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课程思政与创新能力融合教育研究——以《仓储管理与技术》课程为例

作者:凤超 牛云霞来源:《物流科技》日期:2023-10-31人气:1022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等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贯穿到各类课程教学中,同向同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那么,当下究竟要怎样才能把课程“讲好”?究竟要怎样发挥课程思政引领教育价值?要怎样才能融合推进课程思政与创新能力培养以满足国家和学生个人的需求?笔者认为,当前应该在“贯穿中加强”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更加需要用创新思维去激活课堂、点燃学生,以此融合教育实现符合当下教育价值取向的人才。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课程这个关键抓手,深度融合课程思政与创新能力成为目前一个重要课题。

1  《仓储管理与技术》课程思政与创新能力培养融合的必要性

1.1  时代发展的要求

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2]。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现代高等教育及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国家的发展正需要爱国、担当与创新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因此,为了实现全过程育人,各高校都进行了一系列课程改革,尤其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合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点,以激发学生兴趣、思考现实问题、培养创新能力,从而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1.2  企业对“融合”人才的要求

当前,国家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新时代,立足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数字经济加速演进的新时期,企业对人才的素养和能力要求有了较为清晰的倾向,而高校在素养和能力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因此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成为高校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

从企业的角度看,教育部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的《物流工程专业改造升级探索与实践》项目调研报告中得出结论:企业希望高校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交流与团队合作、道德与法律以及主动性和进取心能力,这些需要较长时间进行素质的培养,这一部分难以在企业内部进行培训和提升;从毕业生工作后的角度看,对2017级与2018级物流工程专业毕业生调查问卷(问卷星)得到:大部分学生在工作后反馈应该加强在校期间对“创新”维度方向的培养,这也是难以在企业内部短时间培训和提升的,如图1所示。因此,从这两个维度来分析来看,企业可能更加倾向于融合性的人才。

2018级物流工程毕业生调查情况(33份) 2017级物流工程毕业生调查情况(33份)


图1 连续两届物流工程专业毕业生调查问卷对比图

1.3  大思政格局下《仓储管理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从课程本身来看,课程具有天然的育人属性,课程既体现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果,其本身具有客观性,又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反映的是当下主流价值内容。因此,课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还必然包含了价值的引领,可以说,学校的育人目标和任务不能脱离课程而获得很好的实现[3]。

《仓储管理与技术》是物流类专业一门必修课,其是生产制造企业、连锁经营行业物流运作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整个供应产业链重要组成部分。本门课程核心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用系统理念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工程实践应用型人才。同时,本校已构建大思政格局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长效机制,以实现德育与智育相统一,以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培养符合国家与社会需要的新时代高素质创新人才。因此,具备实践性强、多学科交叉的《仓储管理与技术》课程是课程思政与创新能力融合教育的必然要求。

2  《仓储管理与技术》课程思政与创新能力培养融合改革思路

根据上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结合《仓储管理与技术》课程实践性强和工管交叉的特点,应以发展的课程思政引领学生独立思考、科学创新、辩证思维和家国情怀。因此,从教学的全方位要素出发,构建“思政德育目标+创新能力目标”协同融合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新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协同融合效应的新模式改革思路

2.1  突出“课程思政+创新能力”课程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哲学“人本论”认为,高等教育应当回归人本,以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价值起点与终点[4]。课程思政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社会各方面要素和谐发展,这也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点相一致[5]。在思政德育的引领下,将立德树人贯彻到本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借助网络新技术,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引入教学新方法,融入课程思政实施翻转课堂;创新教学新平台,使用超星、雨课堂等数字化平台,牢固树立价值引领与创新能力同频共振的教学目标。

2.2  贯穿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驱动理念,用问题式、任务式、案例启发式等课堂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活动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课程思政元素引领,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系统化的专业课程思政体系,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打造“两转变”导向的教学理念。

3  融合改革举措

3.1  调整教学大纲

以学校全面推进大思政格局为契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三新”(即新技术、新方法、新平台)具体教学举措紧密结合,从多维度、全方位挖掘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教育元素,将隐藏在教学内容中思政教育的资源和元素充分提炼,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组织重构,从而发挥好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6],形成以“思政德育目标+创新能力目标”协同融合的《仓储管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深入推进,实现育人目标。

3.2  有效融合途径

遵循“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OBE理念,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改革,“1条主线,4大模块”教学内容体系,即以“仓储物流系统运营全过程”为主线,从“仓储系统概述、数据资料分析、仓储系统规划、仓储系统控制与评价”的4大模块课程内容[7],同时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平台加速让学生厘清本课程知识体系。整个课程教学内容分为知识讲解篇和实践项目篇。

在知识讲解篇教学过程中,根据知识点的发展历史或与思政元素的关联特征,挖掘适于本课程思想价值与创新精神内涵的思政元素,如通过案例分析、生活周边、实时热点等教学切入点,分别采用类比式、启发式、反思式等融合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究问题、培养创新思维,以达到“双目标融合、交互并行”的育人使命,如表1所示。

表1 知识讲解篇思政融合教学设计

课程模块 思政元素 与思政元素融合点 学习成效评价

仓储系统概述 爱国情怀

自主创新 ①以国家“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供给侧结构改革、去库存去杠杆等思政元素为引领,以促使学生思考和领悟新时代中国式发展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爱国情怀;②通过京东“亚洲一号”仓、菜鸟网络等案例让学生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①过程性评价:课堂互动表现、问题回答效果、项目作品展示;

②结果评价:作业完成情况、测验题、期末考试、项目作品完成度、学科竞赛成果。


数据资料分析 科学精神

辩证思维 ①通过客观的对企业、市场、经济、政策的分析,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以培养学生多维度交叉创新思维,树立科学探索精神;②当前国内外供应链环境复杂、个体消费行为等不确定因素,对数据分析方法处理造成较大的冲击,启发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思考对如何处理当下环境影响与学习的关系。

仓储系统规划 系统思想

民族自信 钱学森院士经过多年的思考与实践探索,完善了系统工程理论,构建了系统科学体系,彰显了系统工程论的中国特色,启发学生系统地思考与探索仓储规划全过程,树立民族自信。

仓储系统控制与评价 团队协作 通过面向供应链的库存控制思想探讨,如供应链上企业群应协同合作,才能获得最大效益等,激励学生思考通过团队协作策略如何提升企业管理成效的举措。

在项目实践篇中,教学内容设计为三个环节,即组队与选取项目方向、互动探讨、汇报与反思。基于CDIO的项目实践设计,以“价值引领+问题求解”引领学生团队产生互动式共鸣,让学生在团队合作、积极探索、科学创新中提升思辨与创新能力。

表2 项目实践篇思政融合教学设计

环节 思政元素 融合点 融合方式

组队与选取项目方向 团队合作 ①项目行业背景发展过程及困境;②任务分解和相关知识体系分析。 案例任务、启发式

互动探讨 科学分析 ①查找文献资料,归纳与分析;②理论结合实际分析,解决问题方案。 关联式

汇报与反思 创新思维 不同方案对比互动,并反思优化。 对比式、反思式

4  融合改革成效

围绕着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课程教学明确了融合目标与改革思路,在18级与19级物流工程本科教学这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

4.1  项目式实践环节不断改进

通过收集多方数据,确立以仓储系统设计为主要项目任务,给出某企业1年的多组数据,商品类型自设。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进行3轮展示交流与研讨。在不断改革中,18级与19级本课程教学总评数据分析,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精神都表现提升趋势。

4.2  课程建设资源不断完善

借助雨课堂平台的课堂互动(弹幕、投稿)、阶段测题等,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积累了1套课程思政元素库;参编1部仓储物流教材,收集了多部相关教材,拓展教材资源;主持1项省级教改项目。

4.3  赛创融合不断加强

18级与19级物流工程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大创项目不断增加,到目前为止获得各类奖项共有30余次,比以前成果显著,因此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与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如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大赛为背景,通过选拨与指导多次,最终2队获取参赛,并获得2项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三等奖。

5  结  语

课程思政与创新能力的有机融合既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课程教学质量保证的内生动力。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本课程按照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要求,在课程思政与创新能力协同融合改革中取得了一些进展[8]。以《仓储管理与技术》课程为例,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重在塑造学生科学的价值观,以引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实践证明,两者融合发展更加突出了育人的使命,实现了“1+1>2”的协同效应。


本文来源:《物流科技》https://www.zzqklm.com/w/jg/309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