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关于《王好战,请以战喻》课文注解的商榷

作者:涂尚志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4-06人气:2434

在新课程改革后的人教版新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第二单元《〈孟子〉选读》的第一课《王好战,请以战喻》中的第二则有这么一句话:“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这句很不好理解的话,教材下面的注解仅仅只有一个简单的翻译——“站在君子的立场上看,那些用龌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达的人,他们的妻妾不感到羞耻儿相对涕泣于庭中的,是很少见的。”我个人觉得如此一个难以理解的长句,编者的注解没有做到逐字解释,很难让人清晰明了。并且这个注解,我认为还有待商榷。

这个长句是由四个分句构成,第一、第三、第四个分句理解起来都没有任何问题,意思很清楚,关键问题在第二个分句,对这句话的翻译直接影响到整句话的理解。如果按照编者的注解,这个分句的意思就应当是“那些用龌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达的人”。那么文中的“之所以”应该作何解释?“所以”是古代汉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汇,它是古汉语中极少的双音节词之一,在很多古代史书或者文学作品中,都屡次出现过“所以”这个词,但大都做“之所以”解释,也就是现代汉语“……的原因”的意思。如《史记·卫康叔世家》中:“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这里的“所以兴,所以亡”的含义就是“兴的原因,灭亡的原因。”再如《橘逾淮为枳》中的“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这里的“所以”依然做“……的原因”解释,“这样的原因是什么?水土不一样。”《庄子·天运》:“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中的“所以”同样如此解释。当然,古代汉语中的“所以”也有分开用的时候,“以”是古代汉语中一个非常常见的介词,它根据句意的不同可以有多种意思——“因为、用、拿、把、凭借、按照等等”,但在跟“所”字合用时,又多做“用、拿、把”解释。同时与“所”连在一起构成一个“所”字结构——“所”+谓词性的词=名词性词组。那么在翻译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翻译成“用来……东西(人、地方等等)”。例如韩愈的《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所以”就是“用来……的人”。整句翻译下来就是”老师是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再如《韩非子》的《五蠹》中的“夫仁义辩智所以持国也。”“所以”在此就构成一个名词性的词组,可译为“用来……的方法”。

综上所述,“所以”在古代汉语中的主要意思就有两种,一种是做“……的原因”讲,一种是做一个名词性词组解释,可以翻译成“用来……东西(人、地方等等)”。但在课文的注释“那些用龌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达的人”中,很难找到对“所以”的解释,因此我认为编者的这个注释有待商榷。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句话呢?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必须给与高度重视,一个是上面提到的“所以”一词,另一个就是最后一个字“者”,这两个字的正确解释直接关系到整句话的理解。

再回过头来说“所以”,上文已经花了很大的篇幅介绍它,我认为在这里,“所以”应该做“……的原因”解释,那么“人之所以求富贵”这句话就应该翻译成“人求富贵的原因。”这里的“之”应该做语气助词,放在此起一个舒缓语气的作用。“之”字的这种用法在古代汉语里层出不穷。例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之”就是做语气助词,起舒缓语气作用。后面的“利达”也就是“达利”,即“达到自己心里想的利益”。

然后我们看看这个“者”字。“者”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词,用法也大多不一样,其中有一个义项很少用,但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例如《孟子·告子下》中的“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解决了这句话中几个有争议的字,那么它的解释应该显而易见如果按照这样的翻译,就预示着教材的句读也有问题,我认为合理的句读应该是“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这个解释也正好契合孔孟的思想,“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且发挥了孔子的“义”,明确反对功利主义,作为“仁”的补充。“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这是说,治国不能把“利”放在第一位,而应该把仁义放在第一位,如果把“利”放在第一位,那么“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教材选文中孟子是想告诉我们,人求富贵没有错,作为身处地主阶级掌权的战国中期,孟子应该深知地主阶级求富贵的心理,但关键是达富贵以后,你不能利用你的富贵去追求利,比如官场的排挤,职场的陷害等等,而应该利用自己的富贵多行义事,这样的富贵才有意义,也只有这样你的妻妾才会不感到羞耻,反之既然。文中的“齐人”不正是这么一个人吗?他求富贵无可厚非,但首先他利用如此龌龊的方法求富贵本来就“不义”,再加上他求富贵的目的居然是回家“骄”妻妾,这就更是“不义”。

鉴于以上分析,我个人觉得选修教材《诸子百家选读》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二则最后一句的教材注解值得商榷,请各位专家老师指正。


本文来源:《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