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服务类专业形体舞蹈课程融入美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形体舞蹈课程是形体课与舞蹈课的双向结合,既能够通过形体修塑来使学生的身体线条更加优美、肌肉更有力量、肢体动作更加协调,进而提升学生的外在和内在气质,又能够通过舞蹈教学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人体语言艺术与体育美学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因此,探索航空服务类专业形体舞蹈课程融入美育教育的方法和路径,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对于提升形体舞蹈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高校育人质量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形体舞蹈课程中蕴含的美
探究航空服务类专业形体舞蹈课程融入美育教育的方法路径,首先应该明确形体舞蹈课程中具有哪些美,从而为教师开展美育教学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形体舞蹈课程中蕴含的美主要集中在动作美、人体美、乐感美、精神美和气质美几个方面。
1.1动作美
动作是人生命力的最基本表现形式之一。在形体舞蹈课程中,最基本的便是形体仪态教学,其不仅讲究动作、仪态的造型美,更要求动作美观、举止大方、精准到位,能够将人体优美的姿态完全展现出来。同时,形体舞蹈课程中的动作教学与单纯的形体练习更加强调人体动作的自然、流畅,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感受形体动作的艺术美感,树立正确的身体动作审美观念,从而养成良好的动作表达习惯,达到精神美与形态美的双重塑造效果。
1.2体态美
在形体舞蹈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标准的行、坐、站等姿势进行精准示范,以便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标准动作带给自己的变化,进而逐步改善弯腰驼背、走姿难看、站姿不规范的情况,从而使学生可以展现出匀称优美的体态,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气质也具有重要作用。
1.3乐感美
在形体舞蹈教学中的体操、芭蕾、民族舞蹈等动作内容,必须与特定的音乐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风格还可以进一步加强音乐之美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美的欣赏能力。
1.4精神美
在形体舞蹈教学中,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体态和形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形体舞蹈训练来帮助调节身心,逐步养成一种平和、自然的心境,使其能够在未来的挑战中能够始终坚持自我,肯定自我,充满对生活的热爱,达到形体美与精神美双重合一的境界。
1.5气质美
在形体舞蹈课程学习中,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不仅可以塑造良好的体态形象,还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与烦恼,调节身心,这有助于改善和提高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气质修养,从而使学生可以从内而外透露出一种“美”的气质,以自信、阳光的心态进行生活实践。
2.航空服务类专业形体舞蹈课美育教学目标
柏拉图认为,人体美可以分为内在精神状态美和外在的体态举止之美,两者相结合人就达到了“最美的境界”。而要实现对于精神状态美和体态举止之美的提升和塑造,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途径。其中,形体舞台课程便是通过外在形象或者身体的塑造,促进学生对美的感知,强化学生对美的体验,从而使学生能够达到和谐统一的“最美的境界”。这与高校美育教育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因此,航空服务类专业形体舞蹈课美育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以下三点:
2.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形体舞蹈课程内容丰富,主要是以形体、语言、动作训练以及基本的舞蹈教学为主,这些内容具有很高的美育价值,因此希望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并从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到健康的形体美的魅力,理解美的内涵,并进一步将这种健康的审美观念应用到生活实践之中,实现自身的美。
2.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形体舞蹈课程的美育教学目标是希望能够通过形体舞蹈教学让学生拥有美的体态、美的气质,并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其审美能力,并促使其自觉参与到美的行动中来。
2.3掌握“变美”的能力
在形体舞蹈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形体舞蹈的基本姿态、基本动作、基本步伐以及提高学生自我形体的塑造能力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掌握这些能力,有助于航空服务类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形体特点来进行针对性锻炼,进而使其展现出健康的体态,达到形体美与精神美的和谐统一。
3.航空服务类专业形体舞蹈课程融入美育教育的具体实践
3.1完善形体舞蹈课程教学内容
从航空服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来看,保持优美的体形和仪态是其岗位的必然要求。因此,形体舞蹈教师应该主动完善形体舞蹈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得航空服务类专业学生都能够掌握保持良好体形的方法,这对于开展有效的美育教学活动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除基础的形体舞蹈教学内容之外,形体舞蹈教师可以主动增加一些如健美操、街舞、啦啦操、民族舞、交际舞等的教学内容,以便让学生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来深刻感受美的多样性,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于美的热爱和追求,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其中,民族舞中包含着丰富的礼仪文化。如在舞蹈表演结束后,要向观众致礼;舞蹈表演必须精心打扮,以表示对观众的尊重等等。因此,将民族舞蹈融入形体舞蹈课程教学之中,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从传统舞蹈文化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这有助于学生充分感受中华传统舞蹈文化的魅力,增强其文化自信,促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展现出由内而外的“自信美”。
再者,形体舞蹈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增加一些关于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在形体舞蹈课程中融入美育教育,不仅要让学会欣赏美、感受美,更要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使其能够大方、优雅的展现美。例如,在形体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就当前大学生可能面临的“容貌焦虑”“身材焦虑”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面临的心理困境,借此机会引导学生要正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予以其鼓励,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气质也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形体舞蹈训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学生长久的坚持和训练才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形体舞蹈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精神品质的塑造和锻炼。例如,教师在形体舞蹈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引用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行百里者半九十”等等之类的名言警句来引导学生成功不是一簇而就的,需要一步步坚持才能实现,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持之以恒、勤奋自律的精神品质,促使其能够将形体训练的方法真正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培养终身的运动习惯,进而真正实现“精神美”的美育教学目标。
3.2丰富形体舞蹈课程教学方法
在形体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训练方式,以便让学生切实感受形体舞蹈课程的魅力所在,进而从多个角度实现美育教学的目标。
一是文化熏陶法。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规律,让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同时还要把动作中的知识内涵传递给学生,强化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作用。如在芭蕾舞中女士一般行屈膝礼,教师在给学生示范时,可以结合芭蕾舞形成的时代背景以及17、18世纪欧洲贵族女性的穿着特点,在配上一些相应的图片或者视频,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屈膝礼的动作要点,从而增强学生的知识文化修养,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是音乐辅助法。舞蹈与音乐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形体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融合音乐开展教学互动,这不仅可以提升形体舞蹈课程的趣味性,还能够从多个层面加强对学生美的熏陶。例如在民族舞教学中,教师可以插入我国不同民族的音乐歌曲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音乐节拍来掌握舞蹈节奏,掌握相关的技巧。通过这种训练,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不同风格、旋律的音乐认识,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美的欣赏能力,而且这对于提升形体舞蹈课堂教学效果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是情感体验法。在航空服务类专业形体舞蹈教学课程中,文明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例如,以最常见的谈吐礼仪为例,在与对方说话时,要用敬语、保持良好的情绪、面带微笑、使对方感到亲切自然等等,这些都是航空服务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礼仪技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并使两人一组进行情景模拟与对话练习,以便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养成良好的利益习惯。
四是创造发展法。在形体舞蹈课程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美的体验和感知,教师还必须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强化学生对于美的创造力和判断力。例如,形体舞蹈教师可以就当下大学生面临的审美误区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让学生在思辨之中认识到审美是真正的美,增强学生的审美判断力。或者,形体舞蹈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余,积极举办形体舞蹈比赛,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美的舞台,并鼓励学生对已经掌握的学习内容进行再创作,以激发学生对于美的创新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3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航空服务类专业形体舞蹈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形体美、气质美、精神美的主要感知来源便是教师,教师自身的谈吐、气质、精神面貌以及教学态度都对学生的美育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形体舞蹈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不仅要认真负责的开展形体教学课程,更要始终给学生塑造一种美的形象,强化对学生的示范、引导和熏陶作用。如在基本礼仪姿态的示范教学中,教师的衣着应该大方得体,示范动作要标准,手势、动作要到位、眼神要亲切自然,时刻给学生营造一种如沐春风的感受,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处处感受到美的教学氛围,逐渐感受到正确的礼仪姿态给自己外在形象带来的变化,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并且,形体舞蹈教师自身也应该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美学、乐理学、心理学、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在美育教学中利用深厚的知识文化底蕴来加强对学生的感染和熏陶,从而加强对于学生心灵美和精神美的建设,使其能够以健康、自信、乐观的心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
3.4集体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在形体舞蹈教学课程中,学生除了要单独完成各种礼仪、形体塑造的练习活动外,还会涉及到一些集体活动,如完成各种节奏、队形调整以及舞蹈动作之间的配合。对此,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展开美育教学活动。例如,在统一的舞蹈动作训练中,统一的节奏、相同的肢体动作可以让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达到群体意识的同频,教师对其进行引导有助于学生充分感受到统一舞蹈动作之下的和谐之美;在需要多名同学才能够完成的托举、队形变换等动作排列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舞蹈进行重点分析,可以让学生深刻领会舞蹈的变化之美,并且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位置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到形体舞蹈的教学和训练中,展现自我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增强学生的表现能力。
3.5特色实践活动,深化美育教育
在形体舞蹈课程教学中,仅凭课堂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该开展丰富多元的特色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美的感知能力。首先,形体舞蹈教师可以积极与当地的民间歌舞团、戏剧团进行合作,带领学生深入的感受和学习。
如在与戏剧团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仅可以鼓励学生与戏剧团演员互相交流形体仪态中压腿、劈叉等动作的训练方法,还可以进一步感受中华戏剧文化的博大精神,感受文化之美的多样性。其次,形体舞蹈教师可以积极带领学生深入我国的民间地区,学习民俗特色舞蹈。一般而言,民俗特色舞蹈都代表了一个民俗、一个地区特有的文化以及当地人们群众的精神面貌。在实践学习中,学生对于我国民间舞蹈艺术之美以及当地人们群众的精神之美感触更加深刻,也能够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养成正确、健康的审美情趣。
另外,在航空服务类专业形体舞蹈教学中,礼仪教学与基础舞蹈教学是两项重要的内容,而这两项又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璀璨的一部分。因此,形体舞蹈教师可以结合中华传统文化来举办特色的美育教学活动。例如,每年九月二十八日是孔子诞辰,全国各地都会积极举办相应的纪念活动,其中也会涉及到祭祀礼仪、舞蹈表演等多个环节,因此,形体舞蹈教师便可以借此机会组织学生开展特色活动,利用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舞蹈文化以及儒家文化来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帮助学生增强起文化自信,提升起审美素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4.总结
综上所述,在航空服务类专业形体舞蹈教学中进行美育教学实践活动,教师首先要明确形体舞蹈课程的“美”来自哪里,并树立明确的美育教育目标,进而充分挖掘课程中的美育教学元素,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在寻找美的过程中增强自信,进而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掌握“变美”的方法,并将其积极应用于社会实践之中,达到美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文章来源: 《尚舞》 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