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LR-SSA-GRU的混凝土坝裂缝开度组合预测模型
混凝土抗拉强度低,在复杂的外力环境作用下不可避免会产生裂缝[
统计模型简单明确,可直观反映各因素对裂缝开度变化的影响,在大坝安全监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受限于当前监测技术和理论[
已有研究表明,大坝观测数据残差项中存在混沌现象[
近些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不依赖于外部特征的深度学习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学习过程不依赖于先验知识,通过特有的学习机制从大量数据中挖掘有效信息,在众多领域如金融、交通流量等领域[
裂缝反映了材料内部损伤的不断累积,经统计回归的残差数据本质上是一个伴随复杂变化、噪音以及不确定性的时间序列,包含系统特征及运行规律,应用GRU神经网络挖掘残差序列中长短期序列的潜在联系,可有效弥补传统统计模型回归精度低、忽略残差项等缺陷。此外,为有效消除残差序列中的噪音干扰,引入奇异谱分析(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SSA)对噪声进行分离,提取残差序列的主要成分。
本文提出一种MLR-SSA-GRU(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SSA-GRU)组合模型应用于混凝土坝裂缝开度预测研究,该模型采用统计模型作常规预测,分离水压、温度以及时效影响,分析影响大坝裂缝开度的主要因素。对同样包含大量有效信息的残差项(如各变量非线性影响等),通过SSA分析进行序列重构,并采用GRU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拟合及预测。通过多种模型融合可以发挥统计模型及深度学习的优势,以达到兼顾强解释性及高精度要求。
1 残差重构及预测原理
1.1 奇异谱分析原理
混凝土坝裂缝开度残差序列包含常规统计模型无法解释的成分,影响因素复杂,且具有非平稳性、非线性噪声特点。为分离噪声空间提取主要有效信息,本文对残差序列进行分解重构。
SSA是一种高效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可在不依赖于先验知识前提下,基于时间序列本身建立轨迹矩阵,分析结果稳定可靠。
具体步骤如下:
1)嵌入。对残差序列中心化,其中为裂缝开度残差,N为序列长度。选择窗口长度对序列进行滞后排列得到轨迹矩阵:
(1) |
2)分解。计算协方差矩阵,对其特征值进行分解,得到特征值及特征向量,其对应的时间主成分为
(2) |
3)重构。根据时间主成分重构时间序列,得 | (3) |
原序列为
(4) |
根据实际情况,通常只考虑提取原序列的主要成分,即根据奇异值大小选取前个重构原序列。重构序列包含原始序列的主要信息,过滤掉部分噪声数据干扰,可显著改善预测模型的表现。
1.2 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
裂缝开度残差序列是单变量长时间跨度序列,其数据在时间维度上具有关联性,GRU神经网络特有内置的门结构可突出重要特征、弱化非重要特征,实现对历史监测数据的有效选择积累,预测表现准确高效。GRU模型的标准结构如
图1 GRU模型结构图
Fig.1 Structure diagram of GRU model
由
(5) |
(6) |
(7) |
(8) |
式中:和为当前时刻输入和上一时刻输出对应的权重矩阵,即相对重要程度,通过梯度下降更新;、、为重置门、更新门、候选输出状态的偏置量;为激活函数;当前输入与重置门运算和叠加,形成候选状态输出,与上一时刻输出通过更新门动态控制形成最终输出。GRU模型通过特有机制对既往信息及当前输入筛选记忆,可有效挖掘裂缝开度残差长序列的关联性。
2 MLR-SSA-GRU组合模型
2.1 模型融合
为直观反映水位温度等因素对裂缝开度的影响,根据坝工理论[
(9) |
式中:为裂缝开度观测值;为水压分量;为温度分量;为时效分量;为残差项。
下一时刻对应的预测模型可表示为
(10) |
这种预测模型仅考虑主要因素(水位、温度、时效)对裂缝开度的影响,机理明确,但未能考虑各变量的非线性影响、裂缝的塑性变形以及测值突变等因素。本文对该预测模型未考虑的残差项进行补充,以提高预测精度。考虑到残差序列复杂多变,采用SSA分离噪声空间,可提取有效信息降低时间序列的复杂程度。
本文应用MLR-SSA-GRU组合模型进行混凝土坝裂缝开度预测,分为7个步骤,具体流程见
图2 MLR-SSA-GRU用于混凝土坝裂缝开度预测流程图
Fig.2 Flowchart of application of MLR-SSA-GRU model in concrete dam crack opening prediction
1)采集裂缝开度监测数据,建立统计回归模型分析各变量影响,并将预测值与实测值对比得到残差序列。
2)对残差序列中心化处理,确定窗口长度构建轨迹矩阵。
3)确定特征值及特征向量,重构残差序列,根据奇异值大小,选取前q个趋势项及周期项作为有效成分,得到处理后的残差序列。
4)划分数据,将残差序列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及测试集。
5)构建GRU网络结构:输入当前裂缝开度序列以及上一序列计算出裂缝开度数据;、经过、,由函数决定是否激活;通过激活函数得到候选输出状态;与通过更新门控制组合得到最终输出状态。
6)采用Adam优化算法更新参数,选取均方误差(mean-sqare error,MSE)作为评价GRU预测模型的依据,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测试,得到测试集的裂缝开度预测值。
7)在统计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并入残差序列预测值,构建统计回归-奇异谱分析-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
2.2 评价指标
为衡量预测模型的精度优劣,选取相关系数R2、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3个指标进行评价:
(11) |
(12) |
(13) |
式中:为实测值;为预测值;为均值。
3 工程实例
本文以某混凝土重力拱坝为例进行分析,该坝位于皖南长江支流青弋江上游,坝顶高程126.3 m,坝顶宽8 m,自左到右分为28个坝段,对26号坝段105 m高程处测缝选取2005-01-24~2007-12-31采集到的裂缝开度监测序列,其中前900组用于训练模型,后164组为测试集。
3.1 统计回归模型的建立
混凝土坝裂缝变形主要受温度、水位和时效等因素的影响,结合该坝实际运行状态,建立统计模型:
式中:为常数项;为回归系数;为建模资料系列初始日的水深;为坝前水深;2为初始日至观测日天数;为始测日到建模资料初始日累计天数;为初始日至观测日天数除以100;为始测日到建模资料初始日累计天数。
根据式(14)对裂缝监测数据训练集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裂缝开度拟合效果及各分量影响如
图3 裂缝开度拟合效果及各分量影响
Fig.3 Fitting result of crack opening and component influence
图4 裂缝开度残差序列
Fig.4 Residual sequence of crack opening
由
3.2 残差序列重构及预测
混凝土坝裂缝开度残差序列性态复杂,可采用SSA分解提取序列中有效信息。在SSA中,窗口长度的选取会影响周期识别及噪声分离效果[
图5 残差序列SSA分解周期和趋势分量
Fig.5 SSA decomposition periodic and trend terms of residual sequence
图6 SSA分解各分量贡献
Fig.6 Contribution of each component decomposed by SSA
在SSA分解得到的若干分量中,根据奇异值大小选取前5个分量(PC1~PC5)作为有效信息,其累计贡献率已达92.36%,视为已涵盖序列主要成分。其中,前2个分量(PC1、PC2)为低频信号,变化幅度较小,主要受到水位温度等周期性荷载作用;后3个分量(PC3~PC5)为高频信号,受到不确定荷载及噪声影响。重构后的残差序列如
图7 残差序列及重构值
Fig.7 Residual sequence and reconstructed value
对
神经元层数 | 参数范围 | 寻优值 |
---|---|---|
随机失活层 | (0.1,0.3) | 0.25 |
第1层 | (100,300) | 200 |
第2层 | (100,300) | 247 |
训练好的MLR-SSA-GRU组合模型应用于测试集进行裂缝开度预测,结果如
图8 MLR-SSA-GRU模型预测结果
Fig.8 The prediction result of MLR-SSA-GRU model
由
模型 | R2 | RMSE/mm | MAE/mm |
---|---|---|---|
MLR‒SSA‒GRU | 0.997 | 0.012 | 0.008 |
MLP | 0781 | 0.097 | 0.077 |
RF | 0.849 | 0.081 | 0.067 |
SVR | 0.938 | 0.052 | 0.043 |
除预测精度评估外,引入Diebold-Mariano(DM)假设检验用于评估2个不同预测模型间的统计差异性。DM检验的基本假设为2种模型具有相同的预测精度,若计算结果超过DM范围值或小于规定的显著性水平,则否定原假设。在本次研究中,采用MSE进行模型精度评估,显著性水平选用0.05。
由表
模型 | MLP | RF | SVR |
---|---|---|---|
MLR‒SSA‒GRU | 0.019 | 0.006 | 0.001 |
MLP | 0.559 | 0.120 | |
RF | 0.088 |
4 结论
本文提出一种MLR-SSA-GRU组合模型应用于混凝土坝裂缝开度的预测中,得出如下结论:
1)SSA可有效分离残差序列中的噪声成分,提取主要信息,便于进一步分析预测。深度学习方法GRU神经网络可有效学习残差时间序列中长短期序列的依赖关系,对未来的残差变化具有很好的预测表现。
2)以某一实际工程裂缝原型监测数据为例,结合多种对比方法,通过多种定量评估方法以及DM假设检验,综合验证了所提MLR-SSA-GRU组合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本文模型充分发挥多模型融合的优势,兼具强解释性与高预测精度特点,既可分析影响裂缝变化的水位、温度时效等因素,又具有较强泛化能力,可推广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大坝裂缝行为预测中。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