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经济效率增长对碳排放的作用机制 ——基于产业结构优化视角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促进绿色经济效率发展是解决“双碳”问题的关键力量。本文采用2006-2022年我国30个省份(不包括西藏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基于产业结构优化视角构建并实证检验绿色经济效率与碳排放量之间作用的逻辑框架与作用机制,分析绿色经济效率、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与碳排放量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绿色经济效率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两条途径能够显著减少碳排放量;减排效应呈现“西强东弱”特征,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作用显著,对东部发达地区影响较弱。本文为推动绿色经济在双碳问题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现路径提供了重要理论和经验启示。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绿色经济效率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
在当今高速发展时代,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高速发展导致的环境问题会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是重要议题,而绿色经济效率提升(通过科技创新与生态创新)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本文将绿色经济效率增长对碳排放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绿色经济效率增长的碳排放效应,即绿色经济效率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
(二)绿色经济效率增长对碳排放的作用机制
产业结构作为经济结构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循环和反馈的累积性联动机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实质上是高级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及其环节间的流动导致一系列生产函数对于要素配置产生作用的改变。基于中介模型,分析产业机构水平和高级化视角下绿色经济效率增长的中介作用,即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通过拉动绿色经济效率增长,从而影响碳排放。
(三)绿色经济效率增长对碳排放的异质性分析
区域异质性存在几方面的差异:第一是区域技术应用差异,不同地区在绿色经济的研发和应用等方面存在差异;第二是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各区域的产业结构差异显著,这直接影响了绿色经济效率增长的作用方式和效果;第三是区域资源禀赋差异,资源丰富的地区更易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开发,从而促进绿色经济效率增长;第四是区域政策环境差异,不同区域的政策环境也对绿色经济效率增长的影响起到重要作用。
二、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
为探究绿色经济效率对碳排放的初步影响,本文首先进行基准回归。只加入控制变量,绿色经济效率系数为-0.306(1%水平显著),表明效率每提升1%可减少碳排放0.306%。开始通过Hausman检验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分别引入时间、个体固定效应,可以发现仍然通过1%显著性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后得出双向固定效应回归结果,绿色经济效率结果保持稳健(系数仍为-0.306且显著)。总体而言,基准回归结果表明绿色经济效率能够显著削减我国碳排放量。
(二)中介效应
在此基础上,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视角,探索影响碳排放的具体机制。基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研究发现绿色经济效率对碳排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系数-0.306,p<0.01)。引入调节变量“产业结构高级化”后,绿色经济效率的减排效应增强(系数提升至-0.344),调节作用占比35.64%。而加入中介变量“产业结构合理化”后,减排效应减弱(系数降至-0.243),表明合理化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0.441)。这表明,绿色经济效率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双重路径减少碳排放。
(三)区域异质性分析
研究发现,绿色经济效率对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碳排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对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原因在于区域发展差异:
1.东部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水平较高,产业体系成熟,技术减排潜力已相对有限;
2.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因绿色技术基础薄弱、创新生态不足,碳排放对绿色效率提升更敏感,且产业升级需求迫切,通过区域协作、成本优势及场景应用能显著释放减排潜力。
结论:需因地制宜制定绿色经济策略——东部侧重技术深化,其他区域强化基础建设与产业协同,以实现全域碳减排目标。
三、政策建议
(一)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
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这类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城市区域,可鼓励其利用绿色经济效率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农业领域进行精准种植、养殖和资源管理,实现绿色发展。针对东部比较发达的地区,则要聚焦新能源、环保产业等新兴领域,培育绿色经济增长极,并通过技术输出辐射其他地区。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利用绿色经济进行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引导绿色产业合理集聚和协同发展。
(二)加强产业间的融合与协同
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与合理化发展,推动绿色产业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提升整体经济效率,实现资源优化整合。结合过往文献与本文研究结果来看,还可通过搭建绿色技术研发平台,鼓励绿色生产工艺与商业模式创新,加速成果转化。也可通过财税、金融等工具引导企业采用绿色技术,强化产业低碳转型动力。
文章来源:《经济导报》https://www.zzqklm.com/w/qt/35712.html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