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背景下广西城乡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及数智化对策
摘要: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乡物流“最后一公里”作为供应链末端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物流效率和用户体验。本文聚焦广西城乡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现状与挑战,从配送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信息化水平以及电商物流协同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数智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最后一公里”;城乡物流;电子商务
近年来,广西地区积极探索城乡物流发展模式,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交通运输打基础,精准发力,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以此着力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广西城乡物流“最后一公里”现状分析
(一)配送设施建设滞后
广西农村地区以丘陵山地地形为主,路网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偏远区域仍存在道路末端断裂现象,物流通达度不足。仓储配送网点覆盖不全,物流运输过程需多次绕行,人力与时间成本较高。末端服务设施布局存在明显短板,村级自提站点与智能快递柜覆盖率偏低,电商包裹难以实现区域化投递,消费者满意度较低[1]。
(二)服务资源配置失衡
农村物流系统面临人车网资源的结构性缺失。农村人口外流趋势持续,青壮年劳动力占比下降,从业人员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物流服务团队面临人才断层。订单分布呈现低密度特征,配送路线长且单量有限,规模经济效应难以形成,运输人力成本与收益长期倒挂。返程运输空载率居高不下,进村配送车辆满载出发、空车返回的现象普遍存在,进一步推高企业运营成本。高运营成本与低业务量形成相互制约的闭环,服务频次稳定性下降,网络覆盖能力呈现收缩态势。
(三)智能技术应用薄弱
城乡在物流信息化方面存在显著发展落差。农村物流系统在运输调度、路径规划、库存管理等环节依旧依赖传统人工方式,信息化、自动化程度低。由于缺乏统一平台和接口标准,农村各类物流节点之间信息壁垒严重,形成“信息孤岛”,数据碎片化问题突出,难以实现实时动态协同与资源共享[2]。
(四)农村电商与物流协同发展不足
农村电商的持续发展深度依赖高效低成本的物流基础设施。广西部分农村地区发展电商面临多重挑战,其产品同质化严重,居民品牌意识薄弱、品控能力不足,削弱了本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配套服务能力缺失问题突出,包装、冷链、仓储等基础设施匮乏,无法适应电商运营需求,从而制约了产品上行效率。
同时,电商物流协同效能亟待提升,数据共享机制缺失,统筹调度不足,资源利用率低下。基层干部对电商认知存在偏差,对政策理解不系统,数字化思维推动产业升级的能力欠缺。城乡电商平台资源禀赋与供需信息错位,沟通对接渠道缺失,阻碍了产销端的物流协同融合。
二、广西“最后一公里”物流发展对策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末端配送网络布局
破解广西农村物流碎片化无序化困境,核心在于形成共建共享的组织机制与高效协同的运作体系,需要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多方协同机制,借助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提升运营效率,增强网络稳定性。建议在县域层面整合快递电商企业资源,推行“共同配送”模式,消除多头进村导致的重复投送问题,物流企业联合建立中转平台,统一调配车辆、人员及运输线路,村级末端实施集约化配送,有效提升车辆满载率与配送频次。
此外,还需建设农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此举有助于消除信息孤岛,促进上下游企业数据互通与协同调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鼓励运输企业、农村合作社与电商服务站共同参与物流体系构建,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动的多级协作机制。百色市右江区试点“邮快合作+村邮站”模式,实现快递统一进村配送,物流成本下降明显,服务网络稳定性增强。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需制定财政补贴、土地供给等支持政策,重点培育具有示范效应的农村物流共配案例,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二)提升物流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
信息技术是打通城乡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动力。广西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已覆盖3.8万家企业,但系统互联互通程度较低,数据孤岛与重复建设问题突出,资源调度效率亟须优化。建议升级现有平台为全区统一调度中枢,整合公路—铁路—航空多式联运信息系统,实现物流节点动态可视化与路径智能化。
围绕智能技术推广宜优先选择产业园区等区域作为试点,如桂林深科技园引入200台AGV机器人,自动导引运输设备,人力成本缩减40%;灵川县仓配中心自动化分拣线使效率增幅超30%;低空物流领域,北投集团崇左市“镇—村”无人机配送项目形成20公里单程覆盖半径,解决山区地形复杂以及配送效率低下的难题。智能终端与传感设备的深度协同,正推动城乡物流服务向高效精准模式演进。
(三)鼓励多方协同发展,推动政企合作共建
推动城乡物流体系良性发展需要政企双向联动。广西各地宜强化资源统筹配置,消除行业壁垒与无效投资,以共享机制激活物流网络整体效能。基础设施建设可依托政策倾斜与资本注入,协同头部企业布局关键节点。防城港市携手广西现代物流集团打造东盟国际冷链园区,二期工程重点布局预制菜产业链,构建东盟农产品流通枢纽;贺州市创新利用城乡公交闲置运力配送快递,构建昼夜互补的物流循环系统,既压缩企业开支又提升配送密度。
在县域层面,物流体系宜推广标准化仓配模式,实现基础设施集约化运作。政府可采取土地供给、设备购置补贴等措施吸引市场主体,横州市投入150万元购置智能分拣装置,吸引快递企业入驻共享分拨中心;柳州官塘基地整合仓储运输与商贸功能,形成区域性物资中转节点。企业间可实施错峰协作与联合运营机制,提高资产周转效率。政企间建立数据互通、规划衔接与利益分配机制,消解行政藩篱,助推城乡物流网络有机融合。
(四)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供财政与技术扶持
政策保障构成城乡物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广西需优化专项扶持机制,构建资金、税收、技术多维支持体系,为农村物流企业减负增效创造有利条件。财政投入聚焦关键基础环节与薄弱领域,专项资金倾斜力度持续加大,多式联运项目最高可获1000万元补助,冷链集配中心建设单个项目财政支持不超过500万元。村级物流服务站按每个2万元标准补贴,鼓励企业、基层组织共建末端网点,农村物流网络覆盖广度与服务稳定性得以提升。在税收层面,税收政策聚焦重点区域与核心企业,提升政策导向性与实施效果。北部湾经济区实施物流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减免,主营物流业务占比超70%的企业所得税税率降至15%,企业运营负担有效缓解。此类政策将逐步推广至全区,扩大覆盖范围,政策吸引力与持续性同步增强。
三、结语
综上,广西需以“基础设施下沉+技术应用升级”为主线,通过政企协同破解地理与成本约束,结合自身区位优势打造“智慧物流+跨境联动”生态。2025年前重点推进15个客货邮样板县建设,实现城乡配送成本下降20%、生鲜损耗率低于5%的目标。
- 别被这个老掉牙的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误导了!最新核实91个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通道,一次集齐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