此主要确定成膜树脂和活性单体的比例关系。
双单体不同比例的衍射效率见
图6 双单体不同比例的衍射效率
Fig. 6 Diffraction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double monomers
2.5 双单体的布拉格偏移量与皱缩率
光聚合反应前预聚物材料为液态,聚合完全后由液态转变为凝胶态,其体积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导致光栅间距和方向产生了一定的偏移,使得再现照明光的布拉格角度发生变化,称为布拉格偏移[
光栅布拉格角的偏移可以通过测量衍射效率与角度的关系,进而推断。衍射效率η随角度的偏移量Δθ的变化
(4) |
(5) |
式中,Δn为光栅的折射率调制度,λ为曝光的波长,d为材料的厚度,θ为光栅的布拉格角。通过电脑控制电动旋转台,每转0.001 25°记录0级衍射光强、1级衍射光强。当1级衍射光强下降到很小时且变化量较小时转回原点,之后再转回原点,观察到衍射光强示数与第一次原点时并未发生较大变化。同上再反方向转动,记录对应数据。实验结果见
图7 双单体的重建角带宽
Fig. 7 Reconstruction angular bandwidth of double monomer
从
(6) |
式中,σ为收缩率,为布拉格入射角,为布拉格偏移角。由测得的数据代入得到双单体体系光致聚合物的皱缩率为0.504%,偏小,形成的全息图收缩率比较低。
2.6 双单体的稳定性
为了测试双单体光致聚合物对温度的忍耐能力,本文依据ISO/IEC 18927[
图8 双单体的温湿度循环以及老化后的样品
Fig. 8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ycle of double monomer and aged sample
本次测试中TMPTA/环氧树脂双单体光致聚合物材料全息光栅在532 nm波长下,衍射效率为91.5%。经过72 h高温高湿环境测试后,衍射效率变为87.2%,如
TMPTA and epoxy resin | Incident light intensity/μW | Transmission intensity/μW | Diffraction intensity/μW | Reflected light intensity/μW | Absorptivity | Diffraction efficiency | Refractive index modulation |
---|---|---|---|---|---|---|---|
Before aging | 663 | 41.3 | 420 | 72 | 4.4% | 91.5% | 2.98×10-3 |
After aging | 667 | 63.9 | 435 | 82 | 0.9% | 87.2% | 2.82×10-3 |
3 结论
使用两种单体光致聚合物共同扩散形成相位体全息光栅,从而提高光致聚合物的折射率调制度、衍射效率和稳定性。在532 nm波长的激光照射下,厚度70 μm时最大衍射效率高达91.5%,透过率大于95.6%,折射率调制度高达2.98×10-3,曝光灵敏度为1.14×10-3,稳定性较高。制备工艺较为简单方便,且良品率高,同时通过双单体体系组分的选取、配比以及曝光条件优化了其全息性能。研究了双单体的衍射效率、灵敏度、折射率调制度和收缩率等全息参数。实验表明通过使用两种光固化型单体即能形成稳定的高折射率调制度的光致聚合物光栅。成膜树脂的选择决定了衍射效率的基调,选用多官能团活性单体有利于提高衍射效率和灵敏度。双引发光致聚合物是拓宽光致聚合物材料灵敏度和光谱响应范围的一种有效手段,这也为合成制作适宜于多波长或波长复用高密度数字化全息存储材料提供了一种简单、理想的方法,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