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条件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
摘要: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具备良好条件,比如政策支持力度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农民综合素质显著提高。系统总结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深入探索其改革举措与发展路径,是激发集体经济内生动力、释放发展潜能的关键,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向现代化转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关键词:集体经济;乡村振兴;新质生产力
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条件
(一)政策制度供给优化构筑制度保障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策支持成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从国家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角度出发进行思考,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具有配套支持性质的政策,这些政策为培育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打造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体系。在中央政策指引下,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政策。
(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活要素配置效能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稳健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有力驱动。党中央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置于战略要位,构建起完备的制度保障体系。同时明确要求推动新型集体经济扩容提质,以此提升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市场适应水平。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政策层面作出关键部署,清晰指明需借由深化农村产权制度的系统性改革以及加快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的创新,以此为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体系提供明确的政策引导与发展路径。
(三)基础设施网络完善强化发展承载能力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关键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厚植沃土。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中央持续加大对水利的资源倾斜力度,推进建设高标准农田,有力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构筑起稳固的基础,也为农村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筑牢根基。在交通建设领域,中央不断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农村交通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这极大便利了农产品运输,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深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的对策
(一)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完善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保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制度根基,在此之中,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具有基础性作用,通过系统梳理资产状况、明确权益归属以及界定产权边界,可为后续资产的有效管理与运营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第一,鼓励推行“双股份合作制”改革,激发农民积极性。第二,完善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全流程管理,健全民主决策监督机制,保障农民权益。第三,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完善产权流转市场,支持抵押融资,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二)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机制
要切实有效激活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动能,在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这一基础之上,还需着重推进运营机制的创新和变革。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机制,可从构建现代治理体系、引入市场机制和搭建数字化平台三方面发力。首先,构建现代治理体系,推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权责清晰的组织架构与监督机制。其次,引入市场机制,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合作,探索新模式,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最后,搭建数字化平台,利用电商拓展销售渠道,推动集体经济降本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集体经济
依据区域资源禀赋状况以及差异化竞争优势,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十分必要。探索出融合多业态发展以及本土化特征的乡村振兴路径,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盘活集体“三资”,清查资源性、经营性和固定资产,通过自营、租赁等方式盘活利用,构建协同增收机制。二是发展特色产业,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为导向,利用集体与流转土地,打造特色产业矩阵,建立“入股分红+服务收费”增收机制。三是发展服务经济,发挥服务优势,为经营主体协调问题、整合资源,拓宽增收渠道。
- 别被这个老掉牙的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误导了!最新核实91个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通道,一次集齐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