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加强教员主导地位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为适应信息时代对军事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军队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涉及教学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理论上有所突破,实践上成效明显,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教育教学理论概括上,也有一些缺乏斟酌的提法,有一些简单化的倾向,有一些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在强调“以学员为主体”、“师生交互主体”、“以人为本”的同时,淡化甚至否定教员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就是一个明显的表现。翻开有关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研究论文和经验总结,到处都是“师生合作”、“师生对话”、“师生平等”、“学员是主人”、“学员是主体”、“师生互动”、“教学民主”等词汇,却少有甚至消失了“教员主导”这个词汇,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极大丰富,“网络教学”、“远程教育”日益成熟,计算机技术介入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空前拓展.似乎也让“教员主导地位淡化论”者找到了技术层面的依据。
一、加强教员主导,认识和把握好师生关系十分重要
教学中怎样才是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教学民主、师生平等的真正含义又是什么?要回答上述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师生关系到底是平等还是不平等?
其实,教员和学员的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最为普遍和主要的人际关系,客观地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方面,即社会属性和教育学属性。
从社会学角度看,人生存于特定的社会之中,在其活动范畴内,总是要与其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从而结成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只是其中一种。作为社会学属性的教员和学员,构成师和生的人际关系,毫无疑问地受着社会主流人际关系的制约。但是,教员和学员的关系还存在着另外一个方面,即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教员和学员共同参与和完成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发生各种各样的互动和交往,由此构成的教育学属性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一我们通常所说的师生关系,大多数情况下所指的应该是这种师生关系。
从教育学角度考察.在这种人际关系中.双方的角色和身份均有独特的色彩,而且这种人际关系是存在于特定的活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这种活动是构成师生关系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教学活动,也就没有了所谓的教育学属性的师生关系。可见,社会学属性的师生关系与教育学属性的师生关系是不同的概念:比如当学员毕业离校后,作为教育学属性的师生关系就不复存在,而作为社会学属性的师生关系却依然存在。
师生关系的二重性其实是人际关系二重性的一个正常而普遍的现象,本来应当是清楚明晰的。由此,在师生关系上,从社会学属性上看,师生是民主平等的。然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两方面的地位恰恰是不平等的。
二、加强教员主导,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坚决维护其主导地位
从教育本质上看.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从教学过程看,教学是在教员指导下的学员认知过程,是师生间知识传递、转化、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认识的方向、认识的课题、认识的途径、认识的结果和质量,等等,都取决于教员并由教员负责。也就是说,不管怎么样看待教学过程,它总改变不了教员教学员的本质。就总体而言,教员在知识、能力、经验等诸多方面,必须在水平和熟练程度上高于学员。在这一方面,二者不可能平等,也不应该平等,而且正是这种不平等,才是教育教学活动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教员主导正是对这种不平等关系的概括。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表现在功能上是主导作用”,学员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需要教员的启发、指导和帮助。放弃了教员主导,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就失去了保证,因为处于发展中的学员是无法凭借自身完成所需教育的。
在师生关系的建设过程中,教员占据主动和决定的方面,既要不遗余力地追求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教员主导。
三、加强教员主导,要正确把握好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之间的联系
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通过师生关系来构成的。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时,首先要高扬民主、平等、合作的大旗。由于学校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场所,而且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最主要环节,因此,师生关系是对学员最具影响力的人际关系。
在师生的交往和互动中,特定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普通的社会化影响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它们没有明确的界限。学员在学校,正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来体验平等合作,经历民主的过程.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意识。所以,教员必须全面认识和把握师生关系,充分认清师生关系绝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技能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交织着社会学与教育学的双重属性。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为造就大批能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必须自觉地努力追求构建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即师生在知识、人格、精神、道德等各个层面展开交流,通过这种广泛、深入的交流,最终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
不能因为师生关系在教育学层面上存在不平等性而否认民主平等,也不能因为师生关系在社会学属性上具有平等性而否认教与学的独特性。在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实事求是,敢于承认师生关系不平等性的客观存在;用全面的观点处理教员主导与教学民主之间的矛盾与问题。
四、加强教员主导,坚决纠正否定教员在教育教学中主导地位的言行
既然师生关系在社会学属性上是平等的,但在教学场景中,教员的主导地位是必须坚持的。那么,教学改革实践中对教员主导地位提出质疑的依据又是什么呢?现实中,导致淡化甚至否定教员主导地位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还是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创新不够,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必须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而正是在这个方面,我们出现了问题。在“教育学的迷茫”中滋生出了反教育理论的倾向.滋生出了简单照搬发达国家和国民教育理论和经验的做法,一些其实陈旧甚至荒谬的理论观点,也在改革浪潮中沉渣泛起,被当成新理念予以倡导。
在影响学员发展的诸要素中,遗传素质只是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社会环境才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中教育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员作为施教的主体,他们受国家、军队和社会委托,是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的现实的活的载体.是具体教育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们学业在先.教学有方,能够引导学员省时、省力、有效地积极发展。学员具有巨大的可塑性,但他们还缺乏批判、选择能力,特别需要教员的指导、引导。那种夸大学员自主选择、判断能力,。淡化甚至否定教员领导、引导和制约作用的倾向,显然是教育上的冒险和不负责任。
否定教员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的症结,还在于将教学目的层面与教学方法层面相混淆了。如何教、如何学是方法层面的东西,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通过师生合作、协商、沟通、交流是应该的,也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必然要求。但是,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主要的不是一个师生平等协商的问题,在这个方面,教员有责任承担起领导、引导的主导作用,否则就是失职,就是辜负了国家和军队的重托。 “合作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等等,变化的是教与学的方式,最终还是要学习,要达到教学目的,即使学员获得全面发展——按照国家、军队和社会所要求的方向发展。这就决定了教学必然是在教员主导下的学员主动学习的过程。
否定教员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否定教员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就是从根本上否定整个教学,这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
本文来源:《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